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时间:2022-10-03 10:14:26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摘 要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加强风险管理,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分析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指出目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风险管理创新模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

一、引言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从而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十分必要,直接影响到银行能否长久经营下去。

二、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概述

国有控股银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国家全资拥有的银行,广义上也可指国有法人单位为第一控股股东的商业银行。目前,我国狭义上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有五家,即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加快建立商业银行。从1979年到1993年,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此时,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地位的是国有银行,绝大部分国民生产中的“金融剩余”都进入了国有银行。同时,由于税收体制改革没有跟上,导致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控股银行担负起了政策性职责,行使了财政职能。

2003年起,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虽然学者对于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式各有争论,不过股份制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方式,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并不是没有逻辑。此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盈利能力等各项指标持续向好。不过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为利差,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70%到80%。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并不是长久之道,很容易受到不良贷款的影响。特别是从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开始下滑,被快速发展所掩盖的问题和风险开始凸显。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有必要全面分析风险,找出成因和来源,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体系中的金融中介,其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如果借款人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到期无法偿还贷款,这种违约行为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信用风险。尤其是对于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其体量比起一般股份制银行更大,并且往往担负着一些处置国有资产等职能。对于一些贷款项目,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往往无法选择。因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比一般股份制银行而言,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贷款逾期、借款人违约等信用风险。

一般而言,在金融市场上,对于少数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只能依靠司法强制力对他们进行信用威慑。法律要对不讲信用的行为有足够的震慑力,才能发挥其作用。然而在实际中,执法人员由于受到各种阻碍往往不能公正地审判。法律保障不完善,是商业银行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信用风险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是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在实际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付风险,这是指银行在支付到期负债时,由于业务期限错配,长期贷款未到期,导致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满足支付,只好以高成本为代价在银行同业市场进行拆借资金来支付。二是大额资金往来风险,指的是由于商业银行在手头只保留少量的现金头寸应付日常提现,一些非预期提取将会使银行头寸吃紧,可能会发生间歇性透支,如果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局部性的流动性危机。

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风险具有内生性和隐蔽性两个特点。内生性,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存款人和借款人提供流动性不同的合约,为客户提供了流动性保险,同时将风险转嫁到了银行本身。隐蔽性,指的是流动性风险存在于整体中,是一种间接风险。目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认识不足,一般较难发现流动性风险。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属于外部风险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密切相关,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政策风险等。商业银行对这些风险无法控制,只能通过预备防范,降低市场风险对银行的影响。目前,利率市场化和外汇行情的剧烈变动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风险已日益凸显。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与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或程序运转失灵有关。这种风险属于内部风险,其发生原因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内部控制体系运转失效等。

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创新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

首先,银行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加快相关监管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要理顺政府和国有控股银行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干预,强化政府的监督人的角色,使国有控股银行的角色更加清晰。

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对国有考核监测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损益等经营管理业绩,进而控制经营风险。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科学监测指标体系,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级。

另外,需要建立国有控股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披露的信息质量。例如,定期公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建立重大案件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以保证公众及时获取信息,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首先,由于国有银行改革时间不长,很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冗余,对比一些年轻的股份制银行而言,体制不够灵活。因此,要注重治理结构的改善,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并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确立风险管理责任人。

同时,还要完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识别风险,是各种内部管理办法和制度的结合,更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机制。为了完善内控制度,需要健全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授信审批制度,做好贷前审查、贷中追踪、贷后管理,建立信贷风险的监测及预警系统等。

五、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创新,我国银行业已经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有效识别,创新风险管理体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章娅薇(1995―),女,湖北监利人,河南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在读。]

参考文献

[1] 郝宏海,武军.浅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11(12):14-16.

[2] 张宇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01):67-72.

[3] 刘鹏.商业银行变革转型历程[J].中国金融,2015(03):54-55.

上一篇:10kV配网环境下电压合格率的提升 下一篇:从合作学习小组到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