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 寓教于乐

时间:2022-10-03 01:05:55

游戏教学 寓教于乐

我国的艺术课程标准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游戏是孩子美丽的梦想,它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地参与活动,没有功利,没有强加的任务,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参与。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化难为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美术游戏化教学的具体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巧用教材自身游戏

美术课属于艺术课程,而艺术课程又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艺术课程离不开说、玩、画、做、创,它自身就含有一定的游戏内容。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二年级教材中都有《水墨游戏》这一课,课的课题本身就点明了这一课就是一个游戏活动。在一年级的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游戏接龙,让小组学生轮流在准备好的宣纸上画一笔,各种大小点、长短弯曲线均可以,画出的墨迹要与前面同学不一样。一个一个的游戏接龙,让学生初步接触了水墨画,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刚才的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体验墨迹从湿到干的变化……在这样的游戏化美术教育活动中,让我们传统的水墨技巧情趣化、活动化、游戏化,让它更接近于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趣的形成,让儿童在快乐和自由的活动中“游戏”笔墨,自在地表达和体验,这样组织“游戏”活动成功了,“教学”也成功了。

二、发掘教材潜在游戏

美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低、中年级的教材都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同样突出了美术课程的游戏性,强调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如苏教版美术第三册的第五课《小挂件》就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该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小挂件的本源在于美化生活,小挂件的素材广,制作难度低,在制作的过程中,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画画贴贴、剪剪接接、挂挂玩玩的美术制作活动,孩子就像是在做游戏,“一环扣着一环,好似一条铁链,又像一条长龙。”“一长串的小猴子挂在一起捞月亮呢!”“那些螃蟹排着队参加宴会吧!”……学生成果展示时,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挂件来装扮教室,然后开个生日庆祝会或节日晚会等,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实用性。此时孩子不但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小挂件制作,还亲身体验了如何挂挂件,而且都迫不及待地用自己制作的挂件装扮教室的过程和感受都表现在愉快的活动中,连平时最怕上美术课的学生也如此,这就是游戏化教学的魅力。

三、设计游戏教学解决重点与难点

在小学美术课中,也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涉及的学科面较广,其中有美术色彩知识、物理的光学知识、数学的几何立体知识,另外还有历史的、地理的、建筑的、戏剧的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身处一个色彩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苏教版美术第五册第一课《三原色·三间色》,就将目光投入到缤纷的色彩世界,让学生认识、了解三原色和三问色。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初步的感性认识过渡到较为专业的色彩分析,重点让学生认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彩特性及其色彩关系,难点是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为了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的色彩调配知识,我们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色彩游戏,教师指导学生自制色轮,在圆形纸板上涂上红与黄或黄与蓝或蓝与红的颜色,在圆心插上小木棍,快速转动色轮,就能发现颜色两两相配产生的三间色了。这里的游戏设计就是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既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达到有序和高效。

四、安排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美术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在不同的美术活动中,选用丰富的教育内容,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可以使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三年级的《粉印纸版画》这一课的学习时,我们就可以设计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在拓印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许多物品的剖面有趣的形状,用这些物品蘸颜色压印在纸面上,如玩具小车的齿轮,也可以用海绵、瓶盖、笔套、纸团、水果、树叶等,这些材料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图案世界,效果出人意料……这样如同做游戏般有趣的美术教学,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儿歌、表演、猜谜、模仿等有趣的游戏活动,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拓宽知识面、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美术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上一篇:“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深化学校自评管理 促进学校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