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科正确”

时间:2022-10-03 07:27:39

如何把握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科正确”

摘要:叙述化学教学的“学科正确”概念。通过分析教学中的实际事例,指出把握好“学科正确”,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提出要把握好“学科正确”,首先要抓好备课环节。

关键词:学科正确;减负;教学效能;备课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29-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关于“学科正确”

相对于“政治正确”理念,这里我提出一个“学科正确”的概念,新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面世,现应该是“怎么教”的问题了,化学教学的“学科正确”比化学知识“科学性”的涵盖面要大得多。“学科正确”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违背化学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求我们不能讲授虽然“正确”但已“陈旧”的知识(即“过时”且未起过学科支撑作用的知识)。例如,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这是“正确”的知识,但利用该反应制镜子和检查糖尿病,则已经“陈旧”,只可作为化学史予以简单介绍。笔者觉得,“学科正确”更深层的含义应该是:我们的教学要始终着眼于学科的育人功能,着眼于人文关怀和效率意识(特别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简单地说就是把该教的教好,不该教的则坚决不教。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效率(指向时间)、效益(指向进步、 发展)、 效果(指向方法、策略)、效能(指向未来)[1], 把握好“学科正确”,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应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第一位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

为什么还存在“教什么”的问题呢?其实这一问题普遍存在(我们经常会不由自主讲一些不需要讲的问题),这源于我们对化学本体知识的掌握,对化学学科育人功能的把握,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把握,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等,笔者将这些归纳为对“学科正确”的把握。

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2]: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关注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精选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发多元的评价方式。正因为新的课程理念有很强的开放性、可选择性,因此,教学中对“学科正确”的把握就显得更加重要。

2 偏离“学科正确”举例

2.1偏离《标准》盲目拓宽

按照学生终身发展、个性发展的要求,化学的育人功能应该有三个层面。第一,为学生“心智健全”提供必要的化学常识;第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科学素养;以上二点是面对全体学生的。第三,作为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专业”选择,也就是将化学学科作为这些学生学习、欣赏、感悟、阐述、实践以至奋斗的一种载体。

可是我们化学老师们往往不恰当地高估了化学的学科育人功能,误以为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把化学学得很宽、很深。笔者上学期听了十几节高一化学课,看了布置的练习,很少发现内容和难度不超出《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情况。到学期末,许多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基本不听化学课。去年高二化学结业考试前,一个民办学校的化学老师告诉笔者,他很长时间都没有睡过好觉了,因为班上的大多数学生连一些简单的试题都不会做,结业考试可能通不过。其实这种状况正在“情理之中”。在高一时,这位老师就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喜欢化学,因此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要求,可是事与愿违,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由于畏难逐渐产生了厌倦,还有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

2.2 偏离化学“本体知识”

自然科学的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所致。在中学,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许多知识只能作简单介绍甚至回避。但我们的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活力、挑战、科学性和有待完善……可我们有时会把一些相对的、只是人们为了学习和研究方便而“规定”的一些概念说“死”,如“金属绝对没有负化合价”,其实锰元素的-3、-2、-1价的化合物都已制得。把一些知识说“死”,会让学生感觉化学是一个僵化的,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这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是很不利的。

2.3重技能轻“理念”

“现代化学知识浩如烟海,选择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知识就至关重要,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形成化学学科意识,将知识变成智慧”[3]。笔者曾经设计了以下5个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在一个高二班问卷调查。

(1)以下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

A.呼吸作用 B.钢铁生锈

C.燃烧 D.岩石风化

(2)最近由于蓝藻爆发造成太湖水质严重恶化,这是一种_____。

A.重金属污染B.光化学污染

C.富营养污染D.酸碱性污染

(3)炼铁时产生的高炉煤气中不可能含有 _____。

A. CO B.N2C.CO2 D.O2

(4)水中卤代烷烃有碍健康,将Fe加入水体中,大约15天后,水中检测不到卤代烷烃。涉及的有关反应不会产生的物质是_____。

A.X2B.X- C. Fe2+ D.烷烃

(5)请配平NH4Cl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Fe2O3+NH4Cl Fe+FeCl3+N2+H2O

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

全班37人,答卷情况如下:

第5题难度最大,但正确率也最高,可见学生对配平这种技能“训练有素”。第1题是考查学生的化学理念,应该最重要,因为“效能”最大,对学生的一生都起作用,但正确率却最低,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是围绕考试进行的,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则往往被忽视,这是教学中一种“本末倒置”。

2.4枝枝蔓蔓 把“简单”当“基础”

知识可以多角度分类, 但基础(核心)知识并不是简单知识,而是那些起学科支撑作用、反复要用的知识。有位老师要抓“基础”,就专门设计了一套卤素物理性质的训练题,以下是其中的一题:

这套题做完、讲评,大约需要25分钟时间。物理性质如沸点,是核心知识,而某物质的沸点则是简单知识。简单知识要介绍,但应该通过归纳、类比、理解来记忆。有些简单知识甚至不需记忆,只要会查数据就可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不能“枝枝蔓蔓”。上面的那个问题,如果老师给出物质的颜色,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效果可能会更好。

2.5脱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机械拔高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经过启发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成任务。有些化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通过类比、分析、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如Cs2CO3对热较稳定、RaSO4难溶于水、单质砹颜色较深等,这些是知识的“自然增长点”。可是有些问题,如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学生是难以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得出只有水中的氢才被还原的结论的。又如Na2S2O3中S元素实质有两种化合价,学生也是难以自己推断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6“无理”、琐细的实验规定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会把化学学科支解成琐细、孤立的知识点与某些一成不变的实验技能。例如我们总是叮嘱学生,二氧化碳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其他方法收集,实际上,如果不作定量要求,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更快、更纯。又如要学生记住:中和滴定时应该“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而没有考虑不习惯用右手的那部分同学,所以这是一种“无理”规定。其实化学实验的方法、手段与仪器都在不断进步,所需的的技能也在变化。

2.7 为“计算”而计算

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个性化制药(筛选问题)、计算机模拟合成、物质结构的分析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设计一些毫无意义的只为应试的繁难计算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一道繁难的有机计算题,我们老师由于对高考“不放心”,现在还在讲这个题目。我们可能觉得,某道化学计算题没有实际意义,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这的确有些道理,但这种教学效能不高,因为对事物数量关系的抽象和演绎,主要是数学的任务,这也是高考化学降低计算题难度的主要原因。

2.8 为“探究”而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4]。

探究学习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下,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观察、分类、交流、测量、推断、实验等)建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科学素质的过程。目标明确的探究学习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但如果把“探究”本身作为目标,把科学探究过程当作一种简单的流程,不问是否必要,是否有效,这就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学生没有兴趣和没有疑问的问题,是没有必要去探究的。这其实也是一个“效能”的问题,比如对“葡萄糖有营养”这一知识,是不需要让学生去探究的,硬要探究,效能肯定很低。

根据上面的事例,我们会发现,把握好“学科正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特别是教学效能)的重要前提。

3 从备课的环节上把握“学科”正确

3.1“务虚”的备课――学习

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有期盼,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活动,我们经常面对许多两难的选择(如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我们每一天的教学又都是新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做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反思。读书和反思可以是哲学层面的(如教育的本义),也可以是策略层面的(如对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进修学科本体知识。笔者认为,有关当前化学教育动态的和化学科学的新知识、新方法的书(如《逻辑学》、 《化学教育展望》、 《诺贝尔奖百年鉴――探究物质之本》、《现代基础化学》), 应该是我们化学老师的核心读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握好“学科正确”,才能不讲那些陈旧的知识、“无理”的规定。

3.2“务实”的备课――精选例题和练习

对概念的识记、辨析、展开,对知识的归纳、重组、迁移,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训练题,只有把握好“学科正确”,才能去芜存菁,避免题海战术;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才是策略层面的问题(如备教学过程,备教学手段等)。

例题和练习的设置如何把握“学科正确”?概括地说就是要杜绝“偏、冷、怪”,要覆盖核心知识,立足基本能力(如阅读理解、数据分析、演绎推理、归纳猜想等), 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置分层练习。上海某中学化学名师用一个暑假分析历年上海高考题和各区训练题,从中精选各单元配套练习,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备课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即使学生“舍得”花时间的应试,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张人利. 《教学有效性判断是评课的基本依据》[J].现代教学,2007,(2).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高剑南.《试论化学核心知识与化学学科意识》.[J]化学教学,2004,(3).

[4][美]研究理事会.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新理念下的“苯酚”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化学教学要努力构建教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