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11-22 23:12:56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1

一、时间互补:形成有机联系整体

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静心阅读并深入思考是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留足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有自我深思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选择课外阅读书目的过程中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思维。时间互补运用,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机融合,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感知。

运用时间互补,能使得教材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紫藤萝瀑布》教学中,可围绕“紫藤萝的形状”建议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观察紫藤萝的外形,你有哪些不一样的发现和收获?阅读认知水平的差异,使得整个阅读活动变得精彩纷呈,这时教师可借机引导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探究。有的同学认为,紫藤萝的盛开,确实给人们以无尽的遐想,能使得人们在睹物释怀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共鸣和感知,更能丰富自己的理解感知及情感。有的同学认为,以花的竞相盛开来暗示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更能使得自己从中有所启迪。

通过时间的互补来帮助学生主动筛选相应的阅读素材,定能使得他们在不断查漏补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让课内的阅读在课余观察中得以展现,更使彼此之间的互动产生一定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互动引导,能使学生在自觉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认知感悟。

二、类文拓展:相得益彰资源互用

让学生产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给他们更多的深层指导,让他们在主动筛选有效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发现更多的阅读内容。类文拓展延伸,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理解感悟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便于他们在主动阅读感知中学习更为丰富的素材内容。

类文拓展,让资源在相互补充运用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感悟起点。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不妨围绕“父爱如山”的表达主题,可推荐学生阅读吴冠中的《父爱之舟》、龙应台的《目送》、李森祥《台阶》、赵丽宏的《挥手》等4篇名家散文,引导学生就“父亲的爱如山一般深厚,更是每一位孩子记忆犹新的大爱”为主题从中摘录相应的表达语句。在学生摘录相应语句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就各自搜集的语句进行展览,让他们在相互评比揣摩的过程中体味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新鲜故事。在学生说出了各自的理解感知后,可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雨伞爸爸”(Umbrella Dad)的有关资料,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理解的不同,多给他们相应的理解方法指导。

类文拓展,能使学生在不断积累深厚语感的基础上形成更多感知。围绕课外阅读积累相关知识,多给学生提供主题相近的素材,让他们在深入领悟的过程中找到更为丰

富的感悟,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认知载体。基于类文引导基础上的拓展,使学生在主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让他们在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强化积累。

三、说读表达:积累语感丰富视野

读写结合运用,让阅读和写作结成联姻,产生1+12的效果。运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丰富阅读感知,能让学生在主动摘录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认知视野和思维。说读的表达运用,让学生由阅读感知向主动表达转化,能使学生在深度表达中积累不一样的感悟。

说读运用,使阅读在由信息输入向输出转变的过程中积淀深厚的感知。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就是韩麦尔先生,你对最后一课有怎样的安排?如果你就是小弗郎士,你怎样用全力认真学习最后一课?很多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主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这样的环节设置使得学生在不断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不一样的感受。以口语表达为基础,给学生更多的书面表达运用,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产生不一样的精彩认知,提高语文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运用说读的形式深化理解,让千万个哈姆雷特得到展现,更能使得学生在不断积累丰富语言感知的基础上开阔视野。结合学生的认知,可给他们布置一定的思考题目,建议他们就自己的阅读感知主动运用书面表达予以呈现,让他们形成深厚的印象。

如前所述,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在紧扣课内阅读教学要点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机会。把握好课内外阅读结合点,能使学生在主踊累语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调整阅读方向和目标,让他们在主动修正语言感知不足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和丰富认知思维。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2

一、明确课内、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明白课内、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又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平时教师要避免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不看或极少看课外书,或者完全沉迷于课外书,不重视课堂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内阅读中习得理解课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自主性探究,掌握阅读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从字、词、句、段的理解入手,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剖析句子、段落,分析人物和环境等方法。学生利用这些从课内阅读中习得的能力,直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让自己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更加容易理解所读的内容,探寻其中的人物关系,发现或分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内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课堂有较浓厚的兴趣与期待,同时也要扎实落实课堂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理解课文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参与

在上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出示课文插图、设置悬念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课中,教师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投影、图画、配乐、朗诵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学生带进一种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去,保留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堂竞赛环节,如小组朗读比赛、分角色扮演,或者小组讨论,共商对策,抢先发表意见等。

2.捕获闪光点,让学生乐表达

在课内阅读中,教师要多采用鼓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在平时的课堂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根据学生举手的情况评选出踊跃发言先进小组或个人,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时要及时到位,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获得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教师应能及时捕获并进行大力表扬,让学生乐于在课堂中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3.认真备课,让学生乐钻研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种要素,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的重难点等,精心组织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有层次的阅读问题中理解课文,逐步提高阅读课文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更应该处理好课文中详讲与略讲的内容,对于学生看一眼就懂或者稍加思考就懂的内容,应当不讲或少讲。对于那些紧扣课文中心,可以锻炼学生搜索文本能力,联系上下文能力的内容应该重点讲,并引导学生积极钻研课文,一步步寻找答案。教师应当找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会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原因。

三、多种开展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创立班级图书角

教师可以在班上创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平时喜欢看的课外书、报刊杂志放到图书角里,并由专门的学生当图书管理员,进行书目登记、日常借还书登记与保管,及时评选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在一定的时期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列出本时期的班级图书排行榜,并对排行榜前十名的图书的主人给予加分奖励。由此,学生更加乐意把自己身边的好书借到班上来,供大家共同阅读。另外,也吸引了学生对排行榜名列前茅的图书产生更大的借阅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借书记录,评选出课外阅读量较多的学生为“我爱阅读小明星”。这样一来,班上的阅读氛围就会日渐浓厚。

2.定期召开读书讨论会

看完一本课外书仅仅是量的积累,而让学生就所看的课外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与看过本书的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分享心得,共同探讨其中的疑问,大家各抒己见,则是阅读的质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在班上定期开展读书讨论会。学生在讨论会上可以通过跟同学的分享、疑难讨论等过程,对自己所看的课外书有更深的印象,对书中内容也有更加全面、不同角度的深刻理解。这些过程大力地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文本的能力,并让学生挖掘阅读的兴趣与激发学生看课外书的热情,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进行选择,适时推荐好书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对种类繁多的图书进行辨别,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选择,并推荐一些好书。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多逛书店,多留意网络书店的排行情况与书评,同时,教师本身先要尽可能地多阅读这些书籍。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丑小鸭》,可以介绍丹麦作家安徒生,并推荐他的童话作品。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相关推荐,如学校三月份举行的学雷锋活动,可以向学生讲述雷锋的事迹并推荐相关的书籍。

4.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分享读书成果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3

一问本质——课外阅读不“课外”

课内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课外阅读有时成了锦上添花的应景之物。身为任重道远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语文教育本质的视角去反思“课外阅读真的课外吗”。

不,课外阅读绝不“课外”。

(1)“阅读”从来就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而应该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和根本目的。简单点来说就是不要认为语文老师只管好“课内阅读”就行,课外阅读提一提就算了。这恰恰本末倒置了,我们更应该让我们的“课内”为“课外”服务,课内教会读书的方法,启迪读书的热情,是为了课外放手让学生热爱读书。

(2)我们应该致力于建构以读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系,打破我们通常所认定的课内、课外的壁垒,让课内对课外开放,让课内与课外融通。要始终坚信读书是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最根本的方法。我们识字、写字、学课文就是为了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进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对“课外阅读”的本质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形成了这样的“重视”,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从根本上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问方法——课外阅读应“课外”

有了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一些“浓墨重彩”的课外阅读课就应运而生。有的教师从内容到方法,从人物到主题,一番分析、几次辅导,好像不讲透就是不负责任,好像太简单就是水平太低;又或者教师以阅读专家的身份自居,总是让学生完成一整套的规定动作,比如摘抄、写读后感等;又或者课外阅读课设计精致得成了表演;又或者课外阅读的书成为了学生的第二本语文书,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埋头做课外阅读题……如此种种使我们愈加感觉到课外阅读已经承受了它所不能承受之重——沦为了一种应试的工具,一种所谓素质教育宣传的工具。试想,学生提到课外阅读就带着一种恐惧和厌恶,又怎么能让学生成为“自觉的阅读者”呢?因此,在认清课外阅读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反思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的过程应该“课外一些”。

1.“净”显单纯——让阅读无功利

“净”指的是净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课外阅读不应该是为了考试,为了作文,为了老师检查,也不应是昨天读的书今天就一定要有效果……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春风化雨的熏陶,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是一种单纯的身心愉悦之旅。而课外阅读课应该是一扇窗子,一扇通向某部作品、某位作家、某个世界的窗子;应该是一个起点,一个有可能启程去阅读文字、与灵魂对话的起点;是一个约会,一个“老师在书中等你”“成长在书中等你”的约会。如果一节课外阅读课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那它就是成功的。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一种澄澈的阅读,一种纯粹的阅读,尤其是在儿童阅读的起始阶段,要为儿童展开一个无功利的阅读世界,鼓励他们为乐趣而阅读,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无功利目标的情况下自然、原始地阅读,体验文字本身的乐趣和阅读引发人们情绪的乐趣,感知被唤起熟悉经验的乐趣和引发想象的乐趣,享受自得其乐解说作品个中奥秘的乐趣和与他人分享的乐趣(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而这种种乐趣必将吸引着孩子迈上自觉阅读之路。

2.“读”养情性——让阅读轻负担

现今课外阅读中流行着种种“规定动作”——摘抄好词好句,重点段落批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等。怎样才能够卸除加载在课外阅读上的沉重负担呢?采用一些非指导性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一个值得一提的非指导性策略是朗读。研究一下我们成人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们常常读到动情之处想要读出声音,读到精彩之处希望读给他人听……这就是阅读的一种真实状态。因此我们也要认同儿童阅读中最简单的策略有时就是最好的,越是轻松的阅读对儿童来说越有效果。而朗读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也是学生习得、老师教学的有效方式。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习惯,成为孩子们课外阅读中的一种习惯,孩子们就能够在朗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涵养性情,在朗读中思考、感悟、表达、分享……由此可见,朗读不失为学生轻松阅读、可持续阅读、终身阅读的一剂良方。

结语:

当我们看透课外阅读“非课外”的本质,找回语文教育的原点,我们心中才会珍藏着课外阅读之“重”。但,当我们从人本的视角来看待课外阅读时,“课外阅读”应该抛弃浮华与功利,没有过多的压力与约束,应该发自学生心底的兴趣与期待,应该更轻松、轻巧,更轻盈、轻扬一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4

一、积极创建阅读环境,为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区内14个课题实验基地校分布在城市与农村,横跨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三个层次(见上表)。受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各基地校之间显得极不均衡。鉴于此情况,区教育局、学校大力投入图书室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二、潜心研究,构建指导体系

1.开设阅读课,积极保障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资源,什么时候读,这是很重要的。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一是各基地校根据校情,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者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必须落实,减少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教研跟进,构建多形式阅读指导课型。

既然开设阅读课,教师的指导就必须跟进,以此有效保障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实验中思考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构建多种指导课型,全区、校际和基地校三大层面积极学习与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指导课型如下。

第一大类:课内外阅读融合课

紧紧围绕该子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在实验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研究整合为一体,探索具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课内得法、课外使用。因此,课内外阅读融合课成为此项研究的主打课型。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主题阅读课、“有法”的阅读课、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三种小课型。

①主题阅读课。这是较常见的课型,指导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抒感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确定相应主题,然后引入与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如航天小学陈明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主题阅读》,航天小学陈燕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思乡古诗词曲”主题阅读》等。这类阅读指导课既兼顾了课内阅读教学,又将学生引向广袤的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②“有法”的阅读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练习。如北关小学肖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得法,课外沿用》,北关小学刘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交流》,均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③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它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书籍、原文或整本书的兴趣。如航天小学向秀琼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育才小学刘红、赵正凯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北关小学程大易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等。

第二大类:课外阅读指导课

这类课型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切实增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群文阅读课、读法指导课、师生共读课、阅读赏析课四种小课型。

①群文阅读课。就是在时空有限的阅读课上,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多方面言语实践。如高桥镇十字学校骆诗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等。

②读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重点是阅读方法指导。如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习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济小学帅月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师生共读〈雾都孤儿〉》,重在“粗读加精读”方法训练,航天小学刘正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看绘本,画结构,知脉络》等。

③师生共读课。如高桥镇高桥小学张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师生共读课《笑猫日记》,航天小学潘贵强执教的四年级师生共读课《我的母亲》,航天小学段华执教的二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等。

④阅读赏析课。“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因为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北关小学贺亚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品析》,航天小学胡应强执教的六年级《调皮的乐趣》等。

3.加强研训,保障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

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和课题成败。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极其重视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区内研讨课、交流、竞赛、“请进来,走出去”等研训形式。通过基地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区小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持续提升,指导体系得以正常运行,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正确导航。较大型培训活动统计如下:

三、优化阅读,展师生风采

我区“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外阅读方法策略体系”的建立,促进书籍成为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密友。师生假期阅读、好书推介会、读书汇报展、主题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我区学生在阅读天地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22日,同济小学课题实验班的钟亚妮同学在“书香遵义‘我与书,成长的故事’”全市电视演讲大赛中,喜获小学组第一名。这次演讲大赛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四、新枝结硕果,催人奋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5

语文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质的提高,在重视课堂常规学习之外还应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走出课堂,向外延伸,走出大语文学习之路。

阅读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时时在阅读,人生处处是阅读。上网是阅读,看电视是阅读,购物需要阅读,乘车需要阅读,看病需要阅读……衣食住行无一能离开阅读,这足见阅读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实践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7-01

一、课外阅读与中学生素质发展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2000年9月《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向全国50个城市的中学师生发出近万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学生中,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占43.2%,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占28.7%,极少进行课外阅读的占3.6%;家长中,反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占33.2%,不干涉孩子课外阅读的占8.5%;教师中,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占61.2%,同意孩子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占30.9%,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没有益处的占7.9%。大量数据表明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此外,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内容不够纯正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鸿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路上,推动课外阅读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与人的素质发展关系密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广泛有效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鉴赏的水平。广大一线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索与实践

(一)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1.理论依据。

德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哈马贝斯把人类的兴趣总分为三个层面,其中,“解放兴趣”位于其理论的最上层。他认为“解放兴趣”的核心是对主体进行“权力赋予”――整合“自主”和“责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中,应大胆解放学生的心灵,使阅读者的主体意识得以生发,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一段时间后进行整合“自主”与“责任”,真正明白“自我”在“阅读”这一领域内的“权力赋予”。

2.贴近现实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巨变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他人的理解、尊重,他们渴求对世界和他人的了解和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着重引导其关注时展的脉搏、主流文化的方向、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透视,让阅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相融为一。比如组织学生以、黄岩岛等系列事件为中心进行阅读,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与主席夫妇的外事活动、米歇尔访华等系列事件进行比较分析阅读,培养学生从国内到世界、从微观到宏观、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等多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选择合适内容,提升广泛兴趣。

除了上述现实层面的内容外,由于高中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古今中外很多名著也很适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或者午休等时间在班级读书角进行阅读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不占用课堂时间,也不浪费课余生活。

还有一些阅读内容是很多教师和家长一直避而不谈的,那就是有关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的内容。其实学生在两性方面的兴趣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转移到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上来。教师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帮助学生们形成更为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友谊观等,引导高中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之路。

(二)如何开展阅读实践

1.阅读的分类和方法。

阅读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果以阅读目的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阅读方法可分为搜索浏览性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鉴赏评价性阅读、创造活用性阅读、消遣娱乐性阅读。如果根据阅读能力来分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积累性阅读阶段、理解性阅读阶段、鉴赏性阅读阶段、创造性阅读阶段。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个体,灵活多样地选择阅读方法。

2.阅读个体的差异。

阅读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一个所有教师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每个个体的阅读基础、阅读方法和领悟能力都存在客观的差异,同样的材料于甲适合精读,于乙适合略读,于丙可以进行积累性阅读,于丁则可以进行创作性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在细致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分层指导、个体指点,以期共同提高、全面推进。

3.读多少、何时读、如何读的相关问题。

《中国中学百科全书・语文卷》里对课外阅读的定义为“语文课堂训练之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并不等于课程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课外阅读的指导计划和阅读目标。

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学生仅依靠双休日或假期很难达到最低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所以,高中生要“挤”时间读,课内读、课外读、课间读、空闲读、节假日读、寒暑假读,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应当求慢、求稳、求实、求恒。“恒”字当头,学生的阅读实践、师的监督检查以及家长的鼓励配合,三者都不可松懈,只有紧密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在进行阅读实践时,需要注意“笔随心行”的阅读方法。即在阅读时有所读、有所思、有所写。如果只读不写,阅读的内容往往成了过眼云烟,在脑海中杳无踪影。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把自己的感受、观点、收获在书中或纸上作眉批、评论,或是做摘抄和整理,然后进行自我回味或互相交流,让这些阅读所得成为一份耐人回味的绝美的精神佳肴。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6

一、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

1、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

2、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去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学习《纸船》,去阅读冰心的诗集;学习《皇帝的新装》,去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3、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去阅读《后出师表》、《三国演义》。

4、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如学习了鲁迅、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去阅读《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等。

5、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如学习了一些唐诗、宋词后,去读《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中的相关赏析文章。

6、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魏苏的《台阶》,去读《父亲的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表现亲情的文章。

二、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3、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所以,学生要注意,不是说要扩大阅读量,要发展课外阅读,就是天天抱着课外书不释手。

4、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三、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1、管理。

(1)、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我明确地告诉学生拓展阅读要以课文的学习为拓展点,以自己的独立阅读为基本形式。

(2)、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

(3)、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

(4)、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指导。

(1)、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为了明确课外的总体要求,调动学生参与、家长支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在初一学生入学后,就给学生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这点要注意,如果你不给学生家长讲清楚,恐怕在分数教育的今天,不单是学生要挨骂,老师也躲不了批评、指责。说你成天就教学生看小说,不误正业!

(2)、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

(3)、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勾画圈点、摘录、评点、提要、质疑问难、归纳梳理等。

四、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1、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2、打好课内基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打好课内基础,即“得法于课内”——老师对精读课文的示范分析和自读课文的学法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训练,领会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课外阅读才能有法可循、有路可走,才能真正做到“增益于课外”。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养成有目的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以大纲为纲,配合教材和课堂教学,指点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习惯。

(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注点评、摘录提要、写阅读笔记、札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养成勤问多思的习惯。课外阅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勤问多思的习惯,要让学生“站在书上读”,亦即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4)、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会用字典、词典,会用参考资料,独立地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4]三要素上好小学语文课[J].赵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5]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探究[J].柳新明.吉林教育2015年23期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其教学过程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同时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特色,合理分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比重,将其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况

小学语文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规划的教学部分,是小学生语文启蒙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在拼音方面、写作以及阅读方面,这几个部分的教学质量决定了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如果整体的教学质量偏低,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会相对较低。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的基本板块是阅读教学,阅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以及阅读技巧的传授,只有将这三个板块完成好就可以较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应当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阅读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根本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质量偏高,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度看重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看重课本内部已经设置的阅读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够。课外阅读教学往往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若是教师不注重课外阅读教学环节,就会使得学生在相关方面的阅读能力较差。

2.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兴趣相对较弱,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掌握不充分。阅读素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与培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偏少,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比较薄弱,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比较陈旧与传统,没有根据阅读内容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来制定阅读教学方法。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质量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不能够满足整体的发展需要。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比较单一与陈旧的教学方法,所有的阅读课文都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较低,最终导致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小学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的部分,轻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研究方面投入较少,在阅读教学方式创新方面成果比较少。这种现状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时展所趋,下面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课内阅读的教学发展,还要相应地穿插课外阅读的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内阅读的内容来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适当填充,课外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语文教师人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重传授阅读技巧的讲解,从而整体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课堂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点拨、启发和鼓励,把更多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上。教师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办理阅读综合交流活动,全方位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特性,将其充分结合。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畅谈语文阅读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同时也要积极分享阅读的基本技巧,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小学生接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路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邹木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痼疾种种――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调查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22):240-245.

[2]赵光辉,叶少雄.实践取向观照下的第二课堂建构――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视角以海南师范大学初教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55-58.

[3]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90-101.

[4]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112-115.

上一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 下一篇: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联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