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仪表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2 04:42:21

我国仪表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仪表仪器行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仪表仪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测量、采集、分析与控制的手段和设备,是人类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工具,也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

我国仪表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仪表仪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后到目前这段时间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竞争能力也有所提高,一批技术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涌现。比如国产工业控制系统DCS水平显著提高,已经承接30万千瓦发电机组60套,投入运行的状况良好,并在60万千瓦发电机组新建工程国际招标中中标,充分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

根据一些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3年,我国的仪表仪器生产厂家已经达到2000多家,仪器仪表行业出口商品总值 29.4 亿美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 52.6% ; 2003 年仪器仪表的进口金额为 91.5 亿美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 67.8% 。出口产品中已经包含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控制系统和精密科学仪器。中低端数字万用表出口占据世界市场60%份额。出口国家不只限于亚洲、非洲,许多产品已经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仪表仪器的主体。2003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40%以上,利润占全行业53.6%。民营企业紧随其后,而且加大了投资力度,如正泰集团投资1亿元进入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时代集团兼并了全国最大的试验机企业济南试金集团。浙江中控技术(集团)公司、上海新华控制技术公司和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公司3家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有实力的工业控制系统公司,年销售收入均超过5亿元,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仪表仪器行业存在的问题

1.行业的发展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虽然我国仪表仪器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我国仪表仪器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技术水平,而且可靠性、稳定性等关键性指标尚未全部达到要求。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同样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起的仪器仪表不计,每年进口各类仪器仪表总额接近我国仪表仪器工业总产值50%。

2.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现象非常突出

无论是工业自动化仪表或是科学仪器,几乎每一个主要产品都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重复生产,乃至产品的型号规格都完全相同。比如,全国有近百家企业重复生产涡街流量计,有80多家企业重复生产气相色谱仪,有300多家企业重复生产热电偶,等等。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多只相当国际80年代初期水平,而且产品质量全面过关的却微乎其微。

3.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缓慢

我国仪表仪器工业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方面跟国际潮流相比滞缓太多。在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仪器仪表的普遍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水平上;大型和高档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的专用仪器还是空白;现代仪器仪表是光、机、电、计算机和多种基础学科高度综合的产物,对新技术非常敏感,是现代工业产品中更新换代频繁、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极迅速的门类之一。纵观国际著名的仪器仪表公司,每年都能有一批新产品推出。导致我国仪表仪器行业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人才匮乏:国际著名仪器仪表公司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都超过年销售额的10%,而我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仅销售金额不高,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不超过年销售金额的3%,相比这下企业科技投入少得几乎无济于事。国家在“九五”期间虽然加大了投入资金,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只算是杯水车薪。仪器仪表科技创新需要一批既有学识又有经验的边缘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人才。仪器仪表行业这类人才本来不多,近年来又大量流失,人才匮乏成为仪器仪表行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严重障碍,国有企业尤其如此。

4 .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不过关;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力等因素导致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 我国生产的各类仪表仪器主要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等,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制约我国仪表仪器工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5.我国仪表仪器工业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

税赋过重、各级政府包括仪器仪表产业主管部门,对发展仪表仪器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缺少支持民族仪表仪器工业发展的采购政策等客观环境因素制约着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仪表仪器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生产批量不多,产值和经济效益总量不高。但是现代仪器仪表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产生难以估量的“倍增”效益。对具有如此特殊属性的仪器仪表产业,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征收17%增值税,33%所得税以及相同比例的关税则税赋过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扩大再生产。从仪表仪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倍增”效应的角度看,对仪表仪器产业加重税赋则是捡起芝麻丢掉西瓜因小失大。多年来,各级政府包括仪器仪表产业主管部门,对发展仪表仪器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正因为如此,科学家几次对振兴仪表仪器工业呼吁和提出建议。近年来国家计委、经贸委和科技部比较重视仪表仪器工业的发展,但支持力度仍然不被重视;不少银行和税务部门的业务人员对现代仪表仪器根本一无所知,谈何支持。我国仪表仪器市场被外商挤占,除了国内产品存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毛病外,跟国家保护不力有直接关系。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出保护民族仪表仪器工业发展的明确的采购政策,加之对审批项目经费控制不严,除去正常和必须的引进之外,出现以各种借口和不同目的大量购进国产仪表仪器可以替代的国外产品,对我国仪表仪器仪工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我国仪表仪器行业的发展对策

1.国家需要尽早制定出鼓励仪表仪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为了我国仪表仪器行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国家需要尽早制定出鼓励仪表仪器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①建立仪表仪器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仪表仪器产业的风险投资。②降低仪表仪器企业的税赋,尤其是增值税 ,使企业能够积累较多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允许企业提取上年销售总额10%用于科技开发,计入当年成本,并能够滚动使用。对国家重点扶植发展的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③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支持仪器仪表通用和基础技术的开发。④鼓励仪表仪器产品出口,尤其鼓励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与之相应制定鼓励出口的有关政策。⑤明确制定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采购政策。⑥大力培养人才,吸引和使用人才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保证。

2.在适当的地方建立仪表仪器生产基地

在带领和推动我国仪表仪器产业发展中,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仪表仪器生产基地必须建立在仪表仪器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包括有具备相当生产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产品门类覆盖仪器仪表主要领域,多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符合现代仪表仪器发展方向和我国仪表仪器发展重点领域,而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仪表仪器学科领域综合科研力量强的城市或地区。国家对生产基地应给予重点扶持,除享受优惠政策外,在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的建立,以及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选择等方面应得到重视和支持。

3.加强精密仪表仪器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大多属中低档水平,生产现状不尽人意。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千分之三。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显著的原因,除了国内企业产品总体质量落后于进口产品之外,缺乏政策保护也是造成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风光独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领域里,参与竞争的主要是引进、合资的产品。在引进、合资、国产化过程中,国内企业缺乏对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不能独立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重复引进现象严重。我国加入WTO之后,关税进一步降低,竞争将愈加激烈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化的竞争,我过的仪表仪器行业必须加强精密仪表仪器的自主研发能力。

4.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

仪表仪器国有企业同其他行业国有企业一样,由于旧体制的制约,积累了大量问题,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目前,4000余家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如果能够实现尽快改制,对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无疑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极大地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国有企业改制不令决定于企业本身,也同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安排密切相关。建议国家对仪表仪器国有企业加快改制步伐能提出明确要求,对促进仪表仪器国有企业改制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仪表仪器产业其产值虽然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很小,据统计在美国约占4%,在我国不到1.5%,但现代仪表仪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怎样评估都不为过。现代仪表仪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信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桥梁。因此,我国要把发展仪表仪器产业提到战略高度,充分予以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仪器仪表资讯网 2006-12-1

2.《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存在的问题》 2006-12-6

3.中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06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机控学院)

上一篇: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下一篇:生物实验教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