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整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5:41:28

治安整治论文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焦俊峰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治安治理资源整合的社会基础考察

治安治理作为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其过程必然涉及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具体分配。治安治理决策的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等环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同时,国家和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反过来也影响治安治理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从市民社会理论层面理解和使用“社会基础”一词,即与国家相对并部分独立于国家,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7]。前述以国家和社会为载体的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需要考察市民社会基础。作为有威权统治传统的中国,整合社会治安资源应注意中国社会的发育程度,即中国基层社会是否拥有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能力、方法和制度资源等。市民社会的发育程度对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有重要影响,其核心在于基层社会和公众参与治安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除了公众参与,社会结构、社会信任、社会关联类型等也会影响社会治安治理的运行过程。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基层社会对治安治理资源整合的影响:一是在基层社区范围内,从微观层面考察基层社会和公众在治安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县域范围内,从中观层面分析社会力量对治安治理的影响;三是在国家范围内,从国家与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宏观层面分析市民社会在治安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从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的政治现状考量,治安治理资源整合面临的困境在于:社会资本存量的匮乏和市民社会发育状况不理想。①首先,虽然中国的社会力量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建国后高度发达的行政体系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性对基层社会结构的建设性破坏导致市民社会尚未构建起来,国家力图培育的基层民主与预期目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尚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安治理在基层社区的运行,社区警务、社区矫正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即是例证;其次,市民社会的不成熟往往伴随着社会资本的匮乏,社会结构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削减了静态社会结构下遗留下来的社会资本存量,导致当前中国的社会资本总量比较匮乏,社会参与的热情、广度、深度均不够,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和途径。由于社会的转型,我国缺乏长效的制度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治安治理工作,这是社会参与的实践困境。在国家治理理论中,发达的公共精神是良好社会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但传统中国的治理模式无法孕育发达的公共精神,而公共精神的缺乏又导致传统中国无法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在当今中国,治理模式的转变为公共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发达的公共精神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8]。对于治安治理而言,社会参与的贫弱也就意味着治安治理效果的下降。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社区为依托,从培养社区的“公共精神”着手。治安治理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不在于政府及其警察,而在于社区及社区公众。一方面,社区公众对安全的诉求是警察开展工作的动力和方向,社区公众是公共安全的直接受益者,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治安问题有最为直接的感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警务决策重要的信息源;另一方面,社区公众参与是治安治理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提供建议和意见,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到治安治理中来,社区公众能否参与、参与的范围与程度是否合理、参与方式是否科学是治安治理能否取得效益的关键所在。由于力量的分散和组织能力的相对缺乏,公众的参与并非顺理成章,而必须依靠政府及其警察的组织、协调,以整合社区公众的力量,发挥社区公众的作用。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公共精神”。公众参与治安治理必须使其意识到:作为社区成员,社区治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诸多治安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及其警察难以解决,自己有义务参与治安问题的解决。参与治安治理不是代替政府及警察,也不是简单的协助,而是作为主体之一共同解决治安问题。所以,公众在配合警察搞好治安管理和犯罪控制中除了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社区安全系数和心理满足外,亦能提升自己的公民观念[9]。与西方相比,我国社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普遍不高。社区公众的参与分为两类:一是动员性参与;二是自觉性参与。在我国,动员性参与一直是主要的参与方式,但这种参与方式的持久力不够,随意性较强,难以保持长久的效力。据托马斯•海贝勒2003年至2004年在中国沈阳、重庆和深圳的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38名市、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各级地方官员和140名经筛选出来的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程度普遍不高。比较而言,沈阳的社区参与程度最高,其中大部分人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员工,邻居之间相互认识,人们对国家的期望很高,党员在社会参与中占有较高比例;重庆的社区参与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人们对国家的期望明显小很多,党员在社会参与中的比例也较低;深圳的社区参与程度最低,原因是移民城市内部缺乏地域性联系,人们相互不认识,而且由于收入和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作为社会中间阶层的群体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生活态度[10]。虽然该项调查不能说明整个中国的社区参与状况,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传统中国是一种威权统治,在这种统治模式下,民众习惯于服从而不是参与,造成当前培养“公共精神”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际上,即便是在以邻里守望为主要方式推行社区警务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公众对邻里守望的参与热情也在下降。这说明,即使在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治安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我国,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官僚体制下国家力量效率低下和社会力量发育不足的现实难题,通过各种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区自我管理活动等,培养社区公众的参与精神,并使传统的动员式参与逐渐转化为自觉性参与。只有社区发育成熟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才能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并得以自觉自发地长期实施。

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路径设计

在治安治理实践中,我国一贯重视对治安治理社会资源的挖掘,注重发挥群众在治安治理中的作用。但从具体实践看,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社会参与治安治理在某些情况下意味着安全责任的转移,即本应由政府完成的维护治安的职责被转移到基层社区,这种做法从政治上和法律上受到质疑。从理论上看,政府在将治安治理的某些责任转移给市场化的组织后,可以集中精力于必须由政府完成的工作。但是,公共安全供给的市场化与私人化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政治合法性,另一方面则使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私人产品所固有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有公共安全富人化的嫌疑。因此,在社会转型中,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辅助力量,与政府协作提供公共安全可以弥补国家治理资源贫弱的结构性缺陷,但政府必须牢牢掌控治安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监督权,以弥补和遏制治安服务市场化与私营化的消极后果。其二,由于制度创新的缺失以及分散化的改革导致社会资源的整合效果比较有限。从全国来看,不少地方根据地方治理经验创造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整合机制,但作为常态化的制度并未系统性地确立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安治理资源的运用。的确,由于性质、权力内容的不同以及具体方法的区别,治安治理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发挥的空间和效果存在一些差异,这就需要用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制度进行整合,优势互补,以取得良好的治安治理效果。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分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力量和基层社区之间以警察为纽带,建立长期的协商沟通机制,将双方的力量有机整合;二是国家力量与市场化组织、基层社会与市场化组织之间以契约方式由市场化组织完成对公共安全产品的生产供给,为治安治理提供市场化的补充。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手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发动基层社区的力量开展治安治理。首先,这种模式坚持依靠国家现有的制度资源,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协调作用,使警务工作围绕着基层自治活动展开,避免了公安机关直接指挥带来的抵触和对抗情绪,也使居委会的凝聚作用有了充分的发挥。其次,这种模式根据不同情况通过方法创新充分挖掘基层社区的力量,即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化的保安组织,将公安机关的工作与小区物业、大型商贸城、娱乐场所、金融单位和重点企业等区域的保安工作联系起来,有效整合利用这些区域的治安治理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偿服务以及动员方式发动下岗职工、低保人员、退休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专门的安防队、义务巡防队,整合社区的人力资源。再次,这种模式坚持立足社区,根据社区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将社会矛盾与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以保证社区的稳定和谐,从根源上解决犯罪诱因,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及其对抗犯罪的能力。具体思路是:在社区外的公共空间,国家力量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资源和方法资源,继续提供公共安全产品,通过日常巡逻和案件查处,维护社会治安。但这种方法提供的是无差别的安全服务,仅仅靠政府及警察的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层次化的安全需求。对此,可以通过自治化和市场化两种方式予以弥补。自治化是在政府及警察的指导下,基层社区组建自己的力量开展治安防范。但这种传统方式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融入一定的市场化手段。如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治安治理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中,通过宣传、发动群众重组了324支共计1614人参与的义务巡防队负责社区白天的门栋(店)关照和义务治安巡逻。并在对传统的义务性群防组织人员结构进行调整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安防队、保安队、义务巡防队的建设。以每月由社区统一筹资发给适当报酬的运作方式,从社区下岗职工、享受低保的群众中挑选了520名年富力强者组成260支安防队。①更为普遍和可行的做法是,根据“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推行保安有偿承包安防责任制,即以契约的形式将局部区域的治安治理活动交给保安服务公司。当然,这种方式下,国家力量并非不再参与治安治理,而是通过定期的治安联席会议方式与社区代表、保安组织沟通协商,共同参与治安治理。事实上,在这种模式中,警察组织和社会力量无法割裂,社会力量参与治安治理必然需要借助于警察组织的各种资源,否则其合法性以及治理效果都将存在问题。这种模式涉及国家资源、自治资源和市场资源三个主体和指导协商、市场契约两种合作机制,其性质各不相同。政府及警察和社区之间是协商指导关系,而社区和市场化的保安组织之间是契约关系,为了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从目前来看,上述模式运行较好的社区代表有武汉市民意街社区,其具体做法是经费由社区收取、管理和监督,安保队的组建也由社区自己负责,派出所只对具体的技术进行业务指导,并对具体的责权利分配进行监督[11]。这种做法既避免了公安机关重复收费的嫌疑,又充分发挥了基层社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层社区存在差异,具体的治安问题也有其独特性,作为国家力量的警察组织由于其工作的普遍性难以深入了解和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作为社会力量的基层社区又缺乏警察组织所拥有的权威性治理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官方资源去解决所在社区的治安问题。合理的解决途径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双方通过对公共利益的考量、对自我利益偏好的修正、对具体目标方法手段的选取最终形成共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治安治理目标。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基层治安状况较好的社区,警察组织与社区往往有比较好的互动,这些社区可能没有正式的协商制度,但非正式的沟通与交流同样可以起到协商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协商沟通,代表国家权力的派出所与基层社区达成共识,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群防群治”理念的指导下,有效整合治安治理资源,形成科学的治安治理资源结构。这种资源整合机制运行的结果使得多元主体在治安治理中的关系出现多样化,凸显了治安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具体表现为由警察组织主导并以平等的地位与社区进行交流与协商,根据各自的价值需求达成治安治理目标上的一致。在目标的指引下,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具体的方法手段实现既定的治安治理目标,以维护社区良好的治安秩序,满足警察组织的职能要求和社区公众的安全需求。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铁路公安处管辖的成昆线中北段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初步走出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步入治安管理的良性轨道。对此不能满足现状,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坚决克服“小胜即满、小稳即满”的思想,积极探索适应成昆线治安实际的新路子,全面促进公安工作发展,不断提升维护铁路稳定、确保铁路安全、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

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胡总书记的要求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铁路公安处管辖的成昆线中北段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初步走出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步入治安管理的良性轨道。面对成绩,有些同志就表现出自满情绪,不思进取,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了。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探索适应成昆线治安工作的新路子,全面促进公安工作发展,不断提升维护铁路稳定、确保铁路安全、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

一、增强“五忧”意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比如:一是我国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优势的压力,长期面对两极分化的考验。二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冲突大量存在,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贫富差距拉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利益问题成为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致使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多,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

从**铁路公安处看,目前,队伍建设加强,铁路治安稳定,新机制成效显著,但是,与新任务、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说,还存在“五忧”:环境之忧、机制之忧、素质之忧、先进之忧、发展之忧。

(一)环境之忧

这里所讲的环境之忧,是指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给铁路治安稳定带来的影响。从成昆线所处的环境来看,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成昆线的治安稳不稳、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自身努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给**铁路公安处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的联系,主动争取它们的多方支持;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的联系,共同研判治安形势,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犯罪;主动加强与地方综治委、护路办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搞好护路联防工作,深化爱路护路宣传;主动加强与铁路站段单位的联系,加大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实现运输安全与铁路治安稳定同步发展,总之,我们要努力把劣势变优势。

(二)机制之忧

近几年来,**铁路公安处在成都铁路局、公安局的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过去的管理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公安处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管内的治安实际,制定了《货物列车破封定责倒查管理办法》、《旅客列车治安防控责任倒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适应治安管理实际的新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给**铁路公安处治安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初步走出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上级领导、旅客货主、职工群众“三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些成果虽然可喜,但是它还属于低层次的、初步的,距离公安工作本身和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勤务模式还不够规范,管理还属粗放型,警务运作还不够科学、高效;站车联防联控还有很多漏洞和薄弱环节,以地保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对基础工作的认识还相当肤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基础工作对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站周治安环境的治理过份依赖地方公安机关,没有实现“为我服务、主动出击”的战略意图;等、靠思想严重,爱路护路宣传还停留在粗放式、形式主义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做到入村、入户、入校、入企和抓住重点人群、重点地段、重点时间。因此,笔者认为机制创新在**铁路公安处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素质之忧

就**铁路公安处整体队伍素质而言,纵向比较近年来有较大的提高,横向比较差距甚大,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和上级领导的要求。总体表现为:实战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为民服务思想不牢,良好的队伍形象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具体到领导层面,突出表现为“五个不够”:一是头脑不够清醒,麻痹松懈,盲目乐观。有的同志在目前治安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在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下,自以为是、飘飘然。二是思想不够敏锐,反应迟钝,工作被动,对苗头性、倾向性的惯性治安问题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见怪不怪,任其发展。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回避问题,掩盖矛盾,怕困难,怕担责任,工作得过且过,不求过硬。四是心浮气躁,缺乏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五是工作不够到位,抓而不实,影响了实际效果。民警层面,突出表现为队伍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不高。

(四)先进之忧

从2007年的工作情况看,**铁路公安处无论从队伍建设,还是从业务工作的完成上,都走在了全局前列,受理治安案件441起,较去年下降35%,危行案件2l起,较去年下降53%,没有发生因治安问题引发的行车事故;2007年,立刑事案件526起,较去年下降36%,其中立货盗案件159起、旅财案件140起,分别较去年下降86%和23%,货赔数仅产生109万元,较去年的358万元下降70%。从**铁路公安处来看,这是历史最好成绩,从全局来讲,全年实现了从被动防范向主动防范转移的战略目标,**铁路公安处的成绩得到省、部、局及沿线党政领导的认同和赞扬。但是赞扬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存在的问题,看到我们的站序无论与成都、重庆、贵阳处比都有差距,与提速局比差距更大。:

(五)发展之忧

分析**铁路公安处面临的治安形势、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不难发现我们既面临人力、财力等的实际困难,也面临着公安工作任务量不断加大的矛盾。一是警力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经费保障不能完全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公安工作发展潜能不足。虽然**铁路公安处着力打造“防控体系、破案攻坚、情报信息”三大品牌,但是品牌效应还不够好,品牌优势还不够明显,而且继续向上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明显不足。三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应倡导每个单位、每位领导、每位民警都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行家里手”,并及时总结推广,发扬光大。

二、实行“六个”坚持,提升管理能力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3篇

一、队伍管理和基础建设显著加强。市局领导对办公室工作极为重视,配齐配强办公室领导班子,改善办公条件,优先为办公室每位民警配置了一台电脑,并以全市公安局长会议的规格传达贯彻全省公安办公室、指挥中心主任会议精神,局领导亲自进行动员部署。市局办公室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重新修订公安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和公文格式细则,深入各地组织公文写作、公安保密、档案管理、公安宣传培训讲座,加强了对各地公安办公室工作责任目标的考评和指导。同时积极发挥办公室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充分调动党员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坚持每月学习制度,带头遵守“五条禁令”,带头做好民警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带头查摆问题、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带头严格执行内务条令、保持内务整洁,队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20__年以来,市局办公室先后被评为20__-20__年XX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20__年度XX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表扬单位等,并在20__年度全省设区市公安办公室工作评比中获得调研工作第2名、保密工作第1名的好成绩。

二、以文辅政作用发挥较好。办公室将以文辅政、当好参谋助手作为首要任务,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全面掌握敌社情和公安工作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参谋建议,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类文稿的草拟、审核把关及会务工作。一是及时收集掌握敌社情动态,每月进行一次社会治安状况分析,每季度、半年和全年进行综合分析。二是办好《XX公安简报》正刊、调研专刊和增刊。20__年以来共编发正刊39期155篇、调研专刊54期127篇、增刊5期5篇,及时总结交流各地的工作经验和特色做法,其中被公安部《公安工作简报》采用1篇,被省厅《福建公安简报》采用18篇,被省厅《办公室工作通讯》采用7篇。三是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严打整治斗争期间,注意收集掌握斗争进展情况,共编发严打快报75期75篇、夏季百日会战专刊8期8篇,起草严打工作意见及汇报总结材料20余篇,并认真做好严打战况统计工作,有力地服务了全市严打整治斗争的顺利开展。四是加强公安综合信息报送工作。共编发XX公安信息专报件308期(条)、正刊25期268条、增刊36期、呈阅件13期,信息上稿数列市直部门和市政府成员单位前茅。五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了《XX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建议稿),提出构建“265”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思路,同时做好省厅下达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强警课题的调研任务,形成了1个主课题报告和6个子课题报告。此外,积极参与全市公安机关行风评议工作,起草了XX公安警务公开语音查询、移动手机和网上查询系统工作文本,经办公室修改的经验材料中,从优待警经验参加公安部苏州会议交流,遏制民警违法违纪经验被公安部纪检监察简报采用,派出所创满意经验被公安部工作简报采用。

三、公安调研工作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办公室积极投入全国公安机关“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以《XX公安简报》调研专刊为阵地,开辟大讨论专栏,抓好省厅、省警察学会、市委政法委、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下达的调研课题

论文的组稿、编辑、修改、推荐工作。两年来,共编辑推荐调研文章135篇,先后有142篇次被市级以上刊物采用和在研讨会上获奖,其中《公安研究》刊用6篇,《公安大学学报》刊用1篇,《人民公安报》(理论版)刊用1篇,《中国刑事警察》刊用2篇,《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刊用15篇,新华社福建分社《政法参考》刊用1篇,并有25篇次入选公安部办公厅《调查报告选编》、市人大《XX人民政坛》、省警察学会《优秀论文摘萃》和《警察论文集》,在省、市组织的各种论文评选活动中均获得好成绩。市局办公室在调研工作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两年来共撰写调研文章12篇,均被市级以上刊物采用或在研讨会上获奖,其中倪义福撰写的4篇论文,分别被《公安研究》、《公安大学学报》、《中国刑事警察》杂志、《福建公安简报》调研专刊和公安部办公厅《调查报告选编》等刊物采用10篇次,并有2篇获省警察学会论文研讨会二等奖、2篇分获市政法系统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1篇获XX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张栋荣撰写的2篇论文,分别在《公安研究》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表,并有1篇获省警察学会论文研讨会三等奖。肖文禄撰写的2篇论文,分别被《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市委政法委《政法调研》采用,并有1篇获市政法系统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4篇

2012年,广西梧州市藤县公安局在藤县县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深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年”、“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年”、“民警教育训练年”活动,以绩效考评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和谐稳定。突出表现在:

一、维稳安保工作出色

2012年,藤县辖区因征地拆迁、库区移民、涉军群体等利益诉求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敏感案(群体)多,非正常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全县社会治安复杂多变。但藤县公安局不弃不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强化措施,迎难而上,真抓实干,顽强拼搏,严防死守,扎实做好各项维稳安保工作。全年共收集情报信息512条,县委、县政府据此研判化解赴邕进京非正常上访苗头56起,化解集体越级上访苗头79起,成功化解54起苗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维稳安保工作任务,实现了“七个不发生”工作目标,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高度肯定。

二、护航藤县经济社会发展坚强有力

为促进县城经济发展,藤县公安局围绕“富民强县”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更加主动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公安机关服务发展排头兵作用得到有力地展现。藤县局实行警务室延伸到园区,警力直接跟踪服务项目,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处置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大力整治周边社会治安,及时严厉打击阻挠破坏重大项目施工不法行为,全力为工程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2012年,全局共组织300多警力开展大规模接访、下访活动80多次;共查破抢劫案件7起,抢夺2起,盗窃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多人,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有力地确保了西气东输、南广铁路、贵梧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突发性、处置妥善得当

藤县公安局不断累积经验,改进不足,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处置突发性、的工作预案,推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强化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准备,时刻保证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行动、果断处置、成功化解,坚决把事件和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先后成功处置了“2012.6.12”?鹘?虼蚣芏放故录?ⅰ?012.9.15” 藤州镇医疗纠纷、天平镇阻挠西气东输施工等。同时,藤县公安局将处置关口前移,配合党委政府在北京、广州、南宁、桂林设置了应急处置工作组,扩大工作防线,成功化解了多起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

四、打击各类刑事违法犯罪能力稳步提升

2012年以来,藤县公安局相继组织开展了春季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春季百日行动”、侦查破案“百日大会战”、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禁毒禁赌”、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严密防范涉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三电”犯罪、涉枪、涉毒、涉赌等各类刑事违法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立刑事案件3132起,破获1633起,破案率为52.14%。抓获作案成员638人,其中依法逮捕510人,抓获逃犯101人。与去年同期立刑案3017起、破1355起,破案率44.91%相比:总刑案减少115起,下降3.81%;破案数增加278起,上升20.51%;破案率上升7.23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共发生命案17起,破16起,破案率为94.12%。全年共破获“两抢一盗”案件1134起,破案率为49.87%,破案绝对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多145起,破案率提高6.05个百分点。共破获案件103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14人,逮捕犯罪嫌疑人60人,缴获各类共6370.9克。共立经济犯罪案件86起,破获48起;移送46人;收缴假币81070元,收缴假发票4174份。

五、社会治安管理安全有序 [论文网]

2012年以来,藤县公安局积极组织开展清剿火患“零点”行动、消防安全保卫战、娱乐场所清查行动、民爆检查、交通道路车辆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县社会治安管理安全有序,实现了全年安全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县共发现受理治安案件10814起,查处9886起,查处率为91.42%,查处违法人员3094人,其中治安拘留630人,罚款1857人,警告109人,其他处理516人。与2012年同期受理治安案件10440起、查处9567起、查处率91.64%相比:受理数增加374起,上升3.58%;查处数增加319起,上升3.33%;查处率下降0.22%。

六、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藤县公安局坚持以严打开路,实行严管严治严控等工作措施,积极组织开展打击扫除黄赌毒、打击“三电”设施违法犯罪、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先后成功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一批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维护了全县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全年全县共查处黄赌毒案件1202起成员2444人,其中查处599起1546人。与去年同期查处案761起成员992人相比:查处案减少162起,下降21.29%;查处涉赌人员增加552人,上升55.85%。发生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案件与2011年相比分下降23.66%;破案上升18.75%。

七、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

2012年,该局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全县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投入资金18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全局22个执法场所规范化改造,全面实现了办案与办公物理隔离、执法办案全程录音录像、执法办案网上流转等等,为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迎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入资金32万元,成功创建了一级机要室;投入20多万资金,完成了太平、藤州等乡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试点工作;从2008年开始建设的新“三所一中队”,在经费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副县长林峰同志亲自到自治区争取中央财政拨款500万元投入,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并于2012年6月28日竣工并实现搬迁,使藤县监管水平得到新提升;此外,藤县公安局新指挥中心大楼的建设用地已落实,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八、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2年以来,藤县公安局紧密结合“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组织开展了民警违反“五条禁令”问题集中整治、“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队伍纪律作风整顿“百日活动”和“教育训练年”活动,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提高民警警务技能,提升公安机关“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民警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为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2012年7月,全局调整、交流、充实

了78名室所队领导,一批年轻优秀的民警走上领导岗位,基层所队领导班子的组织能力、工作活力、年龄结构、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严格落实民警公休假制度,切实调动了民警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

九、公安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塑造新时期藤县公安新形象,藤县局进一步健全宣传工作机制,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媒体平台,投入近20万元在藤县电视台创办《藤县警事》栏目,积极推行网络警务战略,强化宣传警营文化活动。全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2264篇,其中一类稿1篇,二类稿件780篇,三类稿件1373篇,与2012年同期相比,多1459篇,上稿率提升181.25%。在三访三评”大走访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春季百日行动”、侦查破案百日大会战等重大宣传活动中,上稿1612篇,在梧州市公安机关新闻上稿排名第一。公安微博发稿683篇;相关论坛发文、回复、发帖1230多篇。组织大规模深度宣传报道、专题报道20多次,开展警营文化活动60多次,开展系列“交安知识乡村行”和“交通安全教育” 培训活动30多场等等,声势浩大,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活动,有力地塑造了良好的藤县公安形象,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2012年,藤县第三季度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综合得分排在全区114个县(市、区)的68位,同比上升了30位。

十、绩效考评工作助推公安事业新跨越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夜市;合作治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61

日落而出,夜深而息。作为夜间从事商业活动的市场,夜市成为城市经济的一种独特类型。它不仅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的水平,更是该城市自身文化传统和居民习俗的重要体现,已成为城市经济框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受益者,夜市凭借自身物品廉价、物种多样、方便快捷等优势,在城市经济中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的扩招和扩建,高校师生数量不断增加,夜市也逐渐蔓延到大学周边,成为一道独特的大学风景。大学生作为夜市的主要消费群体,与夜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夜市以衣、食、娱乐、生活用品等类的商品交易为主,满足了大学校园生活的基本需要,给大学师生和附近居民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日益膨胀的夜市也衍生出许多治理难题,给大学周边的卫生环境、治安环境、生活秩序等方面都带来了不良影响。虽然,大学周边夜市是政府部门的管辖内容,但由于该类夜市处在政府、大学、社区三者交叉地带,夜市问题仅凭政府之力,难以有效解决,甚至出现夜市越治越乱的局面。为探寻大学周边夜市的善治之路,从合作治理的思想出发,以济南大学周边夜市(以下简称为“济大夜市”)作为研究典型,分析政府主导下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学周边夜市合作治理新模式。

1夜市研究现状

从理论上说,夜市经济活动与秩序的管理是城市政府的职能之一。管好夜市理应是政府的责任。传统政府理论也认为,政府是公共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思潮及其实践,试图突破传统政府理论的局限,在公共产品生产领域把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也引入进来,从而打破政府的绝对垄断地位,实现公共产品更合理、更经济的提供,这一努力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又兴起了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公民社会组织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重要治理主体,一种良性的治理结构,需要不同治理主体的合理分工、合作努力,不同主体要形成一种良性的“伙伴关系”。[ZW(]周红云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基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ZW)]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在2014年3月的“两会”上,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相关内容再次被提上议程,并进一步提出了政府应“简政放权”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正在向多元主体治理的方向迈进,合作治理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市场管理研究的深入,专门针对夜市的研究也逐渐成形。但对于夜市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夜市餐饮、食品卫生视角。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开始对夜市问题、夜市规划、建设方向发展等课题进行研究。如,关于长沙夜市的研究就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沙夜市集中地段的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内容涉及居民的环境意识、居民对夜市与环境的认识、政府对夜市环境的治理力度等方面。调查目的旨在构建环境更加优美的夜市新形象。[ZW(]卢莎,刘亚利,张若萌长沙夜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2)[ZW)]在清华同方等数据库中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夜市经济的研究论文成果发现,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很少有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对夜市进行的研究。

我们的夜市研究主要从大学周边夜市入手,以济大夜市为例,对大学边上夜市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治理展开相关性研究。具体而言,通过选取济南大学西校区住校师生、济大夜市附近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对济大夜市集中整治前后的公众态度进行跟踪调查,跟踪调查过程中共发放655份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为6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2%,同时,从中随机抽取55名被调查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访谈,搜集对于夜市问题或夜市整治效果的看法和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和街头采访,在运用SPSS20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比济大夜市问题在集中整治前后的公众态度变化程度,结合实地观察,探寻济大夜市问题的有效治理路径。

2济大夜市概况

位于济大夜市以西的后龙小区是济大夜市产生的重要因素。后龙小区原为后龙村,是济南市西南部一个拥有一千八百余人的城中村。原后龙村占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济南大学的建立,以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被征用,政府仅仅以文件的形式将享有集体土地的农民变成非农业户口,后龙村也建设成为后龙小区。目前,后龙小区占地398余亩,耕地仅有60多亩,人均耕地更是不足01亩,耕地稀缺,导致农民选择其他收入方式,加之济南大学师生数量庞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学周边摆摊经营,形成了济大夜市的雏形。伴随着济南大学扩建、扩招,济大夜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最初在1993年的时候,济大夜市的规模还只是零星几个摊位,所卖物品种类也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服装。后来在济南大学师生需求的带动下,摆摊的人逐渐增多,所卖物品种类也逐渐丰富。到2000年济南大学合并后,济南大学在校学生达到3万多人,教师3000多人,如此大规模的师生数量,进一步促进了济大夜市的发展。如今的济大夜市集中于济南大学西校门外的人行道上,以新西门为中点,向南向北分别绵延近1公里左右。济大夜市正常的营业时间是从17∶00至22∶00左右,消费者多为济南大学在校师生以及附近居民,据调查,济大夜市存在固定摊位数大约232个,其中食品类占203%,衣服饰品类占534%,日用品类占263%。由于济大夜市存在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2014年6月,济南市七贤街道办事处针对济大夜市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整治后,济大夜市摊主拥有了相对规范固定的摊位,统一的绿色帐篷,这都让济大夜市变得更加规范整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现整治后的济大夜市虽然表面上有所改观,但实际上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3政府集中整治效果分析

为透彻分析政府集中整治的效果,选取夜市环境问题、夜市治安问题、夜市交通问题、夜市食品卫生质量四类主要夜市问题以济大夜市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调查,对比分析政府对济大夜市集中整治前后,以大学师生和附近居民为代表的消费者对夜市问题的态度变化,进一步探索夜市治理的根本出路。

31夜市整治前后,公众在环境问题上的态度对比

济大夜市环境污染问题,是在其运营过程中暴露的显著问题之一,是夜市治理的首要困境。治理前的济大夜市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垃圾污染三方面,通过调查去夜市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我们了解到有将近一半的消费者认为济大夜市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固体垃圾污染,其次是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且噪声污染与空气污染两者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多。造成固体垃圾污染严重的原因,应是与夜市摊位的分布状况和夜市巨大的人流状况有关:济大夜市多为餐饮类经营摊点,此类经营容易产生食物残渣、一次性餐具等固体垃圾,加之处于济南大学新西门附近,来往消费人群密集,易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另两种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和固体垃圾污染的产生原因类似,其中噪声污染多半来自来往频繁的消费人群和经营者叫卖产生的嘈杂声,空气污染则是由于烧烤等餐饮类经营活动产生的油烟和随地乱扔的食物残渣带来的恶臭。在采访中很多人都提议政府部门要大力治理夜市的环境。生活在后龙小区的王大妈就给我们这样说道:“俺生活在这儿好几年了,夜市环境污染问题治理过好几次了,但都是一时的,政府不加大力度整改,我们有什么办法,只能忍着,习惯了……”从王大妈无奈话语中,我们不难体会环境污染对于王大妈生活的危害之大。所以,要想让人们生活的称心如意,就必须加大力度地整治夜市环境污染问题。

如今的济大夜市已经在政府集中整治中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改观:在规范化方面,夜市摊位使用了统一的绿色棚子,并且添加了统一的节能灯;在卫生方面,使用定期评分评比制度,每星期进行一次打分,每月进行一次奖惩,对于得分前十名的摊位予以金钱奖励,后十名的摊位予以金钱处罚;此外,每一摊位也配有垃圾桶和打扫卫生的工具。但是,在这种纯政府管理的背景下,济大夜市的环境状况真的有所改善吗?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的态度变化跟我们的预想出入很大,大多数人觉得政府“大张旗鼓”的整治效果一般,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夜市环境问题没有改善(参见图1)。

结合实地观察,不难发现,虽然对夜市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但是夜市环境仅是表面改善,实质未变。举例来说,夜市固体垃圾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小吃摊附近,这种问题更加明显,改“餐摊”为“餐车”本应改善了环境状况,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遵守,“餐车”离开后,仍然是垃圾遍地。此外,单纯依靠政府管理,短期效应明显,维持难度加大,各类群体间利益冲突明显。在实地采访中,一名管理人员这样说道:“很多的摊主会和我们打游击战,比如在餐车问题上,我们规定凡是卖食品的都要统一使用餐车。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员推着三轮车卖食品,我们一来检查,他们就走了,所以也很无奈。”但是,在我们访谈到一位餐车摊主时,他却这样反映:“我们感觉很不公平,一开始说的凡是卖食品的都要在餐车内,我们接受了整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意。可是还有一些人直接设摊。这些人一般都是和管理人员有私交的。我们希望得到一个说法。” 所以,仅仅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夜市卫生环境治理,是很不彻底的,治理效果持续性不强。

32夜市整治前后,公众在治安问题上的态度对比

夜市治安状况与每一位夜市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们对夜市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良好的治安管理,是保证夜市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济大夜市未整治时,绝大部分消费者对济大夜市的治安状况并不满意。调查中,很多人也表示出对济大夜市治安的担忧。2014年,政府对济大夜市进行了集中整治,但据调查,六成多的消费者认为集中整治后的济大夜市,其治安状况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参见图2)。

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多人反映,集中整治后的济大夜市仍存在钱包、手机被偷甚至被抢现象。对此现象结合济南大学夜市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地缘因素出发,探讨了济大夜市治安混乱的原因。济大夜市位于城乡接合部附近,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有大量的流动人口聚集;再者,由于夜市没有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使得摊位冲突、扒窃、斗殴、酗酒滋事等现象多发,存在大量的治安隐患。政府部门在对济大夜市进行集中整治的过程中,将大量精力用在解决夜市环境、夜市交通、夜市商品等问题,并没有针对于夜市治安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仅是增派便衣警察进行巡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摊位冲突、斗殴、酗酒滋事等现象的发生,但是济大夜市的治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33夜市整治前后,公众在交通状况上的态度对比

集中整治前的济大夜市占据了济南大学周边的大部分街道,给大学师生和附近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调查中,多数人觉得集中整治前的济大夜市的道路是拥堵的,甚至有三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道路非常拥堵,仅有不到两成的消费者觉得道路畅通,不影响出行。

集中整治后的济大夜市,拥堵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有八成左右的人对济大夜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程度不是很满意,觉得拥堵状况依然明显(参见图3)。

当谈及拥堵状况的出现的原因时,某位大学老师讲了这番话:“你们问‘街道拥堵为何产生’,我想主要是源于‘济大夜市’并不是经规划而成的专门经营场地,而是自然发展的,依靠马路与两旁的人行道而成的占道经营型夜市。因为缺少了规划,巨大的人流与狭窄的市场经营空间产生冲突,拥堵现象便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结合实地观察,我们认为尽管目前济大夜市使用了统一的帐篷,并拉开了一定间距,但是摊位分布混乱无序,摊位间私自扩张情况仍然存在,给济大夜市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利于夜市交通状况的改善。

第三,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减少行政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比如说,在夜市地区,利用摄像头等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控地区治安。而且,可以发挥互联网在信息通报、情况交流方面的作用,创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网上互动平台,及时处理夜市上的商品纠纷,保障夜市消费者权益。

第四,要加强夜市的制度建设,使夜市治理有章可循。夜市治理是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是否规范。加强制度管理,一方面,可以促使摊主自觉遵章守纪,合理经营;另一方面,夜市消费者购买夜市商品时,会更加放心,一旦有利益受损的事件,可以利用相关制度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善于从我们中国自身历史文化传统里面寻找资源,汲取智慧。应该说,中国拥有几千年历史文明,我们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有与我们东方文化、儒家文明相适应的一些独特做法。比如过去在乡村里面,靠着乡规民约和传统道德,因地制宜地利用民间力量,就能很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这些社会治理的传统经验,我们要注意总结、注意挖掘,进而加以运用。[ZW(]高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要善于从传统文化汲取智慧[EB/OL].[2014-07-23].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3989461html[ZW)]

第六,政府部门应对夜市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这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意识,掌握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只有这样,夜市管理才能够达到科学化、法治化的水平,提高管理的效果。

42周边大学:夜市治理的辅助力量

夜市附近的大学,既是夜市产生的原因,也是被夜市影响的对象。现如今,夜市问题已十分突出,为了让其能够实现规范化,大学也有责任为夜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与夜市管理者应加强合作,为了夜市的整洁,大学可组织校内志愿者定期参与夜市卫生的清理和维护;为提高夜市经营者服务态度及夜市商品质量,学校可定期组织“我最喜欢的商家评选活动”,对夜市商家进行评选,并在校内公示。因为大学生是大学周边夜市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了赢得这一消费群体的喜好,夜市摊主会十分重视自己在大学生中的信誉,这可以对夜市摊主起到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为了缓解夜市交通压力,应在大学校园内适当增加超市的数量和超市商品种类,尽可能地满足大学师生的需要。为了夜市长久的发展,大学应倡导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夜市发展建言献策。大学作为城市发展的“智囊中心”,是政府夜市治理的强有力合作者。

大学师生作为大学的构成主体和夜市的主要影响主体之一,面对夜市所暴露的种种问题,也应积极地为其治理贡献力量: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先进群体,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自己做起,杜绝或者尽量不使用污染环境的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不随地乱扔食物包装袋和食物垃圾等废弃物,通过点滴小事,保护夜市环境。然后,要积极加强宣传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组织义务宣传队向夜市经营者们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夜市摊主的卫生知识常识。同时,加强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从而创造良好、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另一方面,大学教师群体,是大学总体学术水平的代表,是拥有着渊博知识储备的先进力量。面对身边问题丛生的夜市,应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运用自己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对大学周边夜市进行深入剖析,由表及里,从根源解决夜市问题。

43社区组织:夜市治理的协助者

社区组织是政府进行大学周边夜市治理的鼎力协助者。以“济大夜市”为例,济大夜市东侧的后龙小区管理部门,作为维护该地区秩序的重要力量,面对与小区紧紧相连的济大夜市,应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参与到夜市问题的治理中,并积极发挥其“桥梁”作用:首先,社区可以协助政府加强宣传工作,积极与夜市摊主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与经营中所遇到的困难。其次,社区可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夜市摊主经营竞争压力,降低“乱象”的影响程度。最后,社区可以设立消费投诉点,汇集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反馈给有关消费者,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学周边夜市附近的居民,作为社区组织重要的组成主体,其日常生活与夜市息息相关,所以,居民理所应当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夜市问题的治理: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监督检举经营不正规的摊主,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主张。并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保障权益,这样也能起到督促夜市摊主自觉合法经营。

44夜市摊主:夜市治理的参与者

夜市摊主作为构成夜市经济的主体,在夜市问题治理上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夜市问题治理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合作治理格局的重心。首先,夜市摊主要做到经营规范化。应当在得到当地政府部门许可的前提下,摆摊经营,不得“无证经营”。其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保护夜市环境而言,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经营结束后要自行打扫自己制造的垃圾;就夜市商品价格和质量问题而言,应做到价格不欺骗、商品无劣质、买卖讲诚信;就交通问题而言,夜市摊主要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在夜市规划的范围内进行买卖,不霸占道路,强行经营。就经营的服务态度问题而言,夜市摊主要做到热心、耐心、善心:热心地服务消费者;耐心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欺蒙、不强卖、不冷对消费者合理的售后要求,对消费者保持善心。最后,夜市摊主要积极接受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遵守夜市的规章制度。夜市摊主的经营意识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这需要我们政府、社区等部门的协同宣传和引导,从而让规范的经营理念深入每位摊主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周红云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基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

[2]卢莎,刘亚利,张若萌长沙夜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2)

[3]龚俊,杨廷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机制探析[J].人民论坛,2011(33)

[4]LW Turley,RE MillimanAtmospheric Effects on Shopping Behavior:a Re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9)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式下,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源及稳定农村治安的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总体形势是和谐稳定的。但是,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人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下面,就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当前影响农冲翎啥稳定的主要问题

(一)各类矛盾纠纷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个体或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于邻里关系和田边地角、地界、沟渠和宅基j也等琐事引发的。由于这类矛盾纠纷是常见性、多发性的,如果不及时调处很容易造成积怨加深,矛盾激化,甚至引发恶性刑事案件。二是农民个体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于土地承包、税费征收等原因引起的。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隆,农民争地现象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农村矛盾的中心。三是农村集体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她征用、环境污染等方面。特别是随着城镇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征地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二)干群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因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的矛盾。二是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少数村因为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斗争而产生选举矛盾,甚至大动干戈。特别是有的村干部为选举拉帮结派,滋生敌对晴绪。三是村民与其他政府机关干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因税费征收等问题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些现象近年来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三)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各类侵财案件高发。二是各类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三是治安案件发案较多。特别是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的发案居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而且,偷鸡摸狗等案件时有发生。四是涉农经济犯罪危害巨大。

二、当前农村不稳定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当前,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人,大多青壮年男性涌人城市打工,农村年龄结构失衡,导致村干部年龄偏大,工作没有积极睦。正是由于村委会和党支部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才造成不少村风气不正,治安混乱,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村群众思想意识复杂多变。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意识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实化。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很多农民产生了不平衡心理,于是就出现了不少“钉子户”和“刺头”。

(三)基层基础工作不到位。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不少地右还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上、形势上,各利!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中唱“独角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改观。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法律知识还比较匾乏,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

三、做好当前农村稳定工作的建议

(一)极积极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好农村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点多、线长、接触面广的工作优势,以派出所和农村警务区依托,各警种分工合作,在驻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教育、土地、工商、司法、法庭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做好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干群矛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要把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用发展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发展来化解多年的积怨,用发展来密切警民关系,不使小矛盾演变为大矛盾。

(二)积极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要做大做强农祠}j}出所和农利警务责任区。把派出所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充实警力,加大投人,完善机制,真正把派出所建成维护农村稳定的第座平台。要为责任区民警配备}l要的交通工具、办公设施和警用装备,明确责任区民警的职责,真正把农村警务责任区打造成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层基石。二要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要积极争取各乡镇党委的支持,加强丰打台保会建设,将抬保主任的工资纳人镇级财政保障,解决治保主任的后顾之忧;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通过建立户户联防的形式,共同防范违法犯罪。三要加强技防建设。大力推广安装镇区动态监控系统、厂企内部动态监控系统、重点场所区域动v监控系统,并实现与派出所监控中心的联网;要大力推广安装报警器、远红外线报警器等技防设施,全面提高农小月台安防控工作的现代水平。

(三)深人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一要严厉打击各类侵财犯罪。要严厉打击盗窃农业机械、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设施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好农民种地的积极陛。二要严厉打击农村的霸痞违法犯罪。要结合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农村的村匪路霸,决不能让其逍遥法外,为害一方;要严厉打击各类流痞犯罪,重点抓好城镇镇区和城乡结合部等治安复杂区域的管理,用足用活劳教等手段,打击和震慑流痞违法犯罪。三要切实加强农村治安管理。要针对农村因琐事引发的治安案件多的特点,教育与处理并重的方针,注意方式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案件的处理过程变成教育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过程,变成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隔阂的过程。要加大对治安混乱场所、区域的整治力度,防止出现黑点和盲区。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7篇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分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进步熟悉,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治理,以“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为南汇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二、工作要点:

1.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教育局各职能部分的安全工作职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要按照岗位要求,把工作职员履行职责的情况纳进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继续开展责任签约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校(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明确分管副校(园)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等在安全治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治理和教育的责任。聘请学校校外法制副校长,开展对学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参与学校的安全工作。

2.完善各类安全制度、专项预案

教育局将制订12项安全治理制度、18项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局安全工作实用手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各类安全治理制度、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治理。

3.加强宣传教育,进步安全治理水平4.认真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检查工作

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分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检查工作。会同公安在学校门口及周边安装监控系统,有效防范校园周边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发挥学校人防、技防和物防的综合功能,加强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室的督查,防止食品中毒及传染病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校车的治理,严格执行“校车证”制度,继续抓好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未办理校车证的车辆、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题目及车辆“超载、超速”题目。要配合做好“自有校车同一标识”工作,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要做好消防等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要在区综治委的领导下,在区周边的协调下,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分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要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食堂、厕所、消防等设施和条件。要指导农民工子女学校认真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五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校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的各项要求。

5.扎实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要深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做好第二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申报工作。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切实推动和加强学校安全治理和教育工作。

6.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

要强化安全生产治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强校舍、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确实保障安全使用,遇重大险情及时上报有关部分。要加强企业日常安全治理,组织阶段性专项安全检查。要继续做好教育系统闲置房、场所租赁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做好校办企业厂长(经理)、安全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复训工作,填写好职工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卡,签约好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特殊工种操纵职员必须持证上岗,对特种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7.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研讨、交流活动。

分两个层面。区级层面开展到兄弟区县学习、取经活动,以及日常的交流、研讨活动;校极层面由片组长组织,定期到安全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参观、交流、研讨活动。开展区安全工作论文评选,食品卫生健康教育教案评选,食品卫生知识竞赛,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论文集》。

8.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出台《南汇区学校安全、卫生治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南汇区学校安全、卫生治理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南汇区学校安全、卫生治理工作考核细则》,做好安全工作的总结、考核、评选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年度考核、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衡量指标之一。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 高校校园 治安综合治理 保卫工作

高校是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场所,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完成“培养人才”这个中心任务的重要保障。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加之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严峻形势对学校的影响,当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深入持久地开展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的放矢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学校稳定的育人环境,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自1991年2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后,1996年11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由此可见,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当前部分高校及其领导同志在学校整体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忽视治安综治工作的倾向。而且,广大师生的治安综治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学生们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意识,因而,校园内经常发生师生的财物丢失、被盗、被骗及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和损害的事件。

(二)学校后勤管理与治安管理脱节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学校后勤工作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学生宿舍管理归属后勤处。近年来,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为了节约开支成本,往往低薪聘请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虽然,学校里后勤服务人员配备齐整,但他们因收入较低,工作热情不高。特别是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看似不少,但他们基本上只管打扫卫生,对宿舍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不强,很少过问进出学生宿舍的人员,加之学生对陌生人进入宿舍也缺乏应有的警惕防范之心。所以,后勤管理未能与治安管理有效衔接,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往往为不法分子所利用,造成不应有的财务损失。

(三)校园周边存在较多的治安隐患

当前,校园不可能切断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学校有形的围墙难以发挥固守校园安全的作用,校园内外环境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日趋复杂,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成分。近年来,随着校园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开展,使大量民工长期居住在校园的工地内;校园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校园周边以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网吧、餐馆、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厅等场所的大量存在,经常通宵达旦地违规营业,这不仅侵害了青年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在客观上也使校园周边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

(四)学校对治安综治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各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但在治安综治工作中的投入则明显不足,表现为学校从事治安综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严重缺乏,即使是担当学校治安综治工作骨干的学校保卫部门的专职人员也存在明显的数量不足,即使有的学校看似专职人员不少,但实际上大都为低薪聘请的安保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加之学校在治安综治工作方面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更使校园的物防、技防的设备跟不上急速发展的社会形势。

(五)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建设有待完善,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到位

当前高校都建立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综治委,而且学校主要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大都在这一机构中,但因为基层单位基本上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即使有对应的机构也大都是徒有虚名,看起来,各基层单位都签署治安综治工作责任书,但实际上责任迫究并没有真正同各单位的个人考核、奖惩及晋级挂钩。所以,学校综治委在很多时候实际工作的开展很难深入到师生中去。因此,学校治安综治工作的群防群治网络没有真正形成。

(六)校园综合治理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校园治安综治工作,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合力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动员大家齐抓共管,才能收到治安综治工作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高校认为校园治安综治工作就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专职工作。尽管学校保卫部门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学校治安综治工作的骨干,但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诸多问题解决,仅靠一个保卫部门来应对显然是不行的。由于当前高校师生员工在校园治安综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并未得到充分调动,因此,高校治安综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路初探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进一步健全机构,使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学校党政领导应该进一步重视学校治安综治工作,要把它作为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治安综治工作纳入学校主要议事日程、日常工作中,切实构建治安综治工作责任制网络和防范体系。学校党政一把手应亲自主抓治安综治工作的专项问题及重大疑难问题,认真听取职能部门的意见,对学校治安综治工作规章制度的修订进行把关。

其次,强化治安综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基层治安综治组织的力量。高校要设立由党委书记任主任,主管副书记或副校长任副主任,由各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任委员的治安综治委员会领导机构,各基层组织和部门成立治安综治小组或治保会,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治安综治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签定综治承包责任书。切实使治安综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工作件件落到实处。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各部门领导抓综治工作的意识,确保学校各项综治措施的全面落实。

再次,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进治安综治工作的开展。各级单位要签订责任书,完善了两级责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以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学校要把治安综治工作的制度与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起来,实施“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把治安综治工作与单位或个人的评优提职晋级挂钩,对治安综治工作中出现重大事故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在若干年内不能晋级、评职和提职,保证治安综治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权威和作用。

(二)加大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作用

学校治安综治工作维系着广大的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而广大的师生员工也蕴藏着维护学校治安、推动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既是搞好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真正依靠力量,又是校园治安综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充分发动和动员学校各部门和各单位员工的力量,对学校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防范机制。学校要切实做好人的教育工作,做好物的管理工作,做好门的守护工作,使防范工作能够切实地落到实处,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环境。

高校要适应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新形势,重视大学生在校园治安综治工作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学生中的党团干部和班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校园综治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组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教育和安全教育以提高广大学生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参加到校园治安综治工作中来,成为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生力军。

(三)配合地方各级机构加强整顿校园及周边秩序,优化育人环境

高校治安综治工作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治安综治工作的开展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必须依托社会力量。因此,高校要经常依靠地方政府的各级机构对校园周边进行治安集中专项整治。一是配合工商、市容、卫生监督部门对校园周边随意摆摊设点的行为加大整治力度;二是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要重点进行整治;三是加强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力度,保持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四是强化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对易发案的重点部位要加强巡逻控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四)切实加大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提供物质保障

现代犯罪已走向高科技和智能化,要治理犯罪必须有高素质的人员和设施。因此,高校要真正搞好治安综治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校园治安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使校园治安综治工作有人治、治得住;其次,要切实增加治安综治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校园监控报警服务中心,以学校保卫部门的值班室、监控中心和校园机动护卫队为主体,配合学校宣传、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部门,构建校园预警应急处置工作网络。通过加强物防和技防,在防范上下功夫,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再次,学校从事专职保卫工作的同志也要不断研究治安综治工作的规律性,从队伍建设、治安防范制度的构建、综治信息网络建设及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等各方面开展研究,切实提高治安工作的针对性,保障校园安宁。

(五)高度重视校园保卫部门建设,努力提高保卫干部的整体素质

高校的保卫部门是校园治安的主管部门,在校园治安综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打击违法犯罪、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中,保卫组织始终处于第一线,是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效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校治安综治工作的成效,这是其他任何部门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领导要关心和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业务建设,切实加强队伍的管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保卫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依法办事;熟练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并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治安形势,大力探索解决高校治安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联防联治;治安保卫;一体化;应用

海洋钻井公司机关总部和桩西生产基地分处东营开发区和临港开发区内,辖区周边社会环境复杂,给公司的治安保卫工作带了冲击和挑战。结合油田治安保卫一体化建设的新形势,在扩大和深化“联防联治”上下工夫,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环境,为公司生产经营建设服务。

“联防联治”主要是公司辖区内公司单位和人员在突发治安消防稳定事件时,在信息受控、常态沟通、高效防范、预警有序、力量整合等方面得到及时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治安事件损害扩大化,保障公司和职工权益。“联防联治”关键在“联”,结合公司实际,具体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完善公司所属单位的“内联”措施,形成反应机制常态化,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二是深化公司与滨海局滨东分局各部门及公司辖区内治安派出所的“外联”渠道,强化并丰富承载形式,提高处置各类治安稳定事件的能力。

1.深化“内联”,夯实治安保卫基础

1.1完善内部联防联治领导体系

借鉴联防联治工作中取得的经验,以油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管理范畴延伸为契机,深化公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责任主体,重新梳理各单位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职责,突出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大案件防范、责任追究、一票否决等制度落实,为有效开展公司联防联治工作奠定坚实组织保障。

1.2建立有效的内部稳定信息采集渠道

分级建立治保信息员制度,强化各单位治保信息月度、季度上报制度,在信息摸排上,及时掌握各个时期诱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和成因,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认真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为公司党委决策提出建议、当好参谋。

1.3重新划定单位治安消防保卫工作管片范围

根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原则,统筹规划公司内治保工作防范辖区,明确治安消防保卫责任区,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在具体责任落实上,首先做到“分”,即:由公司治安保卫中心牵头负责,明确各单位治保工作管片责任,要求各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并自行对责任分解。其次做到“合”,即:在各单位明确管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海洋钻井公司应急预案》、《特殊群体人员稳控工作应急预案》、《海洋钻井公司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海洋钻井公司火灾爆炸应急预案》,各单位成立治安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和民兵应急分队,有针对性开展集训演练。

1.4建立常态化、密集化巡逻机制

治保中心制定详尽的巡逻巡查流程,坚持24小时不定时巡查,特定时期实行领导和一般干部“双岗”带班制度,采取机动和徒步巡逻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每天不少于2次的巡逻检查,提升了全公司治安保卫“人防”水平。

1.5强化公司辖区内部技防联控力度

公司充分发挥“技防”优势,增加电视监控、红外线监控布点30余处,确保公司监控覆盖率。严格监控人员上岗培训、规范交接班制度、资料留存制度,提高了公司治安防范智能化水平。

2.完善与滨东分局及相关派出所“外联”,为治安保卫提供支援

2.1发挥公司莱州湾警务室和桩西前线警务室作用

发挥公安警务室在公安和企业联防联治中的纽带作用,紧密衔接公安、企业联防联治力量,发挥以派出所为指导、快速高效处置为目标的新型警务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在公司辖区内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公司警务室纳入油田东片区和海港油区警务协作区,既缩短了接处警时间,提高了出警的到位准确率,达到了“纠纷联调、维稳联管、治安联防、整治联动、舆情联控”的良好效果。

2.2促成并推动滨东分局辖区治安消防工作常态化互动机制

滨东分局辖区共包括海洋钻井、胜东社区、胜大集团、测井公司、胜利医院、东辛采油厂等兄弟单位。各单位治保管理经验各有所长,为更好发挥“外联”作用,制定了治安消防保卫工作“月度例会”制度,由滨海局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每年分别在辖区二级单位轮回召开“月度例会”。通过该例会制度,公司治安消防工作与上级主管部门形成有效互动,扩大了联防范围,与辖区各兄弟单位也建立了紧密联系,扩大公司“外联”范围,提升了业务水平。

3.联防联治的有效衔接,在公司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3.1深化了综合治理统筹管理能力

开展联防联治工作,实行综合治理,整合统一各系统、单位治安防范的力量、方法和优势,形成维护公司社会治安稳定合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分析、发现和及时制止各种违法犯罪苗头,公司持续保持了“零发案”的良好态势,实现全年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火灾、无内部职工犯罪、无集体越级上访、无人员参与“”事件。

3.2保持了内部治保队伍临战状态

联防联治工作增进了公司治安保卫力量的业务交流和相互促进,通过不断完善的各项治安保卫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应急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结合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公司每年至少组织开展治安反恐演练3次,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演练1次,保持了较好的队伍临战状态。

3.3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治安案件发生

以建设治安保卫一体化为契机,不断完善联防联治工作,保障公司治安保卫备勤出勤率,治安稳定环境明显变好,有效地制止和打击了盗窃、打架斗殴、涉黄赌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仅2014年,相继配合公安处置案件10次,内部24小时备勤巡逻值班720余次,机关门卫接访登记2600多人次。

3.4消防安全管理更加有力

公司消防部门主动参与滨东辖区月度例会,力争公司消防管理与油田的总体部署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保持一致。通过主动与滨东辖区各兄弟单位的沟通和互动,参与兄弟单位消防演练观摩,学习了消防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完善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不足,提升了消防安全管理全盘监控能力,持续保持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重大火灾事故零的记录。

3.5有力保障公司各类重大活动开展

治安整治论文范文第10篇

刑事和解的文化之维

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研究

论转型乡土社会的司法策略

论中国传统司法的本质

法律评价社会面向的哲学思考

法律惩治道德越轨者之意义探究

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问题探析

司法沟通的语境、修辞与转换

调解考核制度的设计与功能悖论

A市B县检察院抗诉案件调查与反思

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座谈会综述

论反垄断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宪法性地位

公开民事裁判文书中个人信息的识别与保护

人民法院协调处理行政案件的实践逻辑与反思

关于加强整治新建城区社会治安的调研报告

司法受众之心理维度与信息公正之生成路径

论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构建

正义理念在中国传统儒学法文化的表达及其价值

纠纷解决的城乡差异——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法律社会学解读

关于法律必须被信仰的问题——兼评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走向权利的时代》的评析——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

司法如何保护婚姻——基于离婚案件二次现象的分析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羁押执行交付问题研究

转型之惑与实践之学——评李瑜青教授《法律社会学教程》一书

中国法社会学的理想图景——读郭星华《法社会学教程》

对象剖析与技术改革——传播学视阈下的司法公开方法论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的理论建构、制度设计与区域经验

法律儒家化的限度、价值冲突与预设——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司法近代转向与现代国家寻找——评《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向》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律师职业主义变革——评《律师、国家与市场》

冲突理论的脉络及其当代法治启示——基于冲突理论脉络展开的考察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结合N市检察队伍现状进行分析

公正司法的供需对接——案件质量评估工作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

法社会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自觉——兼评高其才教授的《法社会学》

法治中国的“西体中用”之道——读周大伟先生《法治的细节》一书有感

法官绩效考核制度中结案考核及其悖论——以J市基层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为例

法律与文化互动的三点思考——以传统儒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关系为切入点

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与人民法院形象塑造——关于人民法院社会形象的调查分析

司法公正公众认同的心理解码与策略修正——基于法院司法宣传实践的实证分析

论我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与慈善立法的完善——基于社会调查的分析

转型时期制度适用困境:原因、对策及反思——以对小城地沟油问题的讨论为例

积极探索实践护航自贸试验——人民法院为自贸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座谈会述评

由西向东、由理论迈向实践——评汤唯《法社会学在中国——西方文化与本土资源》

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意义——“当代法治发展与传统法律文化价值”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人民陪审员制度价值诉求与实践诉求分离和统合的实证研究——以河南A县基层人民法院为例

现代乡村社会治安治理的制度变迁与法理阐释——以一个乡村“混混”的二十年生活历程为中心

上一篇:治安治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治安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