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用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2-10-04 08:52:30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用的理论分析

【摘 要】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经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的接受和运用,其目的就是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如何有效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来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对出口退税促进外贸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其次简要说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退税;外贸;产业结构

一、引言

出口退税政策,是将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全部或部分的退还给出口商,使得出口商品以不含税或含部分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我国自1985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曾经显著地促进了出口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当时中国的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性问题凸显,使得在2006年和2007年,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随后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口额大幅下滑,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保证出口企业能够生存,政府又连续7次上调了出口退税率,以加大对出口的扶持力度。可以看出,在运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我国更多的是根据国内经济的需要、国际环境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没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来规范,这也就为这种相机抉择的有效性和影响性提出了质疑。因此,如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文献回顾

有关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倡导国际贸易的重商学派,并由重农学派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Lc Pesan Boisguiue bert)和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威廉·斯密(Adam Smith)所发展(刘永超,2010)。布阿吉尔贝尔探索进出口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最早提出进口商品征税及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则进一步挖掘了重农主义学派的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征收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的。亚当·斯密是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者,他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分析了出口退税的问题。斯密认为出口退税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贸易上的补助或奖励。虽然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和税负转嫁的角度去认识出口退税。他认为,出口商品免税并退税是必要的。

而现在的一些学者也从更广的角度来建立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金兴建(2002)提出出口退税是一国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以成本价格优势来刺激出口,优于以本国的货币贬值来竞争的手段。岳意定(2007)运用协整理论,说明2004年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后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增长有了更为显著的影响。谷永芬(2008)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与中国纺织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做了计量分析。她指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于减少出口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国家应该实行多样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来实现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三、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分析

1、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机理分析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我们可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出口退税率提高或获得部分出口退税,那么这将直接降低出口企业的平均成本。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也就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使企业间接的发挥了价格优势,由此提高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对其产品的净需求,从而扩大了出口;如果企业决定不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这就势必增加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使得出口产品增加,从而扩大了出口。

但是究竟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出口增量有多大的贡献,如果我们仅从理论上来分析的话,这个增量值亦取决于出口需求弹性大小,当出口需求弹性较大时,出口退税表现为正的收益,而当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收益可能为负。所以,在我们采用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促进出口的有效手段时,要充分考虑到出口产品的国际需求弹性,对产品进行区别性的退税。即对于那些国际需求弹性很小的出口产品,降低出口退税率或不进行出口退税补贴,这类商品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而对于那些国际需求弹性很大的产品,进行出口退税鼓励,在带来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出口结构,加快产业的结构升级,此类产品一般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当然,除了国际需求弹性这一因素外,出口退税对出口的激励作用大小还与国内对该产品的供给弹性有关系。对那些弹性大的产品实行出口退税容易促进其出口,而对那些出口弹性小的产品作用就很小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出口退税的实施可以降低一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增加国际市场对产品的净需求,从而扩大出口。

2、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机理分析

国际环境的改变、一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产业结构、一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仅从出口退税角度分析的话,这与一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密切相关。出口退税可以通过对不同产业的出口产品实行不同的退税率来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对于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给予较高的退税率,可以增加扶持产业生产者的利润,以利润来引导、调整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使资源流向高利润的行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对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实行较高的退税率;而对于技术含量低即低附加值的产品按国内此产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出口退税率;对于一般产品可以适当降低退税率;对于“两高一资”产品(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实行较低的出口退税率或取消其退税率补贴;对于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则按照相关规定坚决不予退税。

综上所述,要优化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出发,逐步降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传统产品的附加值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科学合理的确定本国的支柱出口产品、主导产品和战略产品,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当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出口退税制度实施以来,每当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时,我国都会相应的调整政策导向使其能够成为熨平经济的一个有效工具。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提高,出口退税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改革中加以完善。

1、出口退税率不稳定

经过1994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我国开始实施挣多少退多少的全额出口退税制度,综合退税率为16.63%。1995年,迫于出口退税额过重导致的财政压力,我国开始降低出口退税率。之后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保证人民币不贬值同时消除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面临的危险,我国政府又连续三次调高出口退税率。2004年以后,我国开始下调“两高一资”型出口产品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为9.8%。2008年8月开始,政府又先后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约为12.4%(王茜,2010)。

2、出口退税审批权限过于集中

近年来,由于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出口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退税审核、审批工作量的大幅提升。目前,虽然出口退税审批权限已经逐步的开始下放,但是由于各地方在机构的设置上的差别和企业的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出口退税的审批还是比较集中,阻碍了出口企业的退税进度。

五、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善路径

“后危机时代”我国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完善进而更好的服务我国的出口贸易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更好的寻求其优化的路径,不仅是缓解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有效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1、增强政策的稳定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出口退税作为消除双重征税的基本贸易制度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根据经济情况进行相机抉择。新形势下我国应致力于增强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把握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促进出口为辅的目标定位,提升政策的竞争力。支持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对限制性的产品出口应继续坚持相应原则,实行限制性的差别退税率。(尹旭,2010)

2、多种政策配套使用

出口退税制度实行至今,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增加国家税收收入,而是作为政府支持贸易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和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尽管出口退税政策能直接作用于企业,但是同时在执行其多重角色的作用时也显得力不从心。为保持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家采用的调控措施不应仅仅局限于出口退税,而应配合其他更有效的政策工具来实现。比如,进出口关税,汇率制度等。总之,通过政策配合的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促使经济循环稳定增长。

六、总结

长期以来,出口退税政策一直是我国支持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税收政策之一,如何有效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来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如何完善和改进出口退税制度来进一步指导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增长的作用机理,同时说明了实行差别退税率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现存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在原有研究成果上,对出口退税做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状况的长期退税机制,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同时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馆,2004.

[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43.

[3]尹旭.出口退税政策的研究综述[J].财经政法资讯,2010.

[4]金兴健.人民币贬值政策与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比较分析[J].财贸研究,2002,2.

[5]岳意定.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长期与短期影响的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5.

[6]王茜.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及其调整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集,2010.

[7]刘永超.出口退税调整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优秀硕士论文集,2010.

作者简介:刘越娇,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分析影响国际商务交流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