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型学习

时间:2022-10-03 12:50:16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型学习

【摘要】为突破小学高年级教学概念多,公式繁等教学难点,教师作为一个课程知识的重要调试着、研究者;一个真理的促进者、追求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和主动学习,让他们的潜能、天赋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究及成果加以阐述。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自主探究;适时点拨;拓展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教学课是一门比较抽象,注重逻辑推理的学科,尤其是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由于较多的概念、公式以及文字叙述等知识,学起来往往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因此,作为课程知识的一个主动调适着、研究者、创造者;一个真理的促进者、帮助者、追求者、探索者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自主的学习,让他们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得以发挥,情意得以陶冶,个性得到发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引发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作简要的“探究”。

一、 只是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例和实际情境向学生表明了“知识产生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数学的价值在于能解决生活中的数量和空间位置等方面的问题: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更密切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之前,学生已学了用面积单位拼出面积的方法。所以教学时就先通过计算机出示不同长和宽的、数值比较小的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拼出面积(在学生说出拼的面积后,计算机动态显示拼的过程:计算机显示拼的过程时,要展示和强调拼的方式的多样化。)

紧接着,计算机显示了一个长满荷叶的、面积比较大的池塘,老师请问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器面积。课堂上,有的学生建议用平方米面积单位划着船去拼,但大家一向很不方便:有的则建议用铁丝拉成方格,然后数方格的数。就在大家很感到麻烦的时候,老师就建议,对刚才拼的长方形的面积再拼 一次,看能发现什么。很快,一些学生观察出来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这时老师可以写在黑板上,但不要下结论,而是在后面打一个大问号。老实说:“现在,已经有同学提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猜想,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还需要证明,我们可以。

二、创设情境,产生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

学习数学知识,探究其方法和精髓,无时无刻不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旧知识和生活实际,去进行理解、发展和创造,而不可能单凭教师一味地进行“个人表演”或“单式灌输”。因此,在教学时,更具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创造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准备,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激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应用》这一课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那丰富多彩且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屏幕上出现一头牛、一根绳、一个木桩。牛绕着木桩来回走动。这是屏幕下面出现题目:“在一片草地上,有牛,牛绳长1.6米,栓在一个固定的木桩上,问它最多能吃到多少面积的草?”让同学们一组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易得出“牛迟到最多的草,那应该是牛绕着木桩走一圈,圈里的草就是它能吃到的草。”在此基础上,接着用动画,呈现一幅画面,并结合讲解进行教学:你知道牛所吃到的草就是圆面积里面的草,那你能为牛算一算吗?学生纷纷举手,画圆,量数据、测结果,不到两分钟,全都算出正确答案,并且准确率达95%以上。从而在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数学的积极性。

三、探究尝试,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

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就要求我们不断地钻研,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我们教学内容,如何引导血神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教师从中进行指导和点拨,这是进行教学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把思维的空间充分留给学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从二有效地进行探究。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与别的课程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讨论、去总结。教学《圆的知识》中,我一开始就提出:“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进行5分钟的画圆,首先……”叫学生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比比谁画的圆最“圆”,通过比较,挑几张最好的展示给学生看:接着又开始布置下一个任务,拿出两支笔,动动脑筋,做圆,得出比刚才圆多了,四个人以小组讨论,为什么比刚才圆多了呢?(30秒);再接着,我又教给学生一个办法,拿出一条皮筋,绑住两支笔的两端,一支固定在一个点上,一支按好(一个长度)不变,绕一圈,让学生画好,自己观察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心得?最后,叫学生拿出圆规,做三次尝试:1、固定一个点不变,长度不断变化去画圆。2、一个点不固定,长度固定不变画圆。3、固定一点不变,长度也不变去画圆。然后,知道学生自己学课本,了解画圆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画圆诀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课本,尝试探究,初步感知知识,在规律的点拨下充分掌握所学概念。

四、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是学生知识得到内化发展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她是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教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来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紫竹地进行新知识探究,反馈他们的探究效果,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知识真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服务。因而,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习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链接相关知识解决教学问题,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重组和优化。在学习了比例尺以后,为了让学生应用掌握的教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世界问题,出示了一副三室一厅的商品房平面图,让学生算算这三室一厅的实际建筑面积、居住面积有多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碰到怎么处理一些数据的问题,于是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实地参观或课件显示一套三室一厅的居室)然后进行讨论探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问题得以解决。

五、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

在学习和理解新知后,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多向联系,进行有效地归纳和理解,使他们的知识有一个质的飞跃,拓展思维的延伸,构建起一个新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在学习结束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得出花园的方法和步骤,并且拓展:如果以后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画圆吗?你是怎么画圆的呢?是学生知识得到充分延伸。

总之,在学生探究知识,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对于探究学习起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究,不断激趣、设疑、启示、鼓励、帮助、调节,这样才能使他们进行更有效的探究学习。

上一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