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素养

时间:2022-05-04 03:42:29

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素养

讲坛

一、 课程资源,以点带面

1. 主题链接。主题是文本的灵魂,它内隐在文本的字词句段篇中,一旦被触动,读者的思想情感、人生阅历、阅读积累都将被激活。教学中,如果从主题这一视角出发进行链接,我们可以画出一个一个很大的同心圆,其圆心就是文本的主题。在这个同心圆中,既有相似主题的文本辅读,也有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人、事、景映现。例如,在设计五下《桥》一文时,我们选择了《生死抉择》作为同一主题阅读的补充材料,因为在内容与情感上,儿童会通过阅读这一相关主题的内容,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正是这种相关的情感,可以引领儿童寻找阅读的精神源头,吸引他们去更加深入地理解辨识相似中的不同内涵。

2. 情节链接。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出自经典名著,因受篇幅限制而节选,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有时前因后果却交代得不清楚。教学时,可在一些情节空白处,引发学生去看整本书的兴致。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教师说:“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描写吝啬鬼形象媲美。这堂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尾声,最后我们猜一猜,这么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学生纷纷猜测严监生不会舍得花一分钱。“你们全都猜错了。”教师说,“你们去看书吧!”这样,激起了学生看《儒林外史》的欲望,水到渠成地拓宽了思维的文化广度和深度。

3. 角色链接。教材中,多是感人至深、血肉丰满的角色,教学中还应注重角色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学四上《刷子李》一课时,结课前教师说:“在民间,如果一个人手上有绝活,手艺高超,无人能比,就可以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称呼他,用这个行业加上他的姓(行业+姓)。此时,教师再介绍《俗世奇人》这本书以及作者:“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这关子一卖,必然会引发学生对这一类型人物的探究热情。当学生的目光在字里行间中穿行,人物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就渐渐地内化,他们会期待下一个场景的出现,会思考这些有绝活人的生活、语言“绝”在哪里,会联想自己身边这样的“能工巧匠”,会由对一个角色的学习引发对一群角色的学习,这种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拉长了思维的文化深度。

二、 阅读指导讲究方法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激其趣。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由“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保持课外阅读的持久性,才能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法:(1) 制造悬念法。留下悬念,让学生心痒难耐,进而主动去读,这是妙招。(2) 了解大意法。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然后引导他们进行阅读。(3) 热点辅助法。电视剧、热词、新闻往往会成为大家的谈资,教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他们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三国演义》后,教师就与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

2. 巧用精读和略读。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精读和略读。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名篇名著及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略读则是相对粗略的阅读,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能够粗知大意,大略知道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或主要观点,或主要信息等。不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或精读,或略读,或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三、 课内外阅读促发展

作家肖复兴说:“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阅读,不仅仅是弄懂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真善美

的把握和领悟,培养了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穿行在书海中,一个个可爱的角色为大家所熟识,说到皮皮鲁、马小跳、哈利・波特……学生们必然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因为他们个性鲜明,或淘气,或机智、或聪明,从他们的身上,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阅读这些书,学生当然会乐此不疲,同时对这些作者的系列作品也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知不觉,在阅读中实现了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提升。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按作者、按地域、按文章风格、内容、类型等进行系列阅读,这也是影响学生个性阅读的一个门径,如:阅读描写杰出人物的书,往往影响一个人的志向;文学作品则是陶冶人的心灵的有力手段;阅读自然书籍是发展创新思维和认识能力的需要,是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然而,不论哪类书籍的阅读,都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其智力背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通过我们的引导,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其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文化底色。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育才小学)

上一篇:从“完美课堂”出走 下一篇:让语文假期作业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