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之路初探

时间:2022-10-02 11:52:1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之路初探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继续探讨。笔者将立足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例,围绕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做相关探讨。

一、“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由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负责,师资队伍主要由思政课部教师和相关行政领导组成。思政课部教师在高职院校一般承担三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面对时效性强的教学内容和大班授课(一般超过一百人)的教学编制,实显势单力薄。

2.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时效性强是“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也是其较其他政治理论课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内容变动较快,教材体系不完备。这一方面导致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各高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无论是学时数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3.教学方式单一。由于师资、教学条件所限,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满足课程要求。经笔者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的是讲座式教学,大班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式的输入,整个讲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很少,没有现场反馈,授课过程总体上偏重于事实讲解和理论评析,相对忽略了情感触动和共鸣,学生的学习效果堪忧。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几点设想

1.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必然选择。对于高校普遍存在的“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学队伍不足的情况,要根据“形势与政策”课学科的特点,从有利于教学的目的出发,坚持严格的教师遴选制度,按小班授课比例配齐教师。既可以从本校已有思政教师、辅导员队伍里遴选具有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学历背景的教师,也可以引进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育人意识强,有良好的学科背景、学术背景,对国家政策有深入研究的优秀教师来担任。

2.完善教学内容,建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动态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和难点所在。为适应动态性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必须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时事的重大发展变化,坚持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育的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建立能够适应“形势与政策”课动态性教学需要的教学体系。根据新时期学生群体特点,开设时效性强、聚焦度高、学生兴趣浓的系列教学专题。

3.寻求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配备充足专兼职教师,实现小班授课为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中,应尽量避免一味单向度的输入式讲授,可以采用充分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自主化的方式进行。“学生自己来上课”、分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多元化互动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与辨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严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与对策——基于浙江8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实证调查[J]

[2]徐大超.浅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

[3]高平平.浅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 下一篇:打造“四性”哲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