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时间:2022-10-02 01:55:22

论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摘 要】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德育教育目标。我们在实践的教学中,主要是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构建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思想 政治课 培养学生 人文精神

中学政治课教学贯彻人文精神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前提性的地位,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这不仅是政治教学人文精神的价值,也是政治教学人文精神的目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两个方面,人类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单纯的科学教育和单纯的人文教育一样,将会造成理智的扭曲。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就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应当说,某一门科学技术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掌握,但人文科学的素养却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材料

我们的政治课就应以学生为本,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入手,以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自觉。比如,初二教材中的环境问题,倘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不变应万变的用书上枯燥的理论和陈旧的案例授课,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我们的教学也无法达到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这时,如果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了道理――实践应用”的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课余通过书本学习、网络检索、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以探索的目光去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去发现存在的问题,锻炼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考察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遗患,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其迫切性,使保护环境成为学生自身的行动诉求。又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应在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同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及我国良好的经济环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以便为新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构建课堂民主教学氛围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是民主性的教学。威廉姆・多尔(William. Dole)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应“从外在于学生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应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在教学过程中,民主与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看,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情境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在情境教学中真正成为合作者、伙伴和交往对象。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是一种和谐的朋友关系。我们知道,“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它要求市场上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市场经济的这种平等性是由等价交换的原则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它体现了交换当事人双方地位和身份平等。中学生作为现实和潜在的市场主体,必须树立平等的观念,否则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需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懂得从公平、正义中获得利益,在等价交换中转换利益,从而引导学生适应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种“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师在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青年报》刊登过一篇题为“报复与报答”的报道,记述了一名初中生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下的变化,仅仅因为换了一个老师,“一点尊重、一点鼓励、一点欣赏,竟使一个棍棒下从不流泪的孩子会哭了,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从此变了一个人……”可见,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应该用平等、宽容、鼓励、赏识来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种“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师良好的行为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有意识无意识的熏染,常比正面的说服教育更容易使人接受,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用人格力量教育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二者构成了整个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也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现实生活、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化为精神,达到政治人文知识的内化。其实,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并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了人文意识,提高了人文素养,也能使人文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成芳主编. 中小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2001(5).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初探 下一篇:中考英语复习方略之名词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