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02 04:34:41

语文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醒问题意识、注重文本多元解读三个方面来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 多元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创设课堂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例如,《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理,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首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浩瀚的大海、蔚蓝的海水。学生都专心地用眼睛观看着大海那美丽的景致,用耳朵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然后启发提问:“海水是蓝色的,这已是一个常识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说:“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就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孔明借箭》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要求他们通过细读,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中除了诸葛亮,你还对哪个人感兴趣,为什么?请把你的见解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思想,但还是围绕着本文的中心--诸葛亮神机妙算而展开的。交流活动开始了,除了有对诸葛亮进行分析的,许多同学还说周瑜论曹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一个学生质问老师说:诸葛亮明知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笑而未答,过了一会儿说:这就是诸葛亮用人的高妙之处,请大家仔细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再一次细读课文,并且在读书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场意想不到的辩论开始了。有的说:这是鲁肃与诸葛亮的私人交情很好,所以同意帮他的忙。有的说:这是鲁肃对周瑜心胸狭窄怀恨在心,所以有意让诸葛亮胜过周瑜。种种解答都不无道理,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神情。此时有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之事,我觉得鲁肃是一个老实可信赖的人。诸葛亮不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品质才请他帮忙的吗?这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课堂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可见,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三.注重文本的多元解读,展示个性风采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逐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喜怒哀乐。

例如,在品读《西风胡杨》一文时,某老师让学生谈对胡杨的感受,学生谈到了胡杨的坚强不屈、高温耐寒等特点时,课堂上突然传来了与此不协调的声音:“胡杨很傻”。老师顺势引导:“胡杨傻吗?”一个“傻”字引发了学生思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再次潜心阅读,据理力争,进行现场争论。透视这教学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他们的讨论源于文本,又跳出文本。如果我们教师压抑学生个性,推崇统一,就会僵化学生思维,怎么会有“傻”的出现。有了问题,给孩子们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形成了多元解读文本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抓住每一个契机,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个充分表达思想、抒感的机会,让学生在争论中明是非,悟道理,求发展,求创新。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重视以生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杨小琼,教师,现居广东兴宁。

上一篇:文化德育的实践策略 下一篇:有关教师学生和班级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