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文本阅读题解答诀窍

时间:2022-10-03 06:19:35

访谈类文本阅读题解答诀窍

2008年考试说明选考内容明确指出,“新闻”作为实用类文本也在考查之列。从2007年三份新课程高考试卷的实用类文本来看,访谈性质的新闻类文体更受青睐(广东卷是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山东卷是通讯《梦碎雅典》)。所以,对同学们而言,牢固掌握访谈类文本阅读的解答诀窍十分重要。

【文体特点】

“访谈”,即就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人、事、问题;②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多是专家或知情者。③形式多样,如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④访谈文章具有时效性、典型性,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吸引对方,唤起对方的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是提问者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访谈虽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考查形式】

共4题,18分。包含两道单项选择和两道简答题,单项选择各3分,计6分;简答题每道6分左右,计12分。单项选择题侧重对筛选、辨别、理解能力的考查,简答题则侧重对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考查。

【阅读指导】

访谈类文本的突出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鲜明,表现手法相对单一。我们应根据其文体特征,迅速把握访谈话题,理清访谈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主要内容的方法如下: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文本讨论的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

2.筛选、辨别、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本中心意思,这是我们解答访谈文本的重中之重。

首先,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注重对“问”的角度的审视。这对从文章中筛选、辨别并整合重要信息,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把握其阐述分析。“分析、归纳以及概括中心观点”是在“筛选、辨别、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解答时要注意对“答”的审读。这在2007年三份新课程试卷里都有充分的体现。

【专题阅读】

阅读下面的访谈,回答文后1~4题。

来自硅谷的歌儿

――专访李开复

翻开李开复的履历,那是一串光鲜的记录: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院士、美国“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获得者、SGI全球副总裁、微软全球副总裁、Google全球副总裁……

《读者》(原创版):你是众多大学生心目中的“超级指导员”“思想教父”。但是,这种“偶像化”崇拜是否也令你感受到另一种压力?

李开复:“指导员”要比“教父”好听些,我喜欢。(笑)其实我并不认可这种“偶像”崇拜。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向每一个人学习,这样就可以学习到不同的东西。“偶像”崇拜会有很大风险,首先,你会定位自己像偶像一样,如果达不到的话,就会失望;另外,你会把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位、财富、思想都塞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变得不是自己,这是很不明智的。

《读者》(原创版):近日有一则新闻:有位患绝症的大学生为见你一面,宁愿以死相等。作为事件主角,你如何评论这件事情?是否可以从此事中窥见当代大学生某些令人担心的问题?

李开复:这件事情我不好评论,因为本身就不赞成“偶像”崇拜。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原因是,这是一个非常急于成功的社会,这种社会环境令学生有些不知所措。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上大学前可供选择的机会并不多,一进入大学后,面对那么多选择,往往会迷失自己。所以说,问题的根源依然在于学生不够积极、不够主动、不够自信,不知道自己心中有一种声音,自己应该仔细倾听这种声音,而不是盲目跟随别人。

《读者》(原创版):你会一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吗?

李开复:我会尽力去听。

《读者》(原创版):会不会有听不清楚的时候?我们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会不会被现实的喧嚣掩盖了自己的耳朵,迷失了内心的声音?

李开复:我们应该把人生的每一天当作自己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时,面对镜子,应该问问自己:我今天应该做什么事情?如果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应该做这些事情吗?如果每一天的回答都是“不”,那么表明我这一生是浪费的,没有追随自己的心,把有限的光阴浪费掉了。我觉得这是测试自己有没有迷失的一个方法。

《读者》(原创版):日前,韩寒发表具有颠覆性的观点:“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随着全球贫富分化的加剧,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到悲观与无奈,因为个人努力在阶级差异、贫富分化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李开复:成功的人继续成功,失败的人继续失败,这是简单的思维。但是,如果深入考虑下去,如果一个人失败就一蹶不振,那失败的确是失败之母。但如果失败后进行客观分析,理智调整,那么这样的失败,就不是失败之母。

失败与成功的转换没有必然规律,主要取决于你有没有做智慧选择的能力。如果你能很清晰地分辨出什么事情是不可改变的,什么事情是可以改变的,然后专注于可以改变的事情,这样就可能成功。一个有心人,不会因为不可改变的事物而弃权;而一个弃权的人,则应该得到他应有的失败。

――选自《读者》(原创版)2008第1期

1.下列说法对李开复关于“偶像”崇拜的阐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偶像”崇拜会有很大风险,无论是把自己定位成“偶像”,还是把别人定位成“偶像”。

B.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是,这是一个非常急于成功的社会,这种社会环境令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C.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的根源依然在于学生不够积极、不够主动、不够自信,不知道自己心中有一种声音。

D.大学生应该仔细倾听、理解自己心中的声音,而不是盲目跟随别人。

2.以下阐释属于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现象的一项是()

A.向每一个人学习,从每个人身上可以学习到不同的东西。

B.有位患绝症的大学生为见李开复一面,宁愿以死相等。

C.把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位、财富、思想都塞到自己身上。

D.把人生的每一天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天来度过。

3.李开复为什么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是一种简单的思维?

4.综观全文,请概括说明该访谈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全文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原因是……另一个原因是……”即可发现有两个原因)

2.D(A项是说不应该向单一的偶像学习,BC两项是“偶像崇拜”,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正好相反)

3.因为这种思维的“简单”性主要表现在:①没有深入辩证地看待问题;②强加“失败与成功的转换”的必然规律;③没有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有没有做智慧选择的能力。

4.中心内容是谈大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问题。一、二问的“偶像崇拜”,以及三、四问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第五问的“成功与失败的转换”,是如何面对成功这一问题的三个方面,只是角度有别。“偶像”崇拜侧重于阐述如何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侧重说明“自我”在取得成功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第五问则从现实观念的角度直接阐述正确的成功观。这三方面的内容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上一篇:教你给文言文断句 下一篇:怎样把握古诗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