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给文言文断句

时间:2022-08-04 09:12:07

教你给文言文断句

【考纲解读】

2008年考试说明要求加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对一段课外古文进行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因为只考断句,不考标点,所以做起来并不复杂,但要准确无误地断句也需要技巧。

【技巧提炼】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能力的高低是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要做到正确断句,一定要对文段进行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语段内容。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给议论性的文段断句,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要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在整体把握好的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

断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㈠ 用语感断句

断句能力不强,主要是语感差的问题。而语感差是因为诵读得太少,没有必要的积累。所以同学们平时应多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提高断句能力。另外,断句前后还要反复读几遍,看看语气、语流、语义等是否通畅,如有问题,则要思考断句是否准确。

㈡ 借助古汉语词知识断句

1.借名词(代词)断句。

名词和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作主语的时候,就在前面断句,作宾语时,就在后面断句。

2.借虚词断句

虚词在文章中主要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如果句中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就要在它前面断句。“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尔、欤、焉、哉”等常常放在句尾起一个辅助语气的作用;“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虚词的这些特点,找出虚词,弄清它们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断句。

3.了解不能断的几种情况

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动词的前后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时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会出现词类活用,我们一定要清楚判断。

㈢借助文言句式断句

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这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另外,文言文中常使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㈣ 借对话、引文断句

如果碰到了“曰”“云”等字,后面通常是人物的语言(对话),这时候可以断开。一般而言,文言文中的对话、引用部分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这时,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

㈤ 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互文这几种修辞,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反复,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等。这些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顶真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可能又作了主语。例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快速确定句读。

做断句题一般有三个步骤,先读后断再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做完后一定要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防止不按要求断句,如不用“/”或停顿过多。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文德后贺太宗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刘觫《隋唐嘉话》)

1. 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6分)

2. 太后采取了什么劝说技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曾子杀猪明不欺》)

3. 用“/”为上面语段画线部分断句。(6分)

4.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2.以夸奖(祝贺)太宗的方式劝谏。

3.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4.与孩子讲话应该言而有信。或: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是子女的表率。

上一篇:别让人偷去你的梦 下一篇:访谈类文本阅读题解答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