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探微

时间:2022-10-02 07:02:28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探微

摘 要: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要了解该语言依附的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契机,渗透多元文化知识。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多元渗透

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选材十分广泛,大部分课文涉及英美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语音、语汇、对话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它还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它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语言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或社团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民族因不同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和的,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就能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现象

中西文化的差异现象有很多,如见面打招呼时,中国人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 ;他们认为中国人那样的问法涉及了别人的隐私,是十分不礼貌的。还有,人们在接受礼物表达自己的态度时,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撤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此外,中国人比较看重礼物的实用价值,认为礼物的实用价值与所表达的情感成正比;西方人则不太注重礼物的实用价值,一束鲜花、一张贺卡都可以相送。汉语中多借用狗一词来骂人,但在西方社会,人们对狗的爱甚至超出对家庭成员的爱,而“You are a lucky dog”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是个幸运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西方文化的因素,避免用中国人的习惯说法代替西方人的习惯说话。

三、抓住契机,渗透多元文化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英美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契机,渗透多元文化知识:

1.教学时,教师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补充介绍。如在教学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这一句型的过程中,就可以渗透一些健康饮食的观念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教师先利用图片出示chinnese food:pork、tofu、tomato……利用游戏、儿歌操练这些单词后,再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食物:hot dog、 hamburgers……然后介绍食物之中,最健康、最有营养的是牛奶、鸡蛋、蔬菜、水果,最不健康的就是汉堡、油炸食物等,我们不要经常去品尝这些食物,要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2.教学后,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和了解英美文化。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收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及生活资料。如饮食文化、体育活动、著名景点、风俗习惯、标志性建筑、名人轶事等。

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英语报刊和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对于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外语教育名家王宗炎回忆自己的外语学习经历时说过:使我对英语产生兴趣的不是英国人,而是阿拉伯人——他们创造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对于一个十四岁的青年,这本故事集太引人入胜了。……我想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所读故事离奇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材中语言朴素,句法简洁。……1阅读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外语阅读水平。

4.教学中要注意在渗透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防止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要坚持双向的文化交流原理,如在教学“I am from …”这一句型时,教师可以利用eagle、beaver、kangaroo、panda这四种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代表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些小动物,介绍自己:如一个学生戴上熊猫的头饰说:“My name is panda. I am from China. Welcome to China.”其他的三位同学也按照同样的方式依次介绍自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理解和学会运用了句型,还掌握了四个国家的代表性动物。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素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因势利导,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渗透,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秦贤:《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小学英语》[Μ],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熊金霞:《谈英语教材阅读文章的选编》[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年第10期,第8页。

上一篇: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后殖民小说翻译中的角色 下一篇:许渊冲诗词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歌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