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视角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2 10:40:01

基于评价视角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对策研究

摘 要: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社会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应在社会中建立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主要是按照评价体制与机制的要求,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业绩、道德素质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成长与提高,因此,应从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视角提出相关构建适合高技能人才发展与成长的社会环境对策。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评价视角;社会环境;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91-02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企业发展所依靠的重要力量。我国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处于缺乏状态,不能充分的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知识水平和能力方面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因而,我国需要加大力度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人才的成长必须根据人才的评价体系,有步骤的系统的进行,而且人才的成长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本文考虑从高技能人才评价的角度,研究如何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视角的确定

目前,对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体系与模式,以及评价标准的问题上。

潘文浩(2007)对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一系列优化的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对企业职工技能评价方式进行革新,推进我国相关的职业院校的资格认证工作[1]。马林(2007)提出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一是营造比较好的社会评价氛围;二是建立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以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三是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保证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质量;四是将评价机制与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之间建立互动关系[2]。曲晓梅(2007)提出,应该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中主要突出技能水平,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她认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评价的科学性、考评的严格性。应建立社会公认的智能化、职业化以及社会化较强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3]。鲍伟岗、王南(2010)认为,应加大力度建设高技能人才的鉴定机构和培训基地,主要发挥鉴定机构的评价作用与培训机构的培养作用[4]。陈锁庆(2009)认为,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应考虑构建学校和企业间相互联合的“双评价”机制,从而能够保证检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出现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5]。

李贵卿、陈维政(2006)的建议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内容方面应将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在标准方面不仅要考虑国家标准,还要结合岗位要求;在机制方面既要有专业评价,又要有企业评价;在实施环节要有行政领导和技术支撑;在体制方面,全面结合属地和行业管理[6]。

二、基于评价视角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对策

综合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成果来看,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业绩、道德素质。

我国要很好地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从这几个方面出发,为高技能人才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促使高技能人才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

(一)优化利于提升专业知识的社会环境对策

高技能人才要求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鼓励和促进高技能人才对于理论知识的透彻把握。

1.建立底蕴较深的文化环境氛围

文化环境包括了社会中人们共性的语言与文字、文化与艺术、意识与观念、信息构成与交流模式,等等。文化环境为人才成长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平台,决定人才成长的内涵标准。文化环境对于人才的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推动低层次人才向高层次人才的转化。

2.建立高水平的高等技能教育系统环境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主要应是通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进行的。系统而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可以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对技能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当然在学校教育阶段主要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是技能人才领会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合理而高效的途径。在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的当前时期,我国应该更好的完善技能类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高等技能教育系统社会环境。一方面,增加技能类高等院校的数量,扩大建校规模;另一方面,提高技能类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

(二)优化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社会环境对策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高技能人才更主要的是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技能的训练与提升需要长期积累,需要高强度的付出。因此,在社会中应尽量提供合适的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专业技能的提高。

1.营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

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首要的是建立一种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当中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进而提升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竞争的最直接的形式是举行各类技能大赛,极大地鼓舞技能人才学习技能、提高技能、创新技能的积极性,并且也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技能与尊重技能人才良好氛围。这种竞争可以在技能人才中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得他们能够形成对于技能的强烈追逐的心理态势。

2.形成对技能人才高度认可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曾经有一段时间对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技术工人被认为是社会的底层,工资低、待遇低、学历低、地位低,社会普遍对于技能型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因此,社会大众都不愿成为技能型人才,导致目前我国的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那么,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就要创造一种对技能人才高度认可的社会大环境,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认知程度和尊重程度。还要改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提高工资、提升待遇。这样方能促使人们学习技能、提升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

3.建立良好的社会培训环境

高技能人才的技能需要不断提升,所以参加必要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社会上必须建立很好的对于技能人才的社会培训环境,以便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培训,进一步熟练技能,积累相关的经验。技能人才的培训可以由政府、社会民间和企业发起进行,培训内容可包含本专业技能培训、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最新发展起来的技能培训。

(三)优化利于增进工作业绩的社会环境对策

工作业绩是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核心,也是其专业知识的提升与技能提高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工作业绩关系到人才的成长,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增进工作业绩,所应采取的社会环境对策一是考虑高技能人才的个性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1.创建适合高技能人才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高技能人才的个人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不能按统一模式进行固化管理,应该进行具有个性化的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因此,在社会上要创建适合高技能人才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上,每一位技能人才的独特个性与开创精神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位技能人才应在充分发挥自我个性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创造出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业绩,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2.建立较好的业绩激励环境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内在的强大动力,投入到技术工作一线。因此,在社会上需要逐步形成渐成体系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包含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可采取待遇与技能水平和业绩挂钩的办法,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津贴,也可对业绩突出的技能人才实行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精神激励可以进行荣誉称号的奖励办法,也可进行地位的提升,鼓励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四)优化利于完善道德素质的社会环境对策

人的才能的发挥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好的道德素质可以助推才能的施展,差的道德素质则是才能发挥的阻碍。因而,道德素质是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与培养工作,应建立提升道德素质的社会环境。

1.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氛围

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属于心理与精神范畴,要提高道德水准就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氛围。所谓社会心理,指的是社会形成的具有共性的价值导向与意识观念,对于社会中个体的心理有直接的影响。社会心理反映于国家的法规、制度与政策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中。

2.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氛围

人才处于安定的环境中才能保留较好的个人心理,坚守良好的道德水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尽可能的发挥个人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因此,要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就必须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氛围。保持国家管理制度的稳定性,领导层级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潘文浩.山东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 马林.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7,(11):22-23.

[3] 曲晓梅.高新技术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7.

[4] 鲍伟岗,王南.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51-52.

[5] 陈锁庆.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9,(S1).

[6] 李贵卿,陈维政.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J].人才开发,2006,(10).

上一篇:提升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