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及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建议

时间:2022-10-14 06:51:03

重庆市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及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建议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的考察,发现来渝学习的外籍人士逐年增加。然而相比其他直辖市,重庆来华留学生规模仍然较小,高校间分布不均,且在留学生国别、教育结构、层次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关键词:重庆;留学生;规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65-02

一、重庆市留学生教育现状

1.来渝留学生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规模较小。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际间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来中国留学的外籍人士呈快速上升趋势。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来渝留学人员也快速增长。据了解,近几年,来渝留学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重庆来华留学生规模自2007年的1152人增长至2011年的4033人(见表一)。尽管重庆市留学生逐年增加,但相比其他直辖市及中东部大城市,重庆市留学生规模还很小,在全国来华留学生总量上的比例很低(见表二)。

2.来渝留学生国别、教育结构、层次不均衡。经与重庆市相关高校外事部门调查发现,目前渝来华留学生近80%来自于东南亚及非洲国家,而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较少。学习形式包括学历生和非学历生。非学历生包含语言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短期生,其中以语言生和短期生为主。学历生方面,虽说从专科到博士都有,但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层次。在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中,汉语教育、医学、经济管理及部分工科专业较受欢迎,而其他专业吸收的留学生较少,甚至有些学科还没有接纳过留学生。

3.渝各高校留学生分布严重不均。重庆接受留学生的高校有17所,而留学生的分布严重不均衡,并且呈加剧趋势。目前大部分留学生分布在主城区的各个高校,特别是985、211或具有特色学科的高校,经与相关高校了解,2011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6所大学的留学生人数约占渝留学生总人数的86.19%[2],而所在地段离主城较远的普通高校则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小,留学生数量非常少。

二、扩大来渝留学生规模的建议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对于城市和高校来说,都极为重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它是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为促进重庆地区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及辖区内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高校参考。

1.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建议。(1)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作用。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的政策导向、协调监督功能。职能部门应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广泛调研其他省市,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明确重庆来华留学生工作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政策规范,为高校具体实施来华留学生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如为保证外籍人士在渝学习质量和合法权益,教委、外办、高校、公安局出入境等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制定有关留学生招生、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依据和规章制度。此外,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统一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然后采用评估、认证等质量评价手段引导高校对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关注,并定期就国际学生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对来华留学生工作进行反思和阶段性调整。(2)进一步加大地方奖学金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配套投入。为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来渝学习,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扩大重庆教育的国际影响,200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该项奖学金的设立不但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渝留学,而且在丰富生源国别、优化教育层次方面有重要影响,在重庆市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该项奖学金的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配套投入,以吸引更多特别是攻读高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比如部分重庆企业的海外分公司往往需要中文良好、技能素质高的当地人才,则可以通过在渝设立相关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定制培养”人才,对企业和高校都是双赢。(3)利用多渠道宣传重庆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留学生教育宣传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各政府部门网站可以提供重庆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英文介绍,为准备来渝和在渝来华留学生提供准确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友好城市、驻渝外事机构等平台,帮助学校和境外机构建立联系,并积极组织渝院校赴境外举办或参加招生展览,拓展招生渠道。此外,继续组织一些外籍人士能参与的全市性的活动,在帮助渝外国人更好地融入地方社会、培养沟通交往能力、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重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力。(4)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民办和职业学校吸纳留学生。国内外很多知名高校通过设置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吸引留学生,如澳大利亚高校提供西点制作、汽车修理、美发等培训课程吸引国际学生[3]。目前渝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基本没有接纳留学生,地方政府部门应鼓励并帮助这些学校设置适合国际学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课程,如中国厨艺、中国茶艺等;进一步挖掘和扩大能招生外国留学生学校的范围,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5)完善城市环境,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高城市竞争力。2010年由新华社《了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旅游卫视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活动中,近八千外国人评选出了中国城市形象排行。前十强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南京、成都、杭州、宁波、西安、长沙、昆明、长春[4]。评价体系涉及了城市向往度、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市民素质、治安状况、便捷程度、城市个性、诚信程度、政府效率、投资价值、发展潜力和国际化程度等12类指标,可见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及魅力对来华留学生有重大影响。重庆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借鉴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对城市治安、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加以改善,努力使重庆成为一个安全、开放、宜居的国际型大都市。

2.对于重庆辖区内高校的建议。(1)全体师生强化国际化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方案。只有国际化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且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全体师生员工才能真正愿意并能够提供国际化、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进而形成一个开放、友善、便利、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内部需进一步加强理解国际化理念,明确发展留学生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完善相关规范制度,设计详细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方案。发展方案应包含具体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方案的实施要按部就班,保证落实,而且还要不断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阶段性调整。(2)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深入拓展留学生招生渠道。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协调制定针对性强的招生宣传策略,如制作精美的中英文招生手册;建设和完善学校及二级单位中英文网站;逐步设立高校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开拓留学毕业生校友宣传渠道等。其次,整合资源,扩大招生范围,利用友好城市、海外孔子学院等平台,积极与境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发各类项目合作,如联合培养、校际交流、合作研究等项目,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在国外中学和高校建立招生基地。再次,积极参与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各类海内外教育展等活动;积极组织和策划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汉语比赛等,提升高校的美誉度和国内外知名度。(3)提升高校综合办学水平,加大国际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配套投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需要软硬件支撑。一方面,高校要以国际型大学的要求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宿舍环境等;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术研究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能力培训,完善来华留学教师业绩评价办法,使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有所保障;同时,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部门、招生部门,并努力提高留管队伍素质,如通过组织培训、实地调研等方式,帮助留管人员开拓视野,加强工作研究和交流,从而提高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使高校更有条件、有能力接收和吸纳大量留学生。(4)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必要调整,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对现有课程、教材、学制、教学模式、考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或改革。一方面,高校可广泛吸收和采纳国内外成功经验,对现有教育模式作必要调整或创新;另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专长,针对国际化需求,开办特色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学科及专业,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满足各类不同学习需求,如重庆大学开设了一批工科全英文授课课程;重庆医科大学开设了针对外籍人士的医学专业;重庆部分高校联合建立大学联盟,资源共享,丰富选修课程、支持跨校选课,形成合力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前往重庆就读。(5)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来华留学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很多高校认为留学生数量较少,忽视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这样为留学生安全问题、院系沟通、教育质量等问题留下隐患,反过来又制约了留学生事业的发展[5]。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住宿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促进学校在留学生招生、入学、教学、考试、毕业等全过程的规范化,在兼顾教育质量保障的同时,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在渝学习和生活,并通过在渝留学生口碑,提升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境外人士来渝学习。(6)加强高校内部各单位的协调和合作。在推进留学生发展计划过程中,留管部门及相关人员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并不只与招生管理部门有关,还牵扯到高校内部其他部门,当内部单位就留学生问题产生摩擦和纠纷时,高校专人或部门应立即引起重视,并介入协调商量,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同时,高校应定期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加强校内单位及人员对留学生招生、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加强内部合作,这样才能使渝留学生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7-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07-2011)[Z].

[3]吴敬.借鉴澳大利亚经验转变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策略[J].高等理科教育,2012,(01).

[4]黄兴.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亟待重视的三个问题[J].文教资料,2012,(13).

上一篇:旅游购物欺诈及其成因分析 下一篇:提高课堂效率 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