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与不足

时间:2022-10-03 02:53:58

日本农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与不足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日本下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日本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经济的影响,日本农地改革的历史性格,最后阐述了日本农地改革不彻底的方面。

关键词: 日本农地改革 日本社会变革 历史意义 不足

一、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日本战败后,1945年12月9日盟军发表了关于《农地改革的觉书》,开始了盟军在日本最成功的改革――农地改革。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解体,广泛地形成了不自由的农民土地私有制。这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农地改革的规模大、范围广。全日本总耕地的40%都进行了改革,涉及到个人地主125万户,法人地主16万,农民约470万户,占日本总农家户数的78%。这么大规模的改革,仅仅用了1947年到1949年2年的时间就大致完成了。

其次引人注目的是原有的支配日本农业的土地地主所有制,被改革成小土地农民所有制,使土地农民所有制变成了土地所有制的一般形式。72%的农民变成了小土地所有者,占农家数20%的地主和半地主,分别减少了5%,地主和半地主加起来仅仅占到总农户的10%。这样,确立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方向。

最后,农产物价格的形成没有了地主所有制的弊害,这对农产物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旧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下再生的地主资金,在改革后,地主已经不能再投入资金,使地主的土地所有在日本资本主义占得比重变得极度轻微。

二、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经济的影响

农地改革把地主、半地主变成了普通的小土地所有者,不可否认,没有了地租,农业产品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样很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意欲。但是生产出来的余裕部分,被提高生活水平和租税、公课税所消耗,实际上并没有扩大对农业的投资。这种情况,1955年以后得到了改善。1955年以后,日本政府对农业提供了新材料、新技术的投资,使农业连年丰收。以水稻作物为例,单位的收入量、劳动日数、劳动生产性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延伸到了畜产、果物、蔬菜等产业。可以说日本的土地改良是从1955年开始的。

战后日本农村经济大幅度地改善,提高了农村的消费水平,改变了日本政府轻视国内市场,在国外市场寻求活路的做法。这是日本政府战后改革的理念之一,显示了日本农地改革的必要性。日本国内内需的扩大,成为日本在1955年以后高度经济成长的基础。

三、日本农地改革的历史性格

日本农地改革是资本主义的形成、确立、构造变化与再编的过程,也是从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农民解放的世界史的过程。

日本的农地改革把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的一环――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作为改革的对象,是对寄生地主所有制的变革,在世界史的形成过程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和性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作为资本主义再建设的起点,有着独特的改革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大和两种体制间的对立与竞争,旧殖民地体制的崩塌与殖民地的独立,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势力的增大这三点构成了当时世界史的主要要素。日本的农地改革与东欧诸国的有很大的类似性。但是日本与东欧诸国的占领军(美国与苏联)是两极的差异,而且农地改革后的农业再编的差异(私有制和公有制)是决定性的差异。这样看的话,日本的农地改革是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是属于“从上而下的资本主义革命”的系列,所以在世界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也就是说日本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圈与社会主义圈的并存、对立、竞争的过程中,从资本主义再编的基础(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改革最彻底这一点来看,在世界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四、日本农地改革不彻底的方面

1.不是日本农业者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改革,是从上边给予的农地解放。这样的改革使农民在日本农业的复兴、发展的道路之中失去了自立性,对国家和各县的农业生产的保护和援助形成了依存。这个时期国家的政策目的非常引人注目,但是农业者只是被动地响应。

2.虽然对农业用地进行了改革,但可以与农业一体经营的山林却没有入手改革,未垦地也没有进行改革。

3.农地改革作为从上边进行的行政事务,对土地进行了无差别的买收,卖渡。从这里看出,这种改革是严重缺乏民主性的。

这样可以看出日本的实施内容是残缺的、不充分的,是在政府权力下实行的改革,和农业者自身的意识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从现在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全国高度经济成长与日本的农地改革不是十分合拍。虽然日本工业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直接导致了以后日本农业的倒退,谷物的供给率显著低下,农产物需要大量输入,蔬菜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与日本农地改革不彻底相关的。

对于日本农地改革有着很多的议论,大致上在肯定其历史意义的同时,对于其局限性议论得也很多。比如关于没有解决零细农民耕作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日本的地理环境所导致的。日本多丘陵,可耕地零细分散,大面积可耕地不多,而且日本人口多,可耕地面积少,特别是战后日本军人大批复原,等等,导致了日本农地改革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基于现实条件,日本的农地改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虽是最彻底的农地改革,但不能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日本的农地改革是成功的,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实现了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村隆一.日本におけるの史[M].恒文社,1981.

[2]林省京都地事局.地改革による村貌[M].

[3]小武一著作集.山村文化会[M].1982.

[4]山田功男.地改革(上)[M].日本社,1985.

[5]山田功男.地改革(下)[M].日本社,1985.

上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下一篇:认知语用观在新闻英语标题中的词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