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10-02 09:40:31

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比较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同还能时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溃疡的愈合。为探计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相应护理,观察其与常规治疗方法的差异。笔者对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辅助治疗,并加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均经肠道镜检及病检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最长的为11年,最短的为5个月,平均病程为4.5年。

1.2 临床症状 有轻重不一的腹泻,轻者2~5次/d,重者10次以上,腹泻便秘交替出现2例,粪便糊状黏液便10例,大便黏液脓血便22例,35例均不同程度的腹痛。

2 灌肠方法和护理

2.1 藻肠方法 中药灌肠液选用黄连5 g、黄柏15 g、白头翁15 g、茜草根15 g、紫草根深蒂15 g、诃子6 g、仙鹤草10 g加水浸泡半小时,再煮半小时后滤出,煎至200 ml,将白芨15 g研成粉,青黛15 g加入药汤搅匀。患者均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嘧啶,常规抗感染、抗免疫、营养支持等。辅以中药灌肠,每晚9时左右让患者解完大小便后,先用温开水常规清洁灌肠,再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灌肠后患者至少保留8 h以上。具体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臀部抬高15 cm[1],药液温度39℃~40℃;用1618号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导管插入深度10~20 cm,灌肠速度40~50滴/min;2次/d,2周为一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结肠镜检查。

2.2 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 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时间长、恢复慢,病程相对比较漫长,患病时间久了,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致使括约肌痉挛,导致插管时困难或疼痛。因此,灌肠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较好的认识,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对其讲解灌肠的目的、结果;讲明灌肠中药在体内保留时间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使患者放松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排除情绪因素干扰,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灌肠前为患者准备清洁、安静、温度适宜的病室环境,可用屏风遮挡。

2.2.2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习惯、饮食成分,不良嗜好等对药物作用的发挥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患者灌肠后的饮食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患者出院时应做好健康指导。指导患者饮食,进柔软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饮食,勿食生、冷、油腻、辛辣及多纤维食物、牛奶及乳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对烟酒嗜好的患者劝慰患者戒烟酒,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正确认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积极调畅情志,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2.2.3 选用适宜肛管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是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直肠的生理结构有23个不同方向的半月形直肠横襞,使管壁呈现不同的弯曲,而粗硬的肛管容易造成直肠弯曲部黏膜损伤。1618号双腔气囊导管对直肠黏膜刺激小、无损伤、使药物保留的时间延长。因此,在中药保留灌肠中,笔者选用1618号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对患者实施灌肠。本组有9例患者伴有痔疮,为了减少对痔疮的刺激,选用16号双腔气囊导管。同时,在气囊中注入空气或水20~30 ml,可有效防止注入药液返流。注药后患者可带管休息,20~30 min后抽出气囊内空气或水后,拔管,嘱患者尽量保留8 h以上[2]。

2.2.4 清洁肠腔 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的长短及肠腔清洁程度与否,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3]。因此,实施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前,首先应做好清洁肠腔的工作。每晚9时左右让患者先解完大小便,行保留灌肠前用温开水进行常规清洁灌肠。患者将肠腔内粪便排出,以增大中药药液与肠黏膜的接触面,使药液广泛接触肠黏膜,充分吸收,且避免粪便阻塞导管。同时,患者感觉舒适、无便意。

2.2.5 要求 保留灌肠治疗的非常重要,临床上结肠炎80%的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在直肠或乙状结肠部位者,插入10~15 cm为宜;病变在乙状结肠以上者,插入20 cm为宜。插管的深度要适中,过深>20 cm,患者会感觉不适,过浅

2.2.6 注意灌肠液温度及滴速 灌肠液温度39~40℃为宜[5],与肠腔内温度一致,这样有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灌肠液的温度过高,会使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烫伤,过低有不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同时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肠蠕动,不宜于药液的保留。灌肠的速度不宜过快,40~50滴/min为宜,25~30 min滴完。压力要低,灌肠液面距不超过30 cm。拔出导管后,应以卫生纸在处轻轻按揉,以利药物保留。

3 结果

3.1 评定标准 以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学术会议所定诊断标准判断疗效。显效:临床病状一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或仅留瘢痕。有效:临床症状一体征减轻,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在5个/HP以下,肠镜检查肠黏膜减轻或仅有轻度肠黏膜充血。无效:临床症状一体征无改善,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在5个/HP以上,肠镜检查病变无变化。显效加有效视为总有效。

3.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总有效率94.3%。显效19例,占54.3%;有效14例,占40%;无效2例,占5.7%。

4 讨论

4.1 治疗效果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能与遗传、饮食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精神抑郁及焦虑有关,该病呈慢性过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中医认为,本病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及神志劳倦等诸因素,作用已虚之体,损伤脾胃,运化失常。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肠黏膜对药液的直接吸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灌肠液中黄连、黄柏、白头翁其药理主要作用表现为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治痢;仙鹤草、白芨主要有收敛、止血、解毒、消肿生机等功效,诸药合用达到消炎、消肿、减少出血,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4.2 灌肠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治疗前要耐心细致做好每个环节准备工作,掌握正确的灌肠方法,是保证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的关键。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致使括约肌痉挛,导致插管困难或疼痛。因此,灌肠前做好心理护理,而采用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使其减少对直肠黏膜的刺激。灌肠前清洁肠腔,以扩大中药药液与肠黏膜的接触面,充分吸收。保持灌肠液温度39℃~40℃,与肠腔温度比较接近,可减少药液对肠道的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

参考文献

[1] 张伟英.灌肠后抬高臀部对药物保留时间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2,17(9):676677.

[2] 张镜.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6,21(9):1617.

[3] 范传玲.药物灌肠前行清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11.

[4] 黎春梅.三黄石榴保留灌肠治疗两种结肠炎的观察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1.

[5] 王红.不同温度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结肠炎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19(21):394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护理干预与ICU感染控制 下一篇: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