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02 09:19:31

高一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主要论述了高一文言文教学的几个策略。全文分四个部分:重视朗读,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重在文化熏陶。

文言文 朗读 结构 翻译 兴趣

一、重视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正音。准确发音是朗读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朗读之前老师要对容易读错的字词正音。正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近字,例如要区分“即”和“既”的读音;二是多音字,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读一声,读二声,可以翻译成“那”;三是通假字,通假字如果和本字的音不一样,读本字的音,如《荆轲刺秦王》中的“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不读“说”的音,读“悦”的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习惯性的误读,老师应指出并纠正,例如“吾”,人们习惯读一声,实际是错的,读二声才对。

读的方式。读的方式应该多样,个别读,齐读,小组读。

背诵。准确流畅,除了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还可以让学生多背一些段落。我让学生背诵了《烛之武退秦师》全文,背诵了《荆轲刺秦王》的5个段落。

在讲解的时候,老师将朗读穿插其中,可以营造课文的意境和氛围。在讲解《荆轲刺秦王》中的“易水送别”一段,我反复诵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并且让学生朗读这一段。

二、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很大的难点,突破这些难点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在讲课文的过程中慢慢总结,一个先把文言文的语法先囫囵地吸收,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巩固。我用了两个课时系统地讲了文言文语法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固定短语,文言句式。并且让学生做了笔记。在讲课文的时候,反复强调这些重点。讲完之后,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固定短语,文言句式”的顺序整理重点。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习惯

翻译的准备。讲明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并且强调文言文翻译的总原则,“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结合文言文的语法现象,给学生说明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单音词翻译成双音词。

翻译的落实。老师的示范翻译逐字翻译字字落实,并要求学生逐字翻译字字落实。短的课文,让学生抄原文,翻译;长的课文,早读让他们口头翻译一遍,重点句子在本子上翻译。

上一篇:关于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利用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改革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