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环节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02 09:04:00

加强实验环节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摘 要 将任务驱动法引入到程序设计语言课的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分为五步实施;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注意四个方面,即注重课堂教学,布置任务有梯度,随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加强课堂的组织管理。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程序设计语言课 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是我校对工科类学生开设的课程,由于它是继C语言之后的第二门程序设计语言课,学时数较少。对许多学生来说,在较短时间内,想要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难度很大。由于总的学时数少,实验学时数也相应地较少,以致有的学生学完后,在阅读和编写程序时,不能举一反三,或者只是了解和熟悉语法规则条文却不能编写完整程序。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不仅仅是了解C++的主要概念和语法规则,还能动手编写程序、学以致用,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督促和指导,对学生布置编程任务,在实验课上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建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2 程序设计语言课的特点

程序设计语言课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用编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只要所编写的程序能正确完成任务要求,就是正确答案。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可以在自身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提出解决方案,用自己的方式最终完成任务。

3 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加强实验课指导的做法

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起着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采取的主要步骤,从教师主导者的角度,以“类的定义和使用”一节为例说明。

3.1 课堂教学讲解原理与例题之后,布置实验(实习)任务

在课堂上,首先讲述了定义类的格式与规则,然后举例说明了先定义类和对象、再编程完成任务的过程方法。例题讲解之后,布置两个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编程,然后上机实验。一是指定了条件要求的编程题,二是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以及问题的环境,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编程解决。学生可以两题都做或者只选做其中的一题。

3.2 学生课外讨论与编制程序

这一步骤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为学习小组,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并完成编程,整个过程中,可以主要由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在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有问题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

3.3 分组上机实验,运行、完善与验证程序

实验课时间,学生独立或合作上机运行程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一组的学生间对程序代码以及运行结果进行讨论和互相评价。在讨论过程中,程序中的有些问题,诸如类定义时的语法错误和程序设计中不恰当的地方(诸如成员函数功能不全,定义对象的方法与构造函数的形参格式不符等等问题),有许多都通过互相的检查讨论得以快速纠正,程序逐渐得到优化和完善;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完成编程任务和操作过程中相互的检查督促,得以理解、应用和验证。

3.4 教师点评与引导

实验过程中,教师积极巡视,及时掌握各小组动态,在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束时,即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进行回顾评价,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就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再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法。

3.5 课堂讨论引入新一轮学习

实验任务完成后回到课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简短的课堂讨论,在各小组小结其任务完成的情况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进入新一轮的任务循环。在完成了“类的定义和使用”的实验后,提出问题:如果实际的要求发生变化,原来所定义的类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了,需要重新定义类。怎样定义新的类既适应新要求又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引入“继承”概念,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4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性,因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更加注重课堂教学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减弱或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削弱课堂教学,相反,要重视课堂教学并力争达到良好的教学的效果。因为只有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透彻理解并熟练、准确地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这是其完成后续的编程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4.2 布置的任务有梯度,让学生可以选择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解决的程度不可能相同。而对于学生来说,让他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是最有利于激发其积极性和潜能的。统一的任务可能会使部分学生觉得很容易,降低其对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使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太难而畏缩,采取逃避或者消极观望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在明确了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准备具有不同梯度的问题,或者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进行选择,这样,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保持积极的状态,自主地完成任务。

4.3 及时了解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适当反馈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免会遇到困难。这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分别处理:对基础差、有困难的学生要现场答疑补课;对因马虎大意陷入困境的学生可以警示提醒;对于钻入牛角尖的学生可以启发引导;对于正在冥思苦想的学生可以静观其变。任务时间结束后,要及时小结与评价。在实验课结束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排适当时间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得以总结和提高。

4.4 加强实验课的组织工作

虽然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有梯度的,但是还是要关注学生在实验室的实习进展情况,对于完成任务迅速的小组,可以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对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让他们循序渐进。学生自愿形成的小组一般来说,相互之间交流通畅,配合默契,有利于互动协作。但有时,小组成员是强手联合或者弱者聚集,这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适当调整和引导,让小组成员之间最好能够能力互补,共同进步,相互帮助,合力顺利地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法是适合程序设计语言课特点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任务驱动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探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下一篇:浅议CorelDRAW、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