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购物欺诈及其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03 03:58:28

【前言】旅游购物欺诈及其成因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旅游购物是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或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参观、游览、品尝等一切行为。旅游购物不仅包括专门的购物行为,还包括旅游中一切与购物相关的行为总和,但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买,即为了转卖而进行的购买[1...

旅游购物欺诈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对旅游购物欺诈进行了界定,对由于受利益的驱使,旅游购物欺诈成为了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导游人员共同开掘的生财之道,严重地致使缺乏监管的旅游市场发展受损,其中对旅游时间被购物挤占引起游客的不满进行了分析,并以S景区为例总结了由于旅行社之间无序竞争,购物回扣弥补低薪,游客购物缺乏理性等造成旅游欺诈的原因。

关键词:旅游购物;购物欺诈;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57-03

旅游业发展既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灵活的就业岗位,有效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促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中,购的弹性最大,边际成本较低,收益较大,就导致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店把利益放在了游客的购物环节上,让游客购物也就成为了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目前我国的旅游购物市场不规范和旅游购物陷阱多,购物欺诈问题已成“诟病”,并成为了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硬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在研究旅游购物现状和成因过程中实地调研了S景区,深入分析了旅游购物欺诈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危害。

一、旅游购物欺诈的定义

旅游购物是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或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参观、游览、品尝等一切行为。旅游购物不仅包括专门的购物行为,还包括旅游中一切与购物相关的行为总和,但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买,即为了转卖而进行的购买[1]。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中明确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因此,购物欺诈可以表述为,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店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游客旅游购物时故意告之游客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使得游客作出错误意识表示行为。

二、旅游购物欺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常见的旅游购物欺诈有低价诱使游客购买商品不开具发票或地接社导游与商家诱导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旅行社与购物商店串通欺诈旅游者等。总结近年来我国旅游购物欺诈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旅游购物进入门槛低,市场缺乏监管。由于旅游品技术含量低,购物市场的进入门槛低,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进出,从而导致了旅游商品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方式多而杂,价格信息不透明,景区购物地点不规范,旅游购物市场混乱。无序的市场竞争,当然也就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品牌,服务质量也很难得以提升。同时,旅游局和工商管理部门对旅游购物市场的监管也不到位,这无形之中也就给旅游商品的供给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普遍抱有“三天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理,尾随游客兜售和强卖强买。

2.旅游纪念品质量差,购物商店诚信水平低。在旅游景区,提供购物服务的经营者大多为个体企业、临街零售店或流动小摊贩。绝大多数人认为把商品销售出去获得利润是首要目标,商品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这些商家认为旅游景区的人员流动量很大很频繁,和游客的交易是“一锤子”买卖,因而为了牟取暴利,他们会大肆进行虚假宣传甚至会为争夺客源就会相互压价,形成无序竞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就使得游客在购物商店购买旅游纪念品时,购物商店提供的无论是商品的质量还是服务水平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和要求[2]。

3.购物次数过多过长,挤占旅游时间。旅行社安排游客购物,是旅行社补充团费不足和获利的主要手段。导游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断把游客带往购物商店“参观”。在旅游行程中,很多旅行社每天都为游客安排购物,并且让游客在购物商店停留很长时间,而在旅游景点欣赏美景的时间却比较短,造成游客纷纷不满,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购物游已使得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严重异化了。

4.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店联手,共享购物暴力。受利益的驱使,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店常常联合起来,旅行社安排导游把游客带到指定的购物商店,然后购物商店的工作人员就会以“老乡”的名义,拉近和游客的距离。在导游和购物商店工作人员的不断游说之下,他们很快就攻破游客最后的心理防线,然后借机大肆向游客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或者高价销售一些产品来牟取暴利。最后他们再一起重新分摊从游客身上诈取的利益。

三、旅游购物欺诈产生的原因

1.旅行社之间无序竞争,购物回扣抵减亏损。由于旅行社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行业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旅行社为了在行业立足,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为了生存,他们想尽办法,尝试了很多种竞争方式,最后各旅行社不得不把降价当作最有力的竞争手段,打起价格战来,旅行团费一降再降。如旅行社给出的S景区二日游参团价格为320元,包括了用车、门票、住宿、导游、用餐。现在S景区的门票价格是110元/人,住宿按标间80元/间。从成都到S景区空调大巴往返需200元/人。一早三正餐餐费算100元/人。通过简单计算知道如果不跟团,每人的最低开销至少是490元(110+80+200+100),然而如果跟团的话,就只需320元,并且省去了途中找车找食宿的麻烦。实惠价格和贴心的安排,游客怎会不动心呢。但旅行社这样的安排,他们的利益是多少呢?为此本文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空调大巴由旅游公司向客运公司租用的,租金1000元/次;司机薪酬,200元/天,包吃住;汽车燃油费,1400元;过路过桥费,600元。因此安排一个20人的团,总开销为13200元,而旅行社所收取的团费总共才6400元,单从这点来说,每接一个团就得亏损6800元,这还不包括他们的宣传费用,员工工资,以及公司正常营运的其他开销。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能继续维持旅行社的正常运转,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开源节流增加利润的呢?那就是向导游收取所谓的“人头费”,依赖游客购物获得额外补助,甚至要求导游收受回扣以从中提成分享利益。各方(旅行社、导游、司机等)都需要依靠游客的旅游购物来满足利益需求。

2.游客受团费诱惑,签订合同时缺乏理性。为了吸引更多的旅客前来报团旅游,各旅行社都在宣传方面做足了手脚。而游客在选择旅行社时,更多的是从和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团费方面考虑的,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就不会太在意其中的其他条款(如行程安排,购物次数等)。因此当他们到达旅游景区游览时,导游为了自己的利益,尽量缩短景点的游览观光和讲解时间,不断带领他们去购物商店参观,游览成了“走马观花”,旅游成为了购物游,原本的散心计划成了闹心计划[3]。想去找旅行社理论却发现由于自己在签订合同时的疏忽大意,使得自己无法理直气壮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后也就只能在抱怨声中结束这段原本认为会很美满的旅程。

3.薪资低下需回扣,导游身份鱼龙混杂。国内导游的正当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和少量小费构成,在福利方面基本没有。导游的基本工资在全国一般标准大约为200~800元/月,部分旅行社不给导游开工资,甚至要求导游出团前先行交纳“人头费”的。带团津贴少,小费收入也极不稳定,旅行社的培训、福利保障机制也不健全,这就让导游有了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当导游就是吃青春饭,能做几年是几年,所以要多多的捞钱,好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如S景区导游的基本工资为800元,其他就是绩效和提成。S景区分旅游淡旺季,导游在淡季只有基本工资,收入较少,为了挣更多钱,他们就和购物商店联手,对游客消费进行分成。在S景区,他们的分摊比例是3∶7,也就是说在游客消费之后,有三成的钱是属于导游的回扣。此外,在S景区,有大批游走在各大景点的“野导游”,他们的身份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且是农家乐或者购物商店的老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游说游客去他们那里消费,获得更多的利益。“野导游”实际为农家乐或购物店老板亲自拉客,免去了给导游的高额回扣,在价格上当然更加的实惠,游客也更愿意直接去他们那里消费。同时他们绝大多数是在那里土生土长,对S景区的比较了解,因此他们也可以充当游客的临时导游,收费比专业导游低。这样的情况使得导游的生存受到更大的打击,所以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让游客购物,以保证他们每月有足够的收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最终就使得游客走入“购物—高回扣”陷阱。

4.旅游购物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商品价格混乱。在旅游景区,由于旅游购物市场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旅游纪念品常采用不定价的方式销售,价格浮动空间大。如果是有导游带队前来购买,还需付其回扣。因此游客购买商品的价格里包含了导游的回扣费用,这必然使他们买到了昂贵的商品。比如S景区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是以竹工艺为主,并且基本属于自产自销。在该景区,基本上每家都有会雕刻竹工艺的人,因此,在S景区的各大景点你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商店的老板现场雕刻,然后另外一位家人就在旁边招呼游客,给游客介绍一些相关的商品或者向他们推荐一些手工艺品,很多游客也喜欢这种纯手工的东西,觉得独特。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效率不一样,同样的根雕价格就有了差异。另外,游客并不知道真正雕刻完成一个竹工艺品需要多少时间(现场雕刻成的只是半成品,之后还需要打磨、抛光、刷漆、晾晒等),所以也不好对它进行估价。S景区的工艺品便宜的仅需2元,比较普遍的也就50元左右,贵者也有上千元上万元的。但是,游客最后是以多少价格买,那就得看情况了,游客往往在两家店铺买了同样一件东西,会发现价格相差很大。

5.价格信息不对称,游客消费缺乏理性。在旅游景区消费,游客常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常遭遇消费欺诈。游客到了旅游地都想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买一些能代表旅游地的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或留作纪念。比如S景区的竹笋、竹荪、竹根雕就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无论是馈赠亲友或留作纪念,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当地居民购买,竹笋(干笋)一般是70元/斤、竹荪为260元/斤,游客在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一般就得花上1.5~2倍的价格,并且老板会根据对游客的第一印象以及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沟通来叫价,最终的交易价格也会因人而异。再加上旅游者对商品本身不了解,因此他们也只能听其老板、服务员、导游的讲解,或者是看包装说明来产生对所要购买商品进行认知。虽然买与不买的主动权在他们,但接收的信息是无法掌控的,信息也是极不对称的,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蛊惑,买了自己不应该买并且是很昂贵的商品,或者是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

6.购物结账无单据,游客维权路漫漫。在景点购买旅游纪念品基本是没有单据的,更不会有专门的购物发票,很多游客也不会主动向老板索要,就算是要他也没有,在店里你能看到的就是一个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不对物品进行扫描后付钱,也不支持刷卡。商品都是口头商议讲价购买,然后直接付费给老板拿东西走人。这样的情况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使回去以后发现买的东西有问题也没法去换,因为各商店的物品都差不多,并且你也无凭无据。

7.高额的铺面租金,店主依赖“宰客”牟利。各地的旅游纪念商品购物店,是由旅游局统一规划管理的,要想开店,就必须向旅游局申请,然后签订租用合同,缴纳租金[4]。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前来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加,开店生意越来越火爆,因此想开店的人就越来越多,可是店铺供给有限,这种供需结构的矛盾就使得铺面租金不断高涨。在S景区,商铺搭建由建筑工人就地取材,用楠竹搭建土乡土色的购物商店,但这样的店面租金并不便宜,每月2000元。前来租用铺面销售商品的90%是当地居民,高额的租金使得他们必须通过高价销售商品才能保证其收益,这必然使得一些游客有被敲诈的感觉,产生不满情绪。

旅游产业的兴起和成长,是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生产力进步,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以后的结果。当人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将会主动追求更高素质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在这一背景中,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方式则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人们闲暇时间的利用就多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载体,许多人甚至可以将旅游作为自己的一种消费偏好,在其生活方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旅游购物欺诈问题,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旅游购物秩序,使得旅游购物市场发生严重扭曲,并逐渐导致了整个旅游行业价值观的泯灭,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地扭转当前这种不规范、不正当的经济效益链,改善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加强对旅游购物市场的整治,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确保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尊礼.旅游购物顾客伤害及旅行社顾客流失[D].四川大学,2007.

[3]曹国新.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症结[J].商业时论,2005(26).

[4]严梅.旅游业中回扣存在的经济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2).

作者简介:杨勇(1975-),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助讲,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

上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 下一篇:重庆市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及扩大留学生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