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动结式"V+到"的偏误分析

时间:2022-10-02 08:44:39

韩国留学生动结式

摘 要: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北语HSK动态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V+到"的偏误例句。希望能够通过动词"到"作补语的本体研究以及出现的偏误研究,总结出"到"作补语的特征及其习得特点,从而能针对韩国留学生在使用"V+到"这一语法点上提出一些积极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韩国 留学生 V+到 偏误

一、动词“到”作补语的本体研究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动词“到”作补语的解释有:①动+到+[名(受事)],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②动+到+名(处所),表示人或物随动作到达某地。③动+到+名(时间),表示动作继续到什么时间。④动+到+名,表示动作或性质达到某种程度。[1]

黄华(1984)对“V+到”的解释有:①表示动作、感知等获得了某种结果。②表示人或物随动作到达某处,或者事情状态发生改变,达到某种程度。③表示动作或性状持续到某一时间。④表示性状情感或动作变化达到某种程度。[2]

二者对“到”作补语的解释都涉及到四个语义特征:[+结果]、[+到达]、[+持续]、[+程度]。

二、北语HSK动态语料库中结果补语“到”的部分偏误统计

马婷婷《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结果补语“到”的偏误分析》中通过北语语料库所有国籍、所有年级的留学生结果补语的偏误收集,其中结果补语“到”的偏误率最高,并且其偏误类型中遗漏偏误类型最多。[3]

本文研究的是韩国留学生的结果补语“到”的偏误分析,所以通过北语HSK动态语料库收集到韩国留学生结果补语“到”的偏误情况如下:

在299条韩国留学生补语遗漏中,“到”遗漏83条,占27.8%。其中,动词“看”后遗漏“到”25次,占30.1%;“听”后遗漏“到”7次,占8.4%;“见、想、受”后遗漏各5次,各占6%;“找”后遗漏4次,占4.8%;“体会”后遗漏3次,占3.6%;“来、回、学、认识、吃”后遗漏各2次,各占2.4%;“感觉、意识、领悟、估计、预测、享受、发展、拿、带、做、起、住”后遗漏各一次,各占1.2%。

从中可以知道,结果补语“到”的遗漏在韩国留学生补语遗漏偏误中出现率很高,其中动词“看”后遗漏“到”的偏误率最高,同时,表示心里感觉性动词如:想、感觉、意识、领悟、认识、体会、估计、预测,也都遗漏“到”,表示方向性的动词如:来、回也出现遗漏,一般性动词:拿、带、做、住也存在遗漏。[4]

同时,在212条韩国留学生补语误加中,“到”误加23条,占10.8%;其中“听”后误加“到”6次,占26.1%;“受、得、体会”后误加各2条,各占8.7%;“想、考虑、了解、看、学、做、吸、活、死、损坏”后误加各1次,各占4.3%。[5]

从中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动词后误加“到”的偏误数量不是很多,其中,动词“听”后误加“到”的偏误率最高,同时,表心里性动词:想、体会、考虑、了解也存在误加,动词“死、活”后也出现误加。

三、偏误原因分析

1.受母语的影响

韩国语中没有结果补语,但是有表达意义相同的其他句型。例如:表示到达意义的“到”, 口口(带到会场),其中 是“到”, 是“带”,与汉语的动结式结构完全不同,韩国语中“到”跟在名词之后,动词之前,汉语与韩国语表达的不同,致使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很大的困难。

2.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汉语结果补语自身的复杂性,同时,在韩国语中又没有与之对应的用法,留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点时,会遇到困难,产生退缩情绪,因此,在使用中会回避这一语法点。[6]

3.动词“看”后遗漏“到”的原因分析

感官性动词“看”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遇到很多语境下的“看”的用法,动词“看”表示动作本身,“看到”表示“看”这一动作产生的结果,二者不能换用。同时,“看”是一个持续性动词,前面可以加“在、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而“看见”则不是持续性动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掌握“看”和“看到”二者的区别,因此在使用时出现遗漏。[6]

4.动词“听”后误加“到”的偏误分析

动词“听”指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到”指的是“听”这一动作产生的结果。韩国留学生在使用中没有很好地区分二者,因此,在使用中出现偏误。

四、教学建议

1.重视V与V+到的区分

韩国留学生在使用结果补语“到”时,遗漏、误加的情况较多,造成遗漏、误加的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掌握好“到”的具体意思,因而无法正确区分“V”与“V+到”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动词“到”作结果补语的语义特征,同时就与之搭配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的动词,如“看、听、想”等等重点词汇,进行区分,使得留学生更好地掌握结果补语“到”的用法。[7]

2.结合语境进行操练

教学中,通过强调动词“到”作结果补语的语义特征,同时就与之搭配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的动词,如“看、听、想”等等重点词汇,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在语境中不断操练,加强学生的整体认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到”的用法的掌握程度。[8]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10.

[3].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

[4].黄华.动(形)+到+……的结构分析.天津大学学报,1984.

[5].常馨.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习得“到”“完”“好”“成”结果补语偏 误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

[6].马婷婷.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结果补语“到”的偏误分析.

[7].金晶炫.汉语“动结式”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8].许晓华.“V+着”和“V+到”结构考察.语言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张丽媛(198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轻量化模型的创建、管理与使用 下一篇:微课在高职操作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