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活学语文 课外活用语文

时间:2022-10-03 12:36:37

课内活学语文 课外活用语文

在我国学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考试、竞赛成绩较突出,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能力不强。探其根源,在于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固定在书本的世界里,把课堂学习与人的生活世界割裂开来,造成了学生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应将语文课堂与自然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一、课内活学语文

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内,为教而教,而应根据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其他内容,赋予课堂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

(一)收集资料助理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教《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树木的作用,我国的绿化状况等资料。课堂上,在理解“绿色工厂”时,学生阅读资料,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知道了树木有光合作用,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在教学“栽下绿色的希望……“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部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知道了绿化可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绿化可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绿化还可提供工业原料和其他林副产品,在国防上起到伪装、隐蔽的作用。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美化祖国的热情。

(二)归类、对比多积累

俗话说:厚积薄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1.归类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按同一性质或同一类型进行集中整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例如:

热气腾腾(ABCC)

夸父逐日(神话故事)

眉飞色舞(形容神情)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对比法,就是将性质相反,意思相对的词语进行集中理解与记忆。例如:

(严寒)对(酷暑)

(知恩图报)对(恩将仇报)

(浅尝辄止)对(寻根问底)

(囫囵吞枣)对(无所不晓)

(三)学科联系激兴趣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通过课文展现给学生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没有纯语文的语文。因此,语文学科与思想品德、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改革课堂教学,就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如教学《燕子》一课,我让学生课前观察燕子的外形、羽毛颜色、活动和休息特点。在学文时,我让学生动笔画一画看到的或文中描写到的燕子。这样燕子的模样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齐唱:“小燕子,穿花衣,飞到东来飞到西。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更加热爱美丽的春天以及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小燕子。

(四)创设情境学说话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停留在会读、会写的层面,还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这也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怕说,不知说什么、如何说。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还原生活的方法,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安排了“学会安慰”口语交际的内容:

下面几种情形,怎样去安慰?

(1)期中考试过后,解小惠发现自己有一道应用题做错了,难过得哭了。

(2)因为前几天生病,孟繁林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他很焦虑,下课了还坐在座位上发愣。

(3)陈小敏家里发生了不幸,近来常常闷闷不乐,暗自落泪。

结合具体的内容,我分别用播放录音、表演小品、讲故事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被感动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给予对方精神的支持。

李吉林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生活化”不同于把语文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变讲授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语言训练,使语言训练生活化,不仅能为语言训练注入源头活水,使得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同时还可考查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面以及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和敏感度。

二、课外用好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课外用好语文。

(一)校园生活用语文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要把语文学习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找准它们的契合点,这样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新学期班委改选,采用推荐的方法产生,每人写一份推荐书,推荐他人或自我推荐,要讲清自己的理由;每学年向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投稿一次,报道班级新人新事……

(二)课余生活用语文

浩瀚的书海犹如艺术的殿堂,有了语文这把万能钥匙,就能置身其中,自由徜徉。因此,要让学生利用课余生活进行适当的阅读。低年级学生可选择《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唏哩呼噜》《没头脑和不高兴》等充满智慧、爱心、欢乐的比较浅显的作品,中年级学生可选择《神奇校车》《亲爱的汉修先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等,高年级学生可选择《老象恩仇记》《夏洛的网》《草房子》等。阅读可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求,悟到阅读、习作和为人做事的方法,懂得什么是爱与责任,什么是生命与死亡……

(三)家庭生活用语文

家庭生活充满了亲情,充满了温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和更多的自主时间。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家庭这独特的天地中去学语文、用语文。每逢寒假,可布置学生收集春联,书写春联,并张贴于家门、店门等;元宵节,可举行家庭灯谜竞猜。在这过程中,学生从父母那儿有所得,父母从孩子身上有所学,还能培养学生谦虚、自信的品质。

(四)社会实践用语文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重要的工具,为建设和谐社会、美好家园做点贡献。一要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如贫困生失学、创建卫生城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写倡议书、公益广告语等;二要引导学生服务社区,要有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比如,当读报员为老人读报,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等;三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如新农村建设、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作为比较复杂而又比较精确的工具的语文,要掌握它,运用它,课堂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拓宽途径,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多次反复的实践。

上一篇:数学作业“减负”之我见 下一篇:自然拼音教学法在陕旅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