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03 07:47:31

【前言】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最大动力。信息技术课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很容易不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讲解输入法和键盘练习时就会有这种情况,那么如何...

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广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呢?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

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信息新技术课是充满新鲜感,中学信息技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科目。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开端要恰当地创设具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身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体现在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环节应该是,导入时或渲染气氛、或设置悬念、或巧妙过渡,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些教学设计过于注重趣味性,使情境创设过于复杂,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有一些设计,过于注重过程性,甚至本末倒置,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生态课堂追求自主、高效、简洁的课堂模式,既要学生主动参与,又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自主完成意义建构。因此,不能随意占用原本就属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导入,努力做到短小精悍,使导入既简洁,又有效,达到快速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最大动力。信息技术课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很容易不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讲解输入法和键盘练习时就会有这种情况,那么如何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标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练习指法的游戏软件,或者开放校园模拟聊天室,让他们通过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个人见解,来练习键盘和汉字输入。

现在不少学生们对上网很感兴趣,利用这一特点,我决定每节课最后留出十分钟让学生上网。为了约束他们,在一开始就要留一个一学期或半学期的研究课题,我留的是“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的上网查找资料。在做出这个课题的同时,学生们已经主动自觉的完成了“Internet网的使用”和“计算机病毒”的教学内容,而不用老师再去讲解了,这样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一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本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即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

四、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要学会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理论基础知识在教室上课,实践操作时让学生在机房练习。需要演示教学的课程如WINDOWS使用、WORD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等,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再练习。

以WORD文档编辑为例,教师可以先在有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将WORD文档编辑进行讲解并演示,再请同学演示操作,第二次课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学生通过在第一节课上听、看基本掌握操作方法,实践课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进行巩固学习。上机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而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也可花一定的时间用以辅导学习困难的同学,既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其它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加强机房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和设备不足的局限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家庭计算机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清晰。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很好的保持,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排WORD小报、课件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设想,特别是出乎老师预料的想法或解法,不管正确与否,都应当给予激励性评价,因为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所闪现的火花。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加以肯定和赞赏,即使学生有些失误,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上一篇:浅谈大学足球“兴趣”教学实施策略 下一篇:加强自身修养,优化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