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02 04:41:55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摘 要: 高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家长、教师、学校都明确认识到数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学必将有新的突破,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合理解决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研究

数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家长、老师、学生心目中的重点学科,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也占有绝对大的比重。数学成绩对高考总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学生总成绩,这就是应试体制下高中数学重要性的最好解读。

新课改的出台,对教育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在摒弃传统应试模式的基础上,加大了素质教育的力度,让素质教育贯穿在应试教育中,逐渐降低应试教育的占有率。这样的颠覆性改革,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重新评估,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未来学习模式的重要表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分析、逻辑等能力的基础,高中数学对学生未来的理解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一、明确新课改背景下教材设计意图

新课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教育,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材上的体现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主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材将基础作为重点讲解部分,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自主完成学习,增强了对学习领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逻辑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也体现了新课改最终着眼于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这一个目标,而是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继续研究其他高难度的习题,基本原理与公式是提高的基础,任何的拓展也都围绕“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因此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正是突出了这一要点。

二、教学措施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与研究

高中数学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因为种种原因而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就不能够再继续进行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措施。只有坚持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才是学生提高和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文科与理科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能力与要求都不相同,就如同提高难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一样,文科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基本题型的巩固和积累,理科学生应该在难度和深度上进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攻破高中数学这一难关。

三、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议题,相较于从前教师作为绝对的教学主体而言,学生主体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性学科来说,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丧失了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启蒙性引导功能,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新课改的实施让高中数学教学发挥出了它的应有功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提高自信,不再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而是自信地面对未来,让学生不必再向往大学生活,让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就能拥有大学所施行的素质教育,更早地认清自己,认清未来。

四、新课改基础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放纵学生。学习依旧是一项严谨的科学,面对学习也应该持有最严谨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学发挥作用,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起到监督、提示作用。有了这些铺垫,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学研究的正确指导,是教育模式的历史性革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重新定义了自身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制造应付考试的机器。学生的高中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真正地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蔡爱兰.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J].华章,2010(1).

[2]李永福.谈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J].西江教育论丛,2012(2).

[3]赵凌云.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4]李青松.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1(28).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下一篇:基于网络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