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形神”与“意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3 08:11:39

国画的“形神”与“意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中国国画强调“形神”美与“意象”美,这也是国画内涵所在。在动画设计中融入国画的“形神”和“意向”元素,将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笔者基于对国画“形神”与“意向”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动画设计的情况,就国画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画;形神;意向;动画设计

现阶段,中国的动画设计水平和欧美、日本相差甚远,一些电影、电视屏幕上随处可见的是外国的动画片,民族动画始终处于边缘的地位。欧美动画设计强调细节和画面,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和感受,而日本动画片则以情节取胜,情节上的引人入胜也使日本动画拥有众多的粉丝。中国动画曾经效仿过欧美和日本,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画面冲击效果不如欧美,而情节又过于俗套。我国的动画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呢?事实上,中国的动画设计也曾经产生过很广泛的影响,如《牧笛》、《山水情》、《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片因其中含有独特的国画元素大受世界各国观众的欢迎。《牧笛》因其都特的东方韵味获得了第三届丹麦童话电影节的金奖;《山水情》获得第十四届蒙特利尔电影节的最佳短片奖;《小蝌蚪找妈妈》曾经获得过第十七届戛纳电影节的荣誉奖和第十四届洛迦诺电影节的银奖。这些民族动画之所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原因在于这些动画在设计时较好的融入了国画的元素特别是国画的“形神”与“意象”。在动画设计中融入国画的元素能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动画设计的形式更具灵活性,而中国元素的融入又使动画设计独具中国风味,延伸了作品的内涵的同时又能符合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观众的心理需求。要在动画设计中融入国画元素不仅仅是在动画的形象、动态、背景、色调等的设计上简单的融入一些水墨画,更是在其中突出强调国画的“形神”与“意象”。

一、国画的“形与神”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形与神”是国画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也是国画的核心所在。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总结出了“传神写照”的国画技法,经过无数国画艺术大师的实践总结,明清时期产生了“不似之似”的国画形神观,使之在审美效果和艺术效果上达到了融合与统一。从现代动画设计的特征来看,国画中的“形与神”满足了动画设计的视觉效果需要,除此之外对动画的艺术效果也会有大大的提升。国画“形与神”的表现方式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道家坚持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根源在其“道”也就是“神”,而“形”只是“神”的外在表现,基于这一点,国画特别注意通过描写事物外在的“形”来突出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神”。这一点符合了动画设计的一般理论,动画设计中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往往会夸张甚至扭曲事物的“形”,但是无论怎么夸大或扭曲,事物的“神”最终要很清晰的表达出来。

国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轻形重神,而西方绘画则和中国不同,西方绘画强调绘画的准确与写实或者表现下意识的感受(印象派)。国画善于以形传神、以神写意,在笔法上讲究大出泼墨,小处认真收拾,不求“形到”而求“神似”,进而通过“神”来表达独特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国画中的“形与神”理论符合了动画设计中对形象设计的夸张和精炼的要求,二者有天生的融合优势。例如,《山水情》这部动画片较好的利用了国画“形与神”的艺术表现方式,改片用以形写神的绘画手法,寥寥数笔,把主人公仙风道骨的气质较好的体现出来,较好突出了人物的“神”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中,在作品相关动物形象的设计中加入了水墨画,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体验,即使线条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给观众的体会却是感情丰富,内容跌宕起伏。综上所述,国画元素“形与神”在动画设计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优势。

二、国画的“意与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国画在艺术手法上不但要求“神似”,更突出强调“意到”,也就说所谓的意象论。意象论与形神论中的重神轻形的理论大致相同,但是意象论中对“意”的追求要远远高于“象”。“意”的内涵不仅指能概括出作品的内容,更指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所体现出的意境美,在这一点上看似和形神论中的“神”相似,但是“意”更注重于绘画的过程而“神”则注重绘画的形式。意象论认为“象”是事物的表征,而“意”则是画的灵魂所在,也即为作者通过话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者绘画的最终目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画中,“意”并不是绘画的一种方式,它通过观察者对事物的外在形象理解和认识内化到心灵中的“意”,而作品本身又融合了作者的主观体验,作者希望借此来与观察者达到心灵的沟通。综上可以看出,中国画博大精深,“意与象”的核心在于通过简单的形象表达出画的背后蕴含的无穷意味,在一点如果能在动画设计中应用,不但能够丰富动画的内容,更能突出动画的内涵所在。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塘》中并没有一只青蛙出现,作者只是画了一群小蝌蚪从山涧中游出,看似和题目无多大关联,仔细品来实则存在很大的联系,小蝌蚪自由自在的形象让我们联想到了十里山塘青蛙骄傲的叫声,这正是国画“意象”的典型体现。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借鉴了齐白石大师的这一国画表现方式,作品的开始先展现给观众一本充满中国传统意味的画册,伴随画册的慢慢打开,一个恬静优美的池塘出现在观众眼中,伴随着优美动听的琴声和琵琶声,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优美动情山水意象之中;动画片《山水情》更是国画的“意象“与动画设计完美融合的一部作品,动画中融入了许多苍劲而又不是含蓄的中国水墨画,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限的“意”想,而影片中的“意象”与民族音乐相互映衬,又赋予改影片极大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在作品的最后,文士离去的身影与好年的琴曲声和远处的山水景色互相映衬,把国画元素中的“意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同时也推动故事情节进入高潮。动画片《牧笛》在情节和画面中着重写“意”,通过影片牧童、水牛、山水等“象”的切换,让人们领略到了诗意的风光和恬适的田园意境。

综上说述,在动画设计中融入国画创作形式中的“意象”,能让动画具有无限的意味,给观众无限的联想,同时也让动画的表现形式如诗画班灵动,极大的提高了动画设计的艺术效果和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国画的“形神”与“意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善于继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适用于现在的艺术创作中。国画元素中的“形神”与“意象”与动画设计中的形象设计、意义外延、画面组织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此我们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更好的促进国画元素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进而促进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也使国画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更好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罗玲鑫.国画艺术意境在动画创作中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

[2]杨成文.浅谈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J].当代电视,2013(08).

[3]张刚.中国传统东湖民族化设计的审美应用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05).

上一篇:概念隐喻下中英花卉词语的文化对比研究 下一篇:新修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