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视出镜记者的启示

时间:2022-10-03 09:58:57

西方电视出镜记者的启示

笔者选择了美国著名电视栏目“60分钟”进行分析,这一栏目迄今为止已经存在了40多年,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每期节目都会有记者的现场采访和报道,通过摄像机将其过程录下,这种现场性在“60分钟”里是一以贯之的,而出镜记者也成为栏目的一大特色。

电视诞生于西方,电视新闻出镜记者也首先在西方电视媒介中出现,直到20世纪80年代,出镜记者的形式才被中国电视人所运用。虽然西方社会与中国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由于所运用电视这一媒介的同一性,出镜记者的发展过程也是大致相仿的。因此想要探索电视出镜记者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电视理念。

一、借鉴西方电视节目的形态优势

笔者选择了美国著名电视栏目“60分钟”进行分析,这一栏目迄今为止已经存在了40多年,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每期节目都会有记者的现场采访和报道,通过摄像机将其过程录下,这种现场性在“60分钟”里是一以贯之的,而出镜记者也成为栏目的一大特色。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1968年开办的一档深度调查性新闻栏目。有人说,要想了解美国社会,看“60分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节目每星期日晚播出一小时,每次就两三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报道、分析、评论。报道题目侧重于有争议的事件和人物,从总统到平民百姓,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外交,从国际问题到国内问题。因此观众称“60分钟”是反映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60分钟”为美国新闻界创造了多个之最――连续22年高居电视收视率排行榜前10名;5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这5次“第一”跨越了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为几代人所共爱;美国转播率最高的黄金时段节目――1999年它创下了1412家电视台同时在黄金时段转播其节目的纪录;美国黄金时段电视节目获电视最高奖“艾美奖”(Emmy Awards)最多的节目……①

“60分钟”并不称呼出镜主持的记者为Anchorman(主播)或是Host(主持人),而是直接叫记者(Correspondent)。他们在自己的节目中既是记者又是节目主持人,即中国新闻界所说的“记者型主持人”。他们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丰富的从业经验

“60分钟”节目的出镜记者成员中,基本年龄都在35至45岁之间。到这个栏目之前,他们都有过相当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记者,这几乎已经是“60分钟”的一种传统。例如刚去世不久的迈克・华莱士,他1986年采访邓小平时,已经70岁了,而在他84岁的时候,他又再次来到北京,采访了。

这样“老龄化”的特点带给观众的正是一种权威和信任,他们的调查采访蕴含着他们的阅历和专业,使得栏目更加有说服力和认同感。

2.独特的采访风格

除了华莱士,“60分钟”的记者型主持人还有丹・拉瑟、哈里・里森纳、莫利・塞弗、莱丝莉・斯塔尔和埃德・布莱德利等等。后来由于著名专栏作家安迪・鲁尼的加盟,“60分钟”开辟了专门的新闻评论板块。

幽默感和犀利的风格是“60分钟”出镜记者的特点。1968年,华莱士的早期采访被人称为“伏击采访”,因为他会突然出现在采访对象的办公室门前。“60分钟”曾制作了一条广告,准确生动地说明华莱士的影响――问题:“哪几个字可以让骗子和无赖心惊胆战?”答案是:“迈克・华莱士在此”。

3.完善的记者选用和培养机制

“60分钟”的主持人出身于记者,有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从而形成了记者中心制或新闻明星制。一旦出镜记者或主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有了突出表现,电视台就会给予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整个节目根据出镜记者来配置班子及其他资源。以“60分钟”为例,5位出镜记者都有自己的制作队伍,他们自己找选题然后向执行制片人申报。

“60分钟”对节目出镜记者的选用和培养有自己的一套经验。由于记者的性别、成长经历、学习背景、个人兴趣的诸多不同,因此有意识地用各种题材培养塑造出镜记者;节目编播后,收集观众与专家的反馈意见,认真分析节目(特别是出镜采访)的得失,为出镜记者提供“修正量”;为出镜记者设计富有个人特质的语言系统;为出镜记者进行公共形象定位与推广等。

二、对中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启示

在西方电视界有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于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采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记者的现场报道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②

通过对西方优秀栏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出镜记者的定位、策划、培养方面是欠缺的,没有长期固定的出镜记者形象,也弱化了整个节目的品牌化。“60分钟”节目出镜记者的核心地位、采访风格、培养方式等,都是我国电视栏目可以借鉴学习的。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在媒体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一线出镜记者的切身感受,为中国出镜记者的发展提出一些浅薄的认识及建议。

1.启用出镜记者中心制

西方的很多电视新闻节目中都实行了记者中心制,使得节目拥有了固定模式,形成节目的认知符号,加强了节目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形成了一批固定收视群体。不妨让记者参与整个报道的策划、案头准备、现场报道的临场发挥和后期编辑等工作中来。

2.设置出镜记者的奖励制度

随着出镜记者制度的完善,对出镜记者的业务表现有必要制定一定的激励与竞争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培养新人的同时,也是对于优秀出镜记者工作的肯定。

3.完善出镜记者培养和选拔方式

出镜记者是一个电视记者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为帮助各电视台不断提升现场与专访节目策划、制作水平,帮助各出镜记者不断提高采访、报道与表达技能,除了各大广播电视专业学院开设了出镜记者的课程,很多的培训、研修班近几年也陆续出现,例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几年举办多次的“出镜记者:采访、报道与表达研修班”;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型主持人专业方向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每年3月、9月举办两期记者型主持人(出镜记者)专业方向的高级师资进修班,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出镜记者。

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这些都预示着出镜记者的队伍将在我国电视新闻界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对于出镜记者的培养还需要及时地完善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教材,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还要有充满激情、愿意投身出镜记者事业的学生。

注释:

①《“60分钟”的35年神话――专访总制片人丹・休伊特》,《新闻周刊》,2003年7月7日,总138期。

②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第一版。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

上一篇:善待媒体 善用媒体 善管媒体 下一篇:传统新闻界面临的10大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