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分析

时间:2022-10-02 05:00:28

对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分析

摘要:本文笔者对当前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革高校实验教学,必须从加强人员建设、促进沟通协作、合理设置课程、提高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着手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验教学 课程

实验教学一直是大专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渠道,也是其专业技能演练的主要领地。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全盘掌握,间接的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的准备情况。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各学校、专业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不但大兴土木建造了众多的实验楼,设立了各种综合实验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与各类实验室,而且设置了大量实验管理岗位,聘用了一系列的实验员……整体而言,现在的实验教学条件相比以往已经有了普遍的改善,但很多学校的实验教学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种高质量与高效率运行的状态,可见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深挖原因,对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改革。

一、当前在各高校实验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开设,教师与实验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分别开设教学与实验课程的初衷是希望教师与实验员能够各有所专,继而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教师与实验员分属不同岗位,甚至于不同学院和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与沟通机制,因此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在对教学内容与实验目的的理解上,教师与专任实验员可能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有时候会给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现在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动画设计”的相关实验。同样一个实验项目,可能有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动画脚本编写能力”,有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甚至还有的会注重“绘画”或者“3D制作”能力。如果教师与实验员缺乏沟通,最终的教学内容与重点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当然,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制定了相关的文书,如实验教学大纲或者实验指导书等等。但这种材料并不会对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出详尽的规定,而通常是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指明实验的目的、方法以及大体步骤等等。因此,教师与实验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沟通,以敲定实验的其他细节问题,以避免上述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的初始阶段,就设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将教师与实验员联系起来,协调工作。

2.实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实验学时安排随意

这里所说的设置不合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实验类别的设置不合理,人为地将实验划分为几种类型,如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等。这种划分本来是为了方便统计,但却容易给实验员带来实验目的与教学方法上的误导。还有一些实验不太容易被划分到某一个类别里面去,如像我们数字媒体专业的“数字音频制作”这个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学会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如果有余力就进行一定的创作。那么,它就既可以算是验证性实验,也可以被认为是设计性实验,完全取决于学生能力的高低。而学校如果再将不同类型的实验,按照一定的加权计算工作量的话,那这种划分就更复杂了。教师和实验员肯定比较倾向于将实验划入到算工作量多的类别里去,那么开设实验教学的目的就被扭曲了。第二是实验学时的安排不合理。实验课所占课程的学时比例,本来应该是严格遵照教学大纲规定而设置,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设备或者人员方面的制约,最典型的就是上实验课的学生数量超出了实验室的接纳能力,这样实验学时也就会被压缩,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

3.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僵化,针对现实情况缺乏灵活应对的机制

为了便于管理与统计,通常在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专业中,各种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整个一门课程中所占的课时比例、成绩权重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多数课程的总学时数为24学时、32学时或者48学时,而实验学时则按照每次4个学时被设计为1—4次,最高比重不超过课程总课时的50%。这种按固定学时安排实验课的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实验有难有易,不可能都恰好在4个学时内完成。而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言,实验课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还应当有所提高,甚至占到100%。而在一门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实验成绩通常都只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最多只占到总评成绩的30%—50%,这也是不太合理的。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言,我们认为实验成绩应当可以占到总评成绩的100%。

此外,对于实验成绩的评定,很多学校都很重视一个形式,那就是写“实验报告”,并且还都有相应的格式规定。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也不太合理。因为有的实验本身只是一个验证性的过程,不一定存在实验数据,那么实验报告上能写的也就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大家都一样的东西,这么做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于有些“设计性”的实验,学生已经提交了作品,也就不必再多此一举写实验报告了。

二、对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构想

1.在加大硬件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员队伍的建设

现在多数学校的现状就是对硬件建设的投入很大,但却忽视了实验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实验教学的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人而不是设备,这一点是所有的决策者都应该认识到的问题。

2.建立教师与实验员沟通、协作的长效机制

如前所述,教师与实验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是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这种沟通的机制应该被固定化和制度化下来,要使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而不是短期行为,要上升到政策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门课程,或者是某一个实验室中。

3.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实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应该深入实践,多了解一下一线教师与实验员的意见,在制定政策和设计实验课程的时候,不要高高在上,凭想象设计实验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课程真正发挥它原本的作用。

4.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不仅是决策层的事情,同样也是实验员和专任教师的事情。只有当他们积极沟通,达成意见统一的时候,才能使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落到实处,从而真正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秦昌明,时祖光.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黑龙江教育,2010(5).

[2]汤访评.论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 下一篇:气动机械手的设计与制造在“学期项目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