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角色出场,我是幸福的

时间:2022-10-02 03:40:34

小时候,我就思考过教师这个角色的现实意义,总以为教师是神圣的、尊贵的、居高临下的,甚至于威风凛凛的、不可侵犯的。总之,教师对于我来说是敬而畏之的,甚至是敬而远之的。

父亲就是教师,我对他始终有一种敬畏。即使父亲在期间被整得可怜兮兮,我也觉得他有一种威慑力。也许是父亲过于威严吧,我总觉得他缺少母亲那样的平和与亲切。也许是做教师久了,角色的身份不得不使他矜持吧!

我做过许多年学生,遇到过很多好老师。后来,我也做了教师。迄今为止,20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非但没有厌倦教师这一职业,反而更加热爱了。身为教师,我常常被学生感动。虽然他们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但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真切而实在,独特又生动。

我曾跟学生一起学习过一篇《因为,山在那里》的短文,我被打动了。“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一问一答间,充满着睿智。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因为学生在那里!我不是要像登山者那样去征服学生,抑或征服自己,我要融入学生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着,生活着,快乐着。因为,我不是观花的人,我原本就是花丛中微笑着的一朵。

在不断地反思与诘问中,我逐渐走向成熟。诗人荷尔德林曾问疲惫庸碌的人们:在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我也想诘问那些疲惫庸碌的教师们:在贫乏的时代里,教师何为?虽然,这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哲学命题,但它至少有些“形而上”的意味。教师是什么?教师因何而存在?教师能够做什么?

教师是人,是人群中原本普通的大多数之一。教师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教师往往以具体的人的形象上场,需要努力才能做到时时在场,不中途退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由于语文教育的特殊意义,我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出场,在场,不退场。从实质上讲,就是要求教师带着灵魂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融为一体。我想,这应该是对教师角色意义的最现实的诠释吧!

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常常被赋予崇高、神圣等诸种褒扬的角色意义,不过,我常常怀疑其真实性。请不要用蜡烛、春蚕来强调教师只能给予不能索取的奉献精神;也不要用园丁、工程师来夸大教师的能力。蜡烛的意义在于照亮别人,春蚕的意义在于鞠躬尽瘁。教师要奉献,那是必然;难道合理地获得就不应该吗?园丁的意义在于修剪,工程师的意义在于塑造。请问学生的哪根枝条是要必须剪掉的?而教师的哪只手是可以用于塑造的?更何况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呢?

教师是以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出场、在场和不退场的,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对于“学生”这一语词,我们似乎更重视“学”这一语素的抽象意义。因“无知”而“学”,因“学”而“进步”,似乎是我们对“教学”的一贯认识。所以,我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确认学生的根本意义――他们也是以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出场、在场和不退场的。因此,往往导致我们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上,出现偏差和闪失。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山,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教师存在。教师是什么?教师也是山,因为山在那里,所以学生存在。因为学生在那里,教师在那里,所以教育存在。无论你是谁,只要以山的姿态出现,你就会被山所接纳,并且会融入其中,成为一体。

奥斯卡•王尔德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由此可见,当你觉得花在那里时,你心中就有一座花园;当你觉得树在那里时,你心中原本就是一片森林;当你觉得云在那里时,你的心宇就会自由而澄澈。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每一个生命,都以自己为圆心,画出无数的同心圆。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生的半径尽可能地延长,到“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建立联系。

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教师不可以被神化。其实,教师和学生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圆者”。

总之,以人的角色出场,那是我的幸运,更是我的幸福。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芬兰教师课堂评价指标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特级之特,学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