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设疑的策略

时间:2022-10-03 10:41:12

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设疑的策略

摘 要:开展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课标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开展问题设疑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学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则对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设疑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设疑;策略;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理念下,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语文课堂上巧妙地进行问题设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举措,然而,教师的提问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只有教师在问题设疑的过程中能巧妙构思,以学生的视觉来设计问题,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的欲望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问题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问题设疑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难点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的提问形式和提问内容,注重问题设计的新颖性,使学生根据问题来分析、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学习《苏州园林》时,由于苏州园林的自然是与她的特点和历史分不开的,因此,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应巧妙的构思,当学生自行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导入这样的问题设疑:“分析苏州园林美在何处,有什么特征?”通过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问题来分析探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设问题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据调查了解,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普遍认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找不到成绩感,尤其是在文章赏析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有效激发,甚至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从教材中读出来,或从教师口中等出来的,由此可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分析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每一堂课学生都是在了解一个新的故事,这就导致学生在导入新课前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把握教材、教学方法和学情三个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设计问题矛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紧迫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面对矛盾过程中努力尝试着去分析和探究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究,使学生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由于该课文历史背景较为久远,学生难以理解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共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巧妙的设计一些问题来使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压力及紧迫感,自然而然学生就会认真的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虽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该问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本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答案,这样就可以迫使学生认真的研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在问题设疑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矛盾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设疑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从问题的开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拓展的,因此,在问题设疑中,教师应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注重新旧知识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一)注重问题设计的挑战性和争辩性

在设计问题上,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争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勤于思考、敢于争辩,明辨是非,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赞同作者对托尔斯泰最后出人意料的行为的解释吗?”通过设计争辩性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争辩讨论中,使学生充分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二)注重问题设计的横向比较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横向比较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宽学生的实业、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中,教师可以将小说《麦琪的礼物》引入到教学中,并一起进行设疑,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因此,设计具有横向比较的问题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设计具有想象、联想空间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具有想象和联想空间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尽可能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及想象力,例如在《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多芬演奏完音乐的情境?”,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陷入沉思,让学生根据问题来深入思考,使学生加深对该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学是学生的必修课,其在生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设疑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想象力,因此,在问题设疑中,为了使教师设计出的问题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想象力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烈团.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激趣艺术[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5:106-107.

[2] 田延.设疑――想象――讨论――语文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05:68-69.

[3] 董文平.例谈语文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教学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37+531.

[4] 房改凤.高中语文教学中诱思探究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浅淡学生自主阅读的培养 下一篇:在《诗经》“星”意象中感悟周人的爱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