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

时间:2022-10-03 08:19:07

新课改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

【摘 要】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性模块,是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在音乐鉴赏模块中,要坚持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从而达到上好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

鉴赏课

教学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新课改的必修模块,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多年,其中有苦也有乐,有迷惘也有憧憬,我常常思考着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现在站在新课改的起点上,如何针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等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一、音乐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学生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二、努力探索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1精选音乐,创造性运用教材。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音乐欣赏的广阔天地,笔者尝试将教材重新进行编排,从中与学生一起来探究各类有趣的问题。例如从《欢乐颂》和《第五交响曲》中给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音乐家贝多芬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对交响曲欣赏的强烈欲望。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一下子使课堂活跃起来。很显然,创作性运用教材,课就上活了。再如鉴赏外国音乐,各时期的经典音乐多如繁星,如古典乐派可以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乐圣”贝多芬的经典之作,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代表着贝多芬的最高成就。这部作品能让学生准确了解古典乐派的音乐,又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2精心设计教法。好教材固然重要,好教法更不能缺少,而且应力求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改换不同的教法。(1)直观欣赏。在讲授一些乐器时,可采用实物或录像让学生认识每一种乐器的形状和性能,然后再听此类乐器演奏的乐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2)通俗巧妙。学生听一首歌曲比听一部交响曲更容易得多。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有人说就是这部作品使贝多芬成为巨人的,为使学生感受到一副紧张斗争的情景,让学生模仿一个人在紧急求助下去敲对方门的动作和声音,同学们都敲出紧张急促的节奏。然后再看一段影片,同时配上《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强烈的音调,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也很容易掌握“命运”这个主题。(3)生动有趣。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把乐曲或歌曲的感觉分配到一个简单的抽象画上。例如,富有节奏感的《国歌》《大刀进行曲》《歌唱祖国》等。学生开始细细品味这些作品,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每一位同学的独创思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画出抽象画,显得更为生动有趣。3调动学生想象。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限制,他们的联想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意识与想象空间。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 三、创造性的“互动”教学“互动”,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活动起来,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而是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随音乐的进行表现出来。例如:在欣赏《黄水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把日本鬼子奸淫掳掠、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景真实的表现出来。边听边舞: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模拟演奏: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交响乐队的位次坐好,每人胸前贴上乐器名称,配合指挥,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时,就要按自己代表的乐器作模仿表演。歌曲接龙:每位同学按次序把前面同学演唱歌词的最末一个字作为自己演唱歌曲的第一字,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种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收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了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四、鉴赏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高一新课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优势,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在《音乐与舞蹈》的选修中,有的同学喜欢街舞,有的同学喜欢民族舞,有的同学喜欢形体训练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都能喜欢这门选修课呢?这使我想到了个别化教育教学方式。以10分钟为单位时间,把一节课分成几个时段,把这些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练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或者放一段比较中性的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演。分组因材施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并不断创新的新课题。

上一篇:实现生物学科有效教学的途径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