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提出及其内涵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04 12:56:32

县域经济的提出及其内涵研究述评

[摘要]中国县域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于是人们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从政策和理论层面对县域经济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从县域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视角,就县域经济的内涵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梳理。

[关键词]县域经济 实践探索 发展视觉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37-02

[DOI]CNKI:22-1010/C.20111011.1333.001

自秦置郡县以来,“县”就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基本单元,成为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因此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目前已成为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要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县域经济的提出及其实践探索

(一)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使用县域经济这一概念,90年代后半期,县域经济的研究逐渐走热,开始出现许多县域经济的专著。1998年12月,有“中国县域经济研究第一所”之称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1999年《经济日报》开设“县域经济”专版,同时还成立了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除此之外,2002年7月6日,《经济日报》专门创办《中国县域经济报》,极大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宣传和研究。全国一些地方政府和知名的高校此时也陆续创建了区域经济研究类机构,其中大多涉及到县域经济的研究。从此,研究县域经济步入规范化、应用化的重要阶段。

虽然十六大以前,文件中一直也在使用“县级经济”这一概念,但直到十六大,“县域”和“县域经济”概念才首次被写进党的正式文献中。之后历次人大重要会议,都曾在其报告中提及县域经济发展,这从政策面来说,极大推动了大众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和关注。

(二)县域经济的实践探索

80年代初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经济获得了短暂的较快发展。中后期开始将城市纳入改革的视野。从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城市改革开放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从重点发展到城市集群推进的多层次改革发展步伐,经济能量蓬勃凸显。相对而言,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却缓慢了,拉大了城乡差距。最近十年,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三大背景:一是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剧;二是政府“服务型功能”强化;三是经济“生态型特征”凸显。

在管理体制上,许多省,如辽宁、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均实行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尝试,主要是将其中原本权属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县级政府。同时,一些省份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缓解日益突出的市县矛盾,为县域经济发展突破体制障碍,突破80年代以来的“市管县”体制,实行“直管县”,这意味着“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逐渐实现转向,县域经济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伴随着2004年9月总书记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号召,以及中央政府做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更大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资金投入,迎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县域经济的新阶段。

二、县域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县域经济”的内涵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关于县域经济常见提法很多、很乱,不够统一,有诸如农村经济、县经济的提法,也有县区域经济和县级经济的提法。胡福明与孙学文是最早出专著研究县域经济的学者,他们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乡镇私营企业为载体。[1]刘志澄、余汉新(1988)指出县域经济是国家宏观经济这一大系统之中最基础的一个层次,因此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为前提,遵循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分工规律,重视资源的基础地位,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以提升科技含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使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得以优化,同时各系统相互协作,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2]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后,县域经济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王长远(1993)、王怀岳(2001)把县域经济定位为区域经济,认为县域经济是县域的各个部门以及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一系列运行机制所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是国民经济结构中最基础的一个层次。[3]谢自奋、凌耀初(1996)从多角度界定了县域经济的涵义:从政治方面看,县在我国行政建制上属于最基本的政治单元;从经济方面看,县域经济存在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之中,属于一个囊括县城经济、集镇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区域性经济子系统,是按行政区划认定的区域经济,并依靠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所凝聚的内在张力向外部区域扩展、渗透。[4]张金山(1997)则将县域经济界定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自具特色的、不平衡发展的行政区划经济,并且认为县域经济具有“系统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5]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000)撰文指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且具有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6]朱舜(2001)也撰文指出,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经济单元,和其他经济单元区别在于,其运行相对独立,且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征。[7]陈锡文(2001)把县域经济界定为一个复合的概念。他认为,从县域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看,县域经济是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复合体;从县域经济所囊括的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互有包含;从县域经济的所有制性质看,既涉及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也涉及大量混合所有制经济。[8]刘福刚、孟宪江(2002)认为县域经济是功能比较完备且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9]李小三、徐鸣等(2000)从县域经济的运行范围、运行机制和结构维度界定了县域经济的内涵,认为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作为其区域运行范围,独立财政运作,县城、集镇等各层级市场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具有了整体的经济系统。[10]陈清(2004)立足于国民经济大系统,认为县域经济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演变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县级行政区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细胞。[11]刘俊杰(2005)从县域经济运行空间角度界定县域经济,认为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县为空间运行场域的空间经济体,它的内涵涵盖“行政区经济”和“市场区经济”,具有复合经济空间的特点。[12]

闫恩虎(2005)从县域经济的特征出发界定县域经济的内涵,认为目前我国县域经济首先要体现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即城市经济、乡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三元并存;其次要体现传统中国社会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再次要体现县域经济的核心是“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13]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它既有经济结构功能,又有行政结构功能。县级政府在我国行政序列中不仅直接面对治下之民,代表着基层国家威权,而且由于县级政府组织完善,权力完备,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干预”能力,因此,其行为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福明.中国县域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11;孙学文.中国县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7.

[2]刘志澄,余汉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88(9).

[3]王长远.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人民出版社,2001.

[4]谢之奋,凌耀初.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张金山.县域经济导论[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2).

[6]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对策[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03.

[7]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中国行政区域经济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1.

[8]陈锡文.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EB/OL].www.省略.

[9]刘福刚,孟宪江.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10]李小三,徐鸣.关于县域经济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0(3).

[11]陈清.关于县域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论坛,2004.1.

[12]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

[13]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43-144.

上一篇: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 下一篇:英美契约法上的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