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侵犯问题现状及制度根源分析

时间:2022-10-03 10:27:57

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侵犯问题现状及制度根源分析

[摘 要]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保护其合法权益是证券市场稳定和繁荣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使得股东权益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屡受侵犯。本文正是通过阐述我国中小股东权益被侵犯的现状,深刻剖析了其制度成因。

[关键词] 中小股东 权益侵犯 制度根源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股东在整个证券市场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末个人投资者已占股票市场投资者市场份额的51.29%。但这仍难以充分行使其应有的权利。

一、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侵犯问题现状

1.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侵害。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使得大股东滥用其控股地位侵害公司财产、侵犯中小股东利益问题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公平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在当今大股东与股份公司之间关联交易非常普遍,且通常是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的,比如高价向控股股东采购商品,低价向控股股东销售商品,逐渐掏空上市公司。这种行为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但公司的资产保值能力和资产质量相应下降,甚至丧失持续经营的能力。中小股东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难觉察其利益受到了损害。(2)利用公司作担保。大股东通过公司的担保为自身利益服务,一旦出现风险,公司就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由于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产生的或有负债仅反映在公司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对于缺乏会计专业知识的中小股东来说,他们一般不会留意到会计报表附注的。但由于或有负债的存在,公司今后经营的风险加大,使中小股东的利益无形中受到了损害。(3)占用公司资金。大股东往往大量占用或挪用股份公司从广大股东那里募集的资金,掏空上市公司,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这种方法对中小股东来说大多也是隐性的,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4)虚假出资。控股股东往往是公司发起人,他们持有的是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或法人股,而中小股东持有的多是社会公众股。在公司成立发行新股或成立后增发、配股时,控股股东可以以实物和无形资产出资,因此资产的质量和盈利能力往往成为大股东“掠夺”中小股东利益的手段。控股股东的虚假出资往往与公开披露文件的虚假陈述紧密结合在一起,广大中小股东由于缺乏价格评估知识,在出资时要么接受大股东的“掠夺”,要么放弃出资,总之,他们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5)披露虚假信息。上市公司虚假信息主要包括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虚夸业绩,编造收购兼并谎言以抬高股价等。中小股东由于持股相对分散,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依赖性很强。受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与庄家配合,借助虚假信息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误导中小股东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将资金投到质量低下的公司,一方面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损害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投资者很难掌握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因此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广大中小投资者。

2.中介机构失信。证券中介机构是证券市场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中介,能否保持“三公”原则和独立性对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证券中介机构违法违规、失信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参与上市公司造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散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欺骗中小股东等。

二、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侵犯问题的制度根源

1.上市公司制度的结构性原因。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股权结构的因素,即大股东数量越少,持股比例越高,中小股东权益越易受到侵害;中小股东越多,股权越分散,中小股东权益亦越易受到侵害。(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因素,即董事会、监事会中中小股东代表的比例越低,中小股东权益越易受侵害。(3)经营结构的因素,即大股东与公司经营行业的相关性越高,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利润转移侵吞公司资产就越容易,中小股东权益因而也越易受到侵害。

2.证券市场信息供给方面的制度根源。信息的不对称在证券市场普遍存在,上市公司如果不规范、不充分、不及时披露信息或虚假披露,将导致公司股价严重偏离价值,致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供给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披露监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仍存在对违法行为的民事诉讼难以进行的问题。(2)对信息披露违规监管不力。对违法上市公司主要予以行政处罚,大量的上市公司违法信息披露案件难以及时查处。(3)会计准则的滞后性。如关联方交易准则、现金流量表均是在上市公司已经严重违法违规、给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后的。

3.政府监管方面的制度根源。我国的政府监管模式和水平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直接控制多,间接调控处于探索性阶段;同时监管力度不强,《公司法》、《证券法》执行起来也软弱无力。在查获造假公司和恶庄后往往是以罚代刑,导致违法者成本较低,相反投资者遭受到了巨额损失。

权力被侵犯,这是一种不可根除的社会现象,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权利正因为遭侵犯才显示出了它的价值和尊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小股东权益被侵犯的问题,并寻求保护权利的社会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曙伟: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刘 罡: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3]谢朝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股东权益保护[J].证券与投资,2003.

[4]赵 晖:小股东权益保护当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管理与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企业员工职业挫折感的预防与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