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

时间:2022-10-03 09:18:55

对话——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中尤其强调了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确实,在教学走上自主、合作、探究之路的大趋势下,交往作为合作的基础也显得尤其重要。而对话作为交往的主要形式,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片思想飞翔的天空。

怎样的天空(对话)才能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呢?在这片天空中,教师又是什么角色呢?笔者想就这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对话的天空应是智慧的殿堂

谁是智慧之源?教材、教师、学生自我、学习同伴,都是智慧之源。

1.文本多样化解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过程

我们不应该将书的内容纯粹看成是一种定格的文本,而应该将它们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感悟,让书真正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式” 。

2.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去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要让学生在与自己的对话过程中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不再依赖教师,自发地、自然而然地学习。

3.组织交流的过程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他就会产生把自己的收获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也就产生了与同伴、老师进行对话的需要。包括一对一的交流、一对多的交流和多对多的交流等几种对话形式。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施进程及时调整对话模式,适时提出对话话题。这些对话话题应紧紧扣住语文素养这一核心,引导学生朝着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精神饱满、感情投入,态度自如大方、语言得体生动的方向努力。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对待别人说的话专心聆听、细心揣摩、虚心接纳、正确评价,使得对话气氛愉悦,真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相信在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对话天空中飞翔,学生会感觉到学习的充实愉快。

二、对话中,教师要当好重要的“配角”

1.与学生平等地走进课堂

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不喜欢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势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平和的聊天对话,沟通了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避免了权威的肯定或否定,把老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教师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说的机会充分地留给学生,可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从而实现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融,使其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2.做一个合格的主持人

(1)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生成,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发生不可预测情况的应对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对话内容,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比如,教学一年级语文课文《雨点》时,适逢室外下着雨。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雨点。学生有的在听小雨点的声音,有的在闻小雨点的气息,有几个学生甚至尝了小雨点的滋味,这就是灵活地让学生通过与大自然的对话来进一步感受文本内容。再如,在教《第一次汇款》时,当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我准备详细地讲解如何填写汇款单。一个学生建议说:“老师,你这样教多累!让我们去邮局填一下汇款单多省劲!”“有道理!”我当即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真,事半功倍。邮局归来后,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都已学会了如何写汇款单。这是学生与社会的对话。

(2)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有别与他人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多问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对话学习。

(3)平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不管何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它仍然是一种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当学生的意见与我们的教学意图相差甚远时,我们可以平等地用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如学生的问题提得不着边际时,教师就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教大家。”当对课文的总结性谈话无法集中到一点时,教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大家看对不对?”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意见,总是十分重视和感兴趣,也相当尊重,和谐的对话也就不难进行。比之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要好多了。

总之,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感的融合,是思维的碰撞。教师要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对话各抒己见,争论、质疑,允许存异,不强求统一,使学生在对话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同时认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重要性,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运用校园文化,提高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