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管理现状浅析及发展探讨

时间:2022-10-02 07:22:11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管理现状浅析及发展探讨

摘要:从研究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现代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总结了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探讨了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石油;制造;管理;观念;核心竞争力;ERP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石油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对产品认知引起的主观选择的变迁,促使国有石油制造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适应市场赢得长久生存的重要性。这使得处于竞争峰头的国有石油制造企业不得不开始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加快自我提升的步伐。

一、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陈旧,思想转变被动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加工、销售、配套安装的大型国有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同其它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正是因为多年形成的固有经营和管理模式,加之国内行业垄断地位的优势,致使很多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宁愿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综合应对市场危机和抗风险能力凸显不足。

2、营销管理不科学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常年沉溺于内部市场份额的保护性消耗中,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滞后,面对外部市场的应变能力相对薄弱,不能科学的分析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营销思路受观念束缚拓展面较小,不能更好的发挥国有企业的本身特点,保持现有行业主导地位的优势。

3、创新手段有限,参与主体狭窄

当前,国有石油制造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管理制度创新较少,整体创新水平低下。同样,与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在少数专职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反映了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

二、企业管理定位及应对措施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并明确指出,今后5年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依托国有模式的石油企业,一定要抓紧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优化自己的经营质量。

1、转变观念,规范企业管理

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在实践中,一是要在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内部大力倡导管理思想的转变与更新,使大家理解只有观念的改变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理想效果,才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二是要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开阔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的视野和思路,广泛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以及人才观念等各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三是要根据新发展思路,结合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特点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产品,就会在市场开拓中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被其它企业所替换,这种现象在石油制造行业已经出现。近年来,石油制造行业中已涌现出来很多石油装备生产私营企业,它们虽然在人力、装备上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抗衡,但低廉的价格、灵活的经营模式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市场杀伤力。同时,由于在现有市场和新兴市场中遭遇到这些市场进入者的有力竞争,使国有石油制造企业所培育的客户群和培养的新兴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其它竞争者所抢占,企业由此可能会失去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市场空间。所以,只有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才能保证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获取稳固的地位和利润源头,而不会被竞争对手所夺取。

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有助于实现客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在保证产品价格和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不受影响的同时,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创新,例如现在的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多以石油石化非标设备、压力容器等为主导产品,该类产品目前技术公开,工艺较成熟,容易被模仿,自然市场丢失严重。而以海外组装撬块、新型板式换热器、核泵工业管线、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产品等为主导的高端技术含量产品,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远远高于传统石油石化产品,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广阔。

3、经营模式变革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以前那种“等、靠、要”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改变将不会延续过久,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从以批量化为核心的“产业中心主义”模式,逐渐转为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撑,企业关注的焦点也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上来。在信息经济社会,传统的先实行单一批量生产再靠庞大销售队伍推销产品的旧思路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个性化信息和个性化商品,以提供多样化的和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建立广泛的客户群体,用特色产品、专属产品满足客户要求,提供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才是未来国有石油制造企业需要研发和重点推行的经营策略。

4、推行精细化管理

大多数国有石油制造企业以前采用的都是粗放型的管理,只重视最终的工作结果,其实企业的经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管理。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

根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的研究,随着精细化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广泛运行,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一般是进行三个层次的系统化管理:首先把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自动化监控;其次在企业的成产车间内部建立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最后对整个企业进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ERP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模式。该系统是统一对企业的物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模式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在企业内部建立ERP系统。

本文作者获悉,近几年开始,中石油企业已开始在本系统内推广精细化管理和EPR系统管理,这是国有石油制造企业推陈出新、强化管理、适时转型的大好时机。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只有积极寻找对策,苦练内功,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才能扭转被动不利的局面,向国际化高端制造企业顺利迈进。

参考文献

[1]许石贤,浅析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今日科苑,2010,(16)

[2]张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3]周琰,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变更[J]大众商务,2009,(18)

[4]李君,浅论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运用[J]中国集团经济,2011,(19)

上一篇:浅析路桥施工企业材料设备管理措 下一篇: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