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安查处程序与刑事追诉程序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02 08:00:21

对治安查处程序与刑事追诉程序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我国,将违法行为区分为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行为,并适用两套完全不同的处理程序。这两套处理程序的共性是:在程序主体方面,公安机关均处于主导地位;在调查手段的类型、性质(强制性)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两套程序的差异表现在前者是侦、诉、审三维一体,而后者实行侦、诉、审分离;前者突出行政化、后者强调司法化;前者更具具裁量性、后者更具控权性。

【关键词】治安查处程序刑事追诉程序;共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D9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41-02

在我国,将违法行为区分为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行为,各自适用两套完全不同的处理程序(治安查处程序与刑事追诉程序)。因此,有必要对两种不同程序进行比较分析,详细探讨他们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一、两套程序呈现出的共性

1.在程序主体方面,公安机关均处于主导地位

除去职务案件、监狱犯罪案件、军人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在两种程序中对于程序的不断推进都起着重大作用,从受理案件,调查案件,证据的搜集、固定、运用,都是由公安机关来完成的,在刑事诉讼中的和审判阶段,虽然看不到公安机关的身影,但是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所搜集固定的证据卷宗几乎成为后续作出和审判裁断的唯一之依据,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在治安查处程序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从案件的受理、采取各种调查手段、限制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到作出事实的认定和最终的处罚决定,无一例外的都是由公安机关来负责,因此,公安机关在两种程序中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地位;

2.调查手段的类型、性质(强制性)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刑事诉讼的侦查措施理论上可分为强制性的侦查措施和任意性的侦查措施,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任意性的,都是为了推进程序前进而采取的人身保全或证据保全手段,包括传唤、搜查、扣押、询问证人、被害人,组织辨认,侦查实验等等。当把刑事侦查的手段与治安查处的手段相比较,两者存在类同性。比如在人身强制的问题上,刑事诉讼中限制人身自由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在治安查处中,也存在着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即强制传唤(又叫治安传唤),更为典型的人身强制手段还有留置(盘问),留置是警察在日常执法过程中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所行使的一项职权行为,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第8条的规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治安查处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都可能存在着留置的适用;此外在证据调查手段方面,刑事诉讼中的询问证人、被害人,调取相关证据、辨认等手段在治安查处中几乎都存在,只是用词名称上的差异,比如治安调查证人所用的治安调查笔录,刑事诉讼中询问证人笔录;刑事诉讼中的搜查(笔录),在治安程序是检查(笔录),因此虽然名称各异,但在性质上都是限制特定人的相关权利以获取特定类型的证据。

二、两套程序呈现出的差异性

比较两种不同的程序,我们更关注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差异表现如下:

1.侦、诉、审三维一体与侦、诉、审分离

这是两种程序差异最明显、也是导致后续差异的关键因素,在刑事诉讼中,存在侦、控、审三种职能,且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行使,而在治安查处程序中,只存在调(侦)查和最终做出决定两种活动,没有独立的职能和审判职能,公安机关自侦、自审、自判,整个查处程序由公安机关一体完成,是侦查程序和审判程序合为一体的程序,从而与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法庭和中国传统的县官审判方式别无二致,正是职能的差异才主要导致两种程序的展开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同时也带了下述的两种差异之显现;

2.行政化与司法化

治安查处程序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行政化色彩――秘密性、单方性、书面性、主动性;与此相反,刑事诉讼呈现的是一种司法化色彩――公开性(透明性)、参与性、言词性、消极性。

(1)秘密性与公开性。刑事诉讼在侦查、审查、审判、执行整个诉讼阶段其公开性都较为明显,即便在侦查阶段表现得相对较弱,但是在“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被讯问或者限制人身自由后,现在根据新刑诉法可知,律师可以以辩护人的身份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申诉、控告、帮助其取保候审,到了审查、审判阶段,辩护人的积极介入,通过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法庭辩护权的行使,更加促使了过程的公开,也就是说刑事诉讼随着诉讼进程的不断推演,其透明性日益增强;而反观行政查处程序,其完全是一种封闭的程序,外界不得参与,甚至违法嫌疑人除被调查讯问和被宣布处理结果时外,他对查处过程如何进展亦无从知晓,也没有人来帮助他来了解程序的进展,同时,处理结果的宣布也只是对其个人公开,对社会不予公开,甚至对其家人也不公开。整个查处过程都是以秘密的方式进行。

(2)书面性与言词性。治安查处程序是一种彻底的书面化程序,在整个治安查处程程序包括最后的处理决定都是在书面材料基础之上作出的,而没有任何言词、口头材料、信息的介入;刑事诉讼到了中后期,呈现言辞化的倾向,尤其是到了审判阶段,就相关书面材料,都必须经由控辩双方质证并提出各自的意见,同时可以传唤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因此,其言词性表现得更为充分。

(3)主动性与被动性。行政查处程序中,公安机关在侦查程序结束以后,立刻就会转入到案件的审核,进入事实上的审查决定的程序,治安查处程序的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派出所所长从一开始就了解案件的过程,并参与了查处,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作出决定,可以说他们包揽了整个过程,这种主动性极为强烈。

而刑事诉讼存在着一个侦、诉、审的分离,作为裁判者应锯中裁判,不能事先接触了解案件之信息,应该保持一种消极被动的姿态,否则违背司法官中立消极的角色要求。

3.简单性与复杂性

总体来讲,治安查处程序更为简单,而刑事诉讼表现得更为复杂,复杂性存在于刑事诉讼的三个主要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还存在不同的环节。以侦查为例,就主要存在着受理案件、立案、破案、刑事拘留、报捕、执行逮捕、预审、侦查终结等八个环节,而且不同环节所需之程序和耗费之时间也作出了不同规定,审查、审判阶段亦是如此。而治安查处程序整个程序显得较为简捷,自始至终由一个主体(案件的承办人)来主导推动这个程序的进行,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虽然其间也存在一些不同环节的规定,但是各个不同环节间的分野显得模糊。比如受理案件,治安案件没有立案这一环节,一旦受理案件后,就即刻展开调查,若认为违法行为成立,便在先前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处理意见,供上级领导审批,审批结束后,便对违法行为人宣布处理决定,整个处理程序可能进行得非常之快,或者24小时内,最多也不会超过48小时,最快的可能当场作出处理,事后来对相关手续予以补齐。此外,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还存在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问题,这又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人员,从而加剧了程序的复杂,而治安查处过程简约为了一种以职权的自由裁量活动,完全由追诉主体来自由决定,因此其程序进行得更为快捷、也更为简单。

4.裁量性与控权性

在治安查处程序中,几乎所有查处措施的决定,包括调查措施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都由承办人员执行决定,基本上不需要获得审批,因此,其调查手段具有很大的裁量性,自主性。而刑事诉讼中,各种程序决定的做出以及各种侦查措施乃至强制措施的作出,往往需要内部的审批,有的甚至需要得到外部的审批,方可适用,由此就产生你一种控权性、监督性。换句话说,治安查处程序中,公安人员的权利几乎是不受限制的,而刑事诉讼中的侦查人员既要内部科层制的制约,又要受到外部检察机关的监督,好比时时戴着镣铐;

5.纠问式与抗辩式

这是一种外部形式的差别,所谓纠问式,就是被追诉者作为一种单一的个体,以客体的身份予以对待,缺乏相关权利的保障机制,而抗辩式则赋予嫌疑人、被告人一定的权利救济,尤其是辩护权,从而让控辩双方展开攻防对抗,被告人不再作为被追诉的客体出现。而是以主体的身份亮相,从而对追诉方行使权力时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中国,这种控辩式做法的不仅仅在审判阶段有明确规定,在侦查、审查阶段也有一定体现。治安查处程序基本对应的是纠问式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聘请律师的权利、只能被动的接受调查,也不能申请非法证据的排除,证据的合法性和证明力完全由查处主体自由决定。而即便目前中国刑事诉讼抗辩式色彩还很薄弱的刑事程序,但它也与纠问式模式也截然不同,在侦查阶段,可以有律师辩护人的帮助,更何况在审判阶段辩护权变现得更为充分。

上一篇:与顺序有关的排列组合问题探究 下一篇: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36例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