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沥青路面裂缝和防治

时间:2022-10-03 03:03:38

谈谈沥青路面裂缝和防治

【摘要】无论是市政道路还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由于路表水的浸入,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和土路基的含水量增大,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随着交通量和超载增加,特别是大吨位超载,路面、路基承受不了超载车辆荷载的作用,加快路面的裂缝产生,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针对本人施工管理的杭州市余杭区某开发区道路,对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和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沥青路面以其行车舒适、噪音小、扬尘少、维修方便等优点被广为应用, 但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 裂缝的出现不仅使沥青路面的品质下降, 而且带来路面病害的恶性循环。国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随着施工技术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许多病害已得到控制, 路面开裂而迅速损坏的现象有所改善, 但沥青路面裂缝这一病害仍普遍。雨水可导致路基整体强度的降低, 如果路面裂缝,雨水沿着裂缝侵入基层甚至路基, 从而导致路基软化, 在车荷载的循环作用下, 引起路面下陷, 加上冻胀, 路面会隆起, 春融季节还会翻浆。这既有地基的因素, 也有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及管理等方面因素。

1 裂缝主要形式及现象

沥青路面的开裂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横向、纵向、网状和反射裂缝。

横向裂缝为: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有的横缝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发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和沉降。

纵向裂缝为: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

网状裂缝为:裂缝纵横交错,将面层分隔成若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网状裂缝导致沥青路面松散或坑槽或沉降,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

反射裂缝为: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卧层。

2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称之荷载型裂缝。二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称之非荷载裂缝。三是经常出现在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或在路段上出现较长的纵缝,主要是由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引起,称为沉降裂缝。尽管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行车荷载作用、沥青面层温度变化、离析等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其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生产配合比

沥青和沥青结合料的配合比和生产,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2)基层材料的性质

基层材料的收缩性愈小,面层裂缝愈少。基层上有透层油以加强与面层的粘结对抗开裂是有好处的,不同种类基层材料对沥青面层的裂缝率有不同影响。

(3)气候条件

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4)交通量和车辆类型

半刚性基层中的最大拉应力,通常是由最重的车轮荷载产生的;并且对于半刚性路面,不同轴载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是正比例N次方的关系,即使是通过次数较少的重荷载,也对沥青路面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施工因素影响

主要指面层摊铺碾压质量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厚度、碾压遍数、含水量、密实度、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半刚性基层完成后的覆盖养护时间等因素。

2.1横向裂缝

(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底部就会开裂,在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底部裂缝会逐渐宽展到上部,使面层明显开裂。(2)沥青面层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3)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4)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5)桥梁、涵洞或通道等构造物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2.2 纵向裂缝

(1)填方材料和填方的不均匀性,及填方密实度未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经过常时间的自然沉降,特别是经过雨水浸泡后,路基强度有所下降,沿边坡部分路基承载力也下降,就会出现纵向裂缝。(2)施工时,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3)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未达标而产生沉陷;(4)拓宽路段的新老路基交界处土层处理不彻底,沉降不均匀引起纵向开裂;(5)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边坡压实不够和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而滑坡等引起的纵向开裂。

2.3 网状裂缝

(1)路基局部压实度不足或基层材料局部松散不成整体,使路面的承载力下降形成的裂缝;(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沥青延度低,抗裂性差。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在储料仓仓储时间过长,使沥青变硬,对拉应变敏感而产生的裂缝;(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形成的裂缝;(4)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疲劳裂缝。(5)外界原因如污染、腐蚀等造成的局部网裂 。

2.4 反射裂缝

(1)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有高强度、高承载力的优点, 同时也有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由于较高强度的半刚性基层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干缩、温度裂缝的产生, 从而导致路面产生反射裂缝, 同时雨水由裂缝下渗, 并积聚在面层与基层中间, 出现基层唧泥现象, 降低了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连接状态, 从而加速了路面结构的破坏。通常假设导致反射裂缝的机理是处于沥青面层下的半刚性基层已经开裂,并且允许有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是由行车荷载引起的下卧路面结构在裂缝处的差动位移,水平位移是由温度变化或水分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

冬季或在寒冷地区,在结合得好的沥青面层下,开裂的半刚性基层的水平位移使得直接在裂缝上的面层内产生大的拉应力或拉应变,由于在较低温度下沥青面层通常变硬,只能承受小的拉应力或拉应变,容易被拉裂,并且裂缝的扩展途径是由下至上的。沥青面层的厚度愈薄,反射裂缝形成的愈早和愈多。

(2)由半刚性基层干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

新铺的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会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水分减少得愈多愈快,产生的干缩应力和干缩应变就愈大。在已经产生干缩裂缝的半刚性基层上铺筑较薄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的裂缝会由于温度应力而使沥青面层底部先开裂,并较快形成反射裂缝。一旦行车产生的拉应力与温度应力相结合,反射裂缝会形成得更快。在较厚沥青面层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应力在表面最大,基层的裂缝将促使面层先从表面开裂,然后逐渐向下传播形成对应裂缝。以上总结,已被多数交通专业学院光弹模型试验所证实。表面降温30℃时,不同厚度沥青面层内下层裂缝上方的温度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应力分布规律推断,通过试验或计算,得到一个临界面层厚度。面层厚在此临界厚度时,裂缝将主要从表面开始;薄于此临界厚度时,裂缝可能主要从底部开始。此临界厚度与气候条件、面层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温缩性以及基层混合料的温缩性有关。

2.5 温缩裂缝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于气温骤降造成面层温度收缩, 在有约束的沥青层内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造成的开裂;一般情况下, 由于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 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 当气温骤降时,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 超过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 便产生开裂。此类裂缝多从路面表面产生, 向下发展。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气温的反复升降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力疲劳, 以及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减小, 应力松弛性能降低, 最后导致在并不太大的温度应力下即可开裂, 因而温缩缝是随着使用年限不断增加的。温度裂缝大体垂直于路线方向, 裂缝间距变化在数米至百米之间。当路面宽度大于裂缝间距时, 还将产生纵向裂缝, 从而形成块状裂缝。温度裂缝破坏了沥青路面的整体性及连续性, 水分通过裂缝渗入基层, 浸蚀路基, 导致路面承载力降低, 同时为冻融提供了条件。大家认为, 除温度外, 产生温缩裂缝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沥青材料的性质, 改善沥青性能对减小温缩裂缝能起到90% 的作用。除了沥青材料和环境温度条件外, 沥青路面结构也是影响低温开裂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窄的路面比宽的路面裂缝间距更密; 厚的比薄的裂缝少;基层的收缩性能、细粉含量也能影响面层的收缩裂缝, 砂性基层低温裂缝比粘性土基层的多; 施工时钢轮在低劲度下压实成型的细微裂缝易成为开裂的诱因, 轮胎压路机则可减少这种裂缝的产生。

2.6 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

分析表面裂缝的原因, 有的认为是车辆荷载直接作用, 在轮子部位产生大的应力, 导致路面产生开裂; 也有的认为是因为路表面沥青容易老化, 极限拉应变不断减小而首先开裂; 甚至也有认为在轮迹位置产生的剪应力导致开裂等等。其主要表面裂缝一般发生在施工离析的部位和两幅摊铺的交界处。

2.7 沉降裂缝

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在路面上引起开裂, 特别在半填半挖段、高填方路段、碾压比较困难, 不容易做到均匀碾压,路基各部分在通车以后由于汽车荷载与雨水的作用, 造成沉降不均匀, 路面就可能产生大的沉降差, 并由此产生裂缝。

2.8 构造物端部接头裂缝

桥涵构造物端部开裂,也是沥青路面的一种常见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台背填土由于地方狭窄, 压实度不足后期沉降。构造物接缝处发生裂缝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桥头跳车, 它严重影响行车质量。该情况在软土路基段尤为显著。

3裂缝对沥青路面的危害

沥青路面裂缝是常见病害之一, 如果沥青路面裂缝得不到及时修补, 将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带来影响。裂缝对沥青路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裂缝的初期(1~ 2 年内) 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裂缝的增大, 雨水或雪水的逐渐侵入, 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或土基含水量增加, 或达到饱和时, 其结果是结构层承载能力明显下降, 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 产生冲刷唧浆现象, 加速路面破坏。

(2)纵向裂缝的发生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 裂缝的凹陷或灌缝沥青凸出, 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 在路面集水的作用下加速了跳车现象的发展, 同时对路基造成危害。

(4)块状的路面纵横裂缝如不能及时修补, 将很快发展成为网裂, 松散甚至坑槽, 加速路面病害产生, 影响路面的功能。

4 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4.1横向裂缝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

(2)改进压实顺序,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cm-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GB50092-201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该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路基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4.2纵向裂缝

(1)采用热接缝,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的边沿部分垂直切割,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达标。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又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

(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4.3网状裂缝

(1)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要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撒0.3kg/m2-0.6kg/m2粘层沥青。

(2)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GB5009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选定、拌合和施工。

(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的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4)路面结构设计应针对交通量,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水泥稳定层半刚性材料。

4.4反射裂缝

(1)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

a.基层混合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要防止碾压时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b.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5m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以利于衔接。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5m,已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C.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d.重视结构层的养护,减少暴晒及早铺筑上层或进行封层以利于减少裂缝。

(2)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消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布、格扎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

4.5 设计建议

(1)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

(2)配合比设计要点是保证路面路用性能和和控制孔隙率双重指标;经过试验路验证的配合比才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路面厚度的确定: 作为柔性路面, 必须根据其道路等级、交通量、工程地质情况、道路基层情况和施工季节等综合因素计算确定设计厚度。如为旧水泥路的改造, 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厚度的确定主要考虑结构强度因素, 另外, 也要考虑道路沿线高程的控制、沥青混凝土最小摊铺厚度要求、罩面层与下层的结合问题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 根据有关经验, 罩面层厚度以10~ 15cm为宜。

(3)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为提高路面抗滑能力、抗车辙和性价比, 在保证路用性能基础上,适当实现降噪排水效果。高等级道路普遍采用较粗级配, 用油量少, 空隙率偏大, 传荷能力消弱, 容易产生裂缝, 耐疲劳能力降低。设计中应考虑其综合作用, 并根据设计厚度选择适当的混合料类型。

(4) 使用土体固结剂:在路基特别是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土体固结剂, 可以提高土体的水稳定性, 从而提高路基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5) 使用粘层油: 粘层油是指在封层之间或是具有裂缝的路面层之间的涂刷层, 它能有效地去除反射裂缝, 如路面做在半刚性基层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时必须使用。

(6) 设计应力吸收层及加筋层: 通过实践经验证明, 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加设应力吸收层及加筋层能有效防治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是在罩面层与原路面之间设置隔离层, 主要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 如土工布、砂、石屑等, 目的是消除应力集中。加筋是采用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 如钢筋网、玻璃纤维隔栅、纤维沥青混凝土等, 主要是提高罩面层的抗拉强度。

(7) 使用嵌缝料: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时, 常常在胀缝处出现反射裂缝, 原因是嵌缝料不饱满或日久老化, 建议采用耐水、耐油、耐大气老化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防水密封性的嵌缝料。

(8)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取改善沥青性质的措施。

(9)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

(10)沥青面层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11)采用合适的沥青面层厚度,确保半刚性基层在使用期间一般不会产生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

(12)为进一步提高表面层抗温度裂缝性能,可采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沥青在沥青混凝土表面做一封层。

(13)设置应力消减(应力吸收)中间层。

4.6 合理选材

(1) 选择抗裂性好的材料做基层。为减少收缩裂缝, 应增加粗骨料含量, 降低施工含水量, 提高基层压实度, 尽量避免采用干缩性较大的材料如水泥、石灰(水位高不可)等做结合料, 而应选用级配碎 (砾) 石及工业矿渣等做基层,底基层应选用级配幼稚宕渣材料压实。

(2) 采用优质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在低温粘度、耐老化等指标上均优于普通沥青, 目前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有橡胶类、热塑性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树脂类。虽然改性沥青混凝土造价高一点, 但长期经济效益较好。

(3) 选择合适的矿料。无论什么骨料, 为使沥青与矿料之间很好的粘结应使用抗剥离剂, 以延缓由于荷载和温度的反复作用发生沥青剥离而产生水毁现象, 同时限制碱性骨料的使用。

(4)控制粗集料质量,选用强度高、不宜压碎、一定棱角不是片状且筛分曲线均匀顺滑的级配石子。

4.7 正确施工

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严格保证道路各结构层的施工质量, 能有效防治路面裂缝。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养生要满足要求, 切勿为赶工期而提早铺筑面层, 以防基层损坏或收缩而导致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面层施工时保证在制备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不使沥青过分老化(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 加强运料车的保温工作,采用适宜的摊铺、碾压温度, 及时摊铺, 保证供料和摊铺的连续性, 减少由于混合料表面温度降低影响温度均匀性而产生的离析和裂缝, 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较高的密实度(98%以上) , 做好施工接缝的联结处理。

4.8 加强养护

完善路基路面的排水设施, 确保路面排水顺畅, 基层与面层之间不得形成集水槽。如果,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应及时处理,避免基层破坏进而加剧大面积面层的破坏, 延长路面大修时间, 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5 治理措施

修补沥青路面裂缝方法很多,可根据裂缝的实际情况(如宽度、深度等)确定具体的修补工艺。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普通沥青灌缝、专用灌缝料施工、压浆法修补裂缝和进口密封胶灌缝。四种修补方法见下表1:

表1 四种裂缝修补方法对照

工艺参数指标 项目施工方法

普通沥青灌缝 专用灌缝料施工 压浆法修补裂缝 进口密封胶灌缝

材料 普通沥青 改性沥青 水泥 高分子聚合物

便宜 较贵 价格低 价格高

设备 简单 比较简单 普通 合理

人员 3 7 20 10

操作 容易 易操作 较复杂 易操作

工程造价 2.5-3元/m 6元/m 80-120元/m 18-22元/m

寿命 1年 5年 长期 15年

评价 可用 寿命不理想 特殊部位施工 推广应用

(1)一经发现裂缝后应立即修补以免水通过缝渗透到基层,造成基层破坏而影响面层。对于较小的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缝宽在6mm以内,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可用灌入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缝宽大于6mm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2)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治,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大面积龟裂、网裂采用加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严重龟裂、网裂应对基层进行补强。

(3)碾压中出现微裂缝,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复压,消除裂缝。

(4)因土基、路面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足引起的破损,应处理路基或基层,然后再修复路面。

5.1 横向、纵向裂缝的治理措施

防止雨水从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mm-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B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逢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逢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mm-5mm石屑。

5.2反射裂缝的治理措施

缝宽小于2mm时可不做处理。缝宽大于2mm时,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如B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逢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逢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mm-5mm石屑。

5.3 网状裂缝

⑴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设施。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⑵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加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如在路面上加罩,为减轻反射裂缝,可采取各种“防反”措施进行处理。⑶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水位低地区采用)、水泥处理路基,或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cm。消石灰用量5%-10%,或水泥用量4%-6%。待土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做基层、面层。⑷由于基层软弱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网裂时,分别采取加厚、调换或综合稳定的措施进行加强。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基层加强后,再铺筑沥青面层。

6结语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外部因素有交通荷载、环境温度、突发的震灾、水分及阳光、空气的老化作用, 内部因素有材料的受拉疲劳、受拉屈服、剪切屈服以及施工不当留下的潜在隐患。通过分析裂缝,防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 宜从防裂厚度、混合料配合比、应力吸收层、应用改性沥青等方面综合考虑。裂缝一旦出现应及早治理以防路况急剧恶化, 维修方法采取灌油法、封层罩面法以及现场再生法等。总之, 合理的设计、选材、精心的施工、养护和及时的维修,是预防和控制沥青路面裂缝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延常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 市政公用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必(选)修课教材

[2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J014 --19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4]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5]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危害和防治. 西部探矿, 2005 第8 期1148- 149[6] 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百问,人民交通出版社

[7]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产生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工程建设机械2004.NO.7,

[8]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2012.

上一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 下一篇:董家口港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