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生学习评价的建构

时间:2022-10-04 04:46:47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生学习评价的建构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对教学的评价着重在“发展性”及“多元化”方面,新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已尽可能地避免传统的评价方式:检测学习结果――以考试量化评价方式来检测教学。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运用学生成长档案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初中数学学生学习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使教师对自己教学方面有了明确的指向,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评价体系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33-01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定向标,只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才能找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存在着什么问题,才能改变教与学的手段、方法以及途径等等。

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对教学的评价着重在“发展性”及“多元化”方面,新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已尽可能地避免传统的评价方式:检测学习结果――以考试量化评价方式来检测教学。这种单一的检测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理念下,不再以定量分析为主,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运用学生成长档案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心理学在教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发展是有差距的,所以在评价时不能局限于对学生成绩的考查,而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等。让评价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对初中生而言,往往觉得是较难的一门功课,若仅靠分数评价,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多元化”。笔者在本文就如何评价初中生学习数学浅谈看法。

一、学生学习评价的意义

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是让学生将个人内在的素质充分地外化展示出来,让别人能够具体地、客观地和形象地感到和观察到他内在的品质。通过学生的展示让他们获得表现的喜悦,或者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同伴之间彼此交流和合作学习,相互激励,发挥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共同提高学业成绩。

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数学新课标明确规定:在评价中,要从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上把学生真正作为评价的对象及主体,在评价时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

学习动机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它还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如期地、按质地完成,它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学习活动具有始动、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结果朝着理想方向发展的有力因素之一。

2.评价授课内容是否具有有序性。

授课内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如果授课内容杂乱无章,不是系统的教学,则学生的学习成效就不能收到预期效果。新课改下的数学教材,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且注入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内容和信息,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也得到加强。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重视教学内容的方法性教学,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评价授课内容时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评价:1)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得当,它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2)教师是否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出发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加工,如提出新观点、新主张,重新解读教材,或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3)教师的教学内容在量的把握上是否适当。一节课当中,如果教学内容过少时,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吃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状态;可是教学内容过多的,则又会把学生“吃撑”了,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能全部消化,学生会造成“消化不良”的状态,从而就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会退减了。4)教学内容在难度上是否把握适量。教学内容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如果难度太大了,则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就会感觉到不能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的惰性就会随之而生了,而难度太低了,学生就会感觉到像喝“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就不会重视对数学的学习。

所以,数学的授课内容要紧跟着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不能过急,也不能过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总之而言,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起不到作用的。

3.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是否领悟。

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是否领悟,其实考查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学是否有效,并不仅仅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与“学得怎么样”,关系到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的程度。

考查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是否能在实践生活中运用自如以及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教师说了算的,而是要去学生当中进行考证,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内容,对学习的内容是否全部理解了。如果学生对授课的内容一无所知,那就说明学生对授课内容是非常地不感兴趣,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想学,更不用谈对授课内容进行领悟了,所以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用功,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根本没有得到发展。

总之,对初中数学学生学习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使教师对自己教学方面有了明确的指向,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施光明.《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与方法》、新华出版社、2002

[3]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重视盲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的网络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