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时间:2022-05-03 02:16:34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制度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环境则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我国企业的控制环境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及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的建立和实施效果。因此,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胜任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法律环境建设,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31-02

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制度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而控制环境则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和有效实施的保障,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因此,要准确把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达到规范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目的,关注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的控制环境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从公司治理因素、组织结构因素、企业文化因素、人的因素、法律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关注点及完善与优化的措施。

一、内部控制环境概述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是一种氛围和条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作用的发挥,并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COSO 报告认为,控制环境集中反映为董事会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它包括:管理当局的哲学理念和经营作风;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主要强调其独立性;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组织结构和责任的分配与授权;员工的胜任能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借鉴美国COSO框架将内部环境定义为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的要素可归纳为六个方面,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和法律环境等。我国《基本规范》首次将法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加以明确。

本文借鉴COSO报告,主要结合我国《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界定出研究的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员素质、法律环境。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存在着产权不明晰,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难以发挥职能,经理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的混乱状况,影响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缺乏关心,对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监督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董事会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权力过大,发生舞弊的概率大大增加,使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目标难以实现;同时,许多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任由政府任命,缺乏企业经营知识,实难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缺乏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本不能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的遵循,更别说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

(二)组织结构现状

我国企业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尤其是由国企改制形成的股份公司,组织机构依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合一”的老模式。这种机构设置只重视行政管理的方便与否,却忽视企业组织本身的合理性问题。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对横向的协调关系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同级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协调,以至信息沟通不畅。

(三)企业文化现状

领导者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员工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对内部控制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方面,我国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者素质较低,内控意识薄弱,员工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有待提高等。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仅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通病是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及技术,缺乏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许多企业未制定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即使已经制定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制度的落实存在问题。这些现象都和管理者的素质与内控意识薄弱紧密相关。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管理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企业文化,或者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员工的习惯和行为标准等结合起来,更没有对员工进行价值观的倡导,使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主动性。事实已经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四)员工素质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要素之一就是员工的道德品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员工素质控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员工素质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严格的招聘、完善的作用标准、培训计划、考核晋升制度、职工信用保险、休假和岗位轮换、适当的解聘等。

我国企业员工素质现状是:人力资源政策存在问题,制度落实流于形式,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人事任用上。国有企业高层领导的人事任免没有完全市场化,私营企业任人唯亲现象严重,特别是在财务人员的任用上。这种人事安排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从而使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意义。

另外,没有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晋升制度,不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缺乏职业化系统管理,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也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五)法律环境现状

企业经营者以及相关岗位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没有真正让法律顾问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论证;忽视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等。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故意违法经营、钻法律的空子,由此引起的诉讼案件不断。同时,企业各岗位人员的不当行为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和重建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一是强化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职责。主要是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等,并由专门董事分别充当委员,监控企业重要内部控制活动。另外,聘请熟悉公司主要业务、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担任独立董事,并吸收为董事会成员,代表股东监督制约管理部门及控股股东,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二是加大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内部监督的力度。按《基本规范》规定,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监督,同时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监事会独要以财务监督为中心有效地行使其对董事会的监督权。可以借鉴德国模式,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将部分董事的提名权交给监事会,由监事会主持召开股东大会,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解聘;财务报告由董事会编制后交监事会审核并由监事会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监事会代表公司违法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三是优化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经理人激励。首先,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实行优胜劣汰,形成对经理人员的外部约束机制。其次,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责任,并制定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要求,加大经理人舞弊成本约束的力度。再次,实施收入分配激励与财产分配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案,为内部控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

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工作进行分解,并根据专业化分工、有效协调和精简节约的原则进行机构与部门的设计,以规范企业成员的工作及其相互间关系,使企业成员能在一定的组织规范内既分工又协作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努力。

企业组织设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权责分派,必须通过建立与控制有关的具体标准和工作程序来完成,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企业内部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有:一是授权审批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二是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三是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四是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五是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依赖于健康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把控制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首先,要突出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让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理念,真正干事业的人担任领导工作,切实突出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创造者、倡导者、组织者、示范者和激励者的作用,才能切实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实效性。二是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塑造企业文化。制定书面的道德守则和行为准则,把企业文化制度化、实践化、奖惩化。通过文件、规章制度、培训等方式,教育和培训员工,并定期检查公司员工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遵守情况,使准则融入员工思想中,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中,让企业文化真正能够成为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

(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胜任能力

一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招聘、培训及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奖惩、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众多工作的基础。建立长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落实晋升与奖惩制度,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其工作职责。建立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防范并及时发现岗位职责风险,强化职责分工控制的有效性。

二是强化管理层诚信道德观、社会责任感与内部控制意识。管理者的素质影响着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最终决定企业的命运。因此,管理人员的品性操守、管理哲学与管理风格至关重要,管理层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员工道德表率;同时,强化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三是提高员工的胜任能力和忠诚度。首先,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以员工为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其次,开展对员工职业道德和忠诚度教育主题活动,从细节和小事入手,尊重员工,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对企业的高忠诚度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注重忠诚度的提高;最后,创造快乐、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五)重视企业内部法律环境建设

一是全面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及各岗位人员法律意识。企业领导首先要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严格守法经营。企业要结合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学习情况纳入业绩考核体系。这种强制性的法制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少法律风险的人为因素,降低法律风险。

二是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企业应配备专业的法律顾问人员,大型企业可以设置总法律顾问,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设置法律顾问机构。法律顾问应参加企业的以下活动: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参与起草、审核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专业法律问题提咨询意见;代表企业参加经济纠纷的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执法监察,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总法律顾问直接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对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实施领导,从源头上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法律问题,有效预防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决策的合法性。同时,总法律顾问还直接负责企业法律工作的组织、部署、监督、考核等,确保企业法律信息的畅通。

三是建设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法律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企业可以定期对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案件的发生原因、处理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完善防范措施,降低同类案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损失;同时,完善的备案也可以为再次发生同类案件提供借鉴依据。对于需要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的重大案件,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基本案情(案由、当事人各方、涉案金额、主要事实陈述等)、处理措施、案件处理结果等。

参考文献:

[1] 张永欣.治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

[2] 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51-112.

[3] 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2):74-75.

[4] 闻佳凤.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环境之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5,(11):24-25.

[5] 罗申,刘忠福.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8-29.

[6] 王大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及对策[J].西部财会,2004,(10).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影响研究 下一篇:浅析物流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