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耐挫能力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9-30 08:59:44

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耐挫能力的几点看法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在就业中会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如何让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乃至创业中提高自己的耐挫折能力。笔者从以下几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可以通过开办校企合作、区域内校际间合作交流、开办就业讲座、挫折实践活动、应对挫折的自我心理的调节、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耐挫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耐挫能力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进一步措施,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后失业人员的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突出,就业乃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自谋出路,自主创业,笔者认为这既可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符合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需要。

普遍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容易引发不理智的行为。这可能是对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重大打击,甚而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大学生就业相对于其他就业者而言,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如经验的不足、资金的缺乏、对市场的不了解以及考虑问题的片面性等等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难免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人是社会的,人的种种需要和行为,受到社会条件及自然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与冲突,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是客观的,因而挫折的产生也是必然的。笔者认为高校要有意识的、有系统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耐挫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的方法

一.开办校企合作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北美的CBE(Comepetence Based Education,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降格来职业的技能要求层层分解,提炼出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CBE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所需能力,保证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日本、法国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是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考工证书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做到了“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间高效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适应能力差的有效方法。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扩大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2002年至今,江浙沪政府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多个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2003年10月14通过的《江浙沪高校毕业生无障碍流动》文件。目前三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已经表达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的意向,内容包括:建立交流合作组织和工作机制、定期举行合作交流活动与学术研讨、鼓励校际教学合作如学分互任、师资互聘等。这是推动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避免遭遇过多就业挫折的问题的解决有指导性意义。

三. 开办创业教育讲座――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挫折教育

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在四年级大学生中间,开展就业形势及政策,帮他们熟悉就业程序,学校邀请社会有关部门权威人士给学生做就业形势和行业发展前景方面的报告,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面对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还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校生在创业过程中如何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挫折。学校通过开展这样的教育讲座使他们未雨绸缪,做好迎接人生逆境的心理准备。

四.组织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的应变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者。进行挫折教育,如果空对空的讲道理、列条条,很难收到实效,必须“遵循从骑马中学骑马”,“从挫折中悟挫折”的原则,在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多利用报纸上的和电视新闻上的事,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事件实施教育,帮他们提高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

五. 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克服受挫心理,提高大学生自己的耐挫能力,大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学会合理正确的释放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正确地认识挫折。大学生受挫以后,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原因、调整状态,适时疏导以帮助他们控制造成挫折的不利因素,使他们在挫折面前,不是一味地进行心理防卫,而是及时调整心态,采取理智的方法和行动,改善和消除挫折情境中的消极情绪,最终在心理上战胜挫折。要让他们学会正确的使用心理防卫机制,重点发展和提高大学生自己的应对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使自己对挫折的认识逐渐得到升华,从而学会正确地面对人生中的成败得失。他们经历的挫折多了,克服困难的经验多了,就会对各种挫折产生心理准备,增强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六. 全面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以提高其综合适应能力

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21世纪是世界各国为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而展开激烈竞争的时代,竞争的焦点就是人才的竞争。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启示我们,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素养,那就很难说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教育和养成。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教育铸造的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次的部分,因而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内在驱动力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了解当前形势,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确定个人合理的选择和追求,并义无反顾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对挫折的耐受力的强弱也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警醒自我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耐挫折能力有很多的方法,通过这些挫折活动实践,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和证明自己的聪明才华和能力,使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参考文献

[1] 叶澜, 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念的构建[J], 教育研究,1994(1)。

[2] 王铁军,现代教育思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曲士英,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12)。

[9]王春娥,关于当前大学生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上一篇:生涯发展理念下对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的检... 下一篇:论开放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