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操作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09-13 09:53:53

微课在高职操作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微课的应用与发展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教学中存在不足的问题,探讨了微课在此类课程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为此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微课操作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各个领域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众多专业均会涉及与行业相关各种软件系统,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AutoCAD、PROE等,这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程可以称为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一般会选择在多媒体机房,教师利用教学广播系统将教师机屏幕广播到每一台学生机上。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和讲解知识点、案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清晰地进行观察,每完成一个知识点或案例的讲解,教师结束广播,此释放控制权,学生可立即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但它也有不足,一是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二是教师讲解完操作步骤后,学生马上跟着操作,容易掌握,但也容易忘记。

为了能够改变上述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师教学改革,同时促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将微课引入到AutoCAD、PROE等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1]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和网络学习顾问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明确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创作过程。他认为微课的效果可能超出任何一个资深教师的想象[ ],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在我国,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是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于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真实需求,它的主要特点是:

1.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其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是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内容主题突出: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紧紧围绕主题。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

4.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界限: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微课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反复观看学习。

三、微课在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中的开发模式

随着微课实践的深入,胡铁生归纳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开发模式:一是摄制式微课,通过摄像机、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设备录制;二是录屏式微课,常用的软件有 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软件合成式微课,运用Flash、PPT、绘声绘影、Movie Maker、GIFAnimator视频制作软件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 1]。

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要掌握的是操作过程,因此在开发此类课程的微课时,采用的录屏内录式。通过录屏软件把你在计算机中操作的一切过程都可以同步录像下来,自动生成视频文件。常用的录屏软件如《屏幕录像专家》,它可以轻松地将屏幕上的软件操作过程、网络教学课件、网络电视、网络电影、聊天视频等录制成FLASH、WMV、AVI或者自播放的EXE动画。

四、微课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笔者以AUTOCAD课为例,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大二学过案例《齿轮零件图的绘制》,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要求学习掌握四知识点:文字的注释、图案填充、尺寸标注、块操作,以及齿轮二维图形的绘制、编辑方法。授课时采用的边讲边做的教学法,学生完成该案例率达到95%。相隔一个学期对该班同学进行《齿轮零件图的绘制》案例测试,完成率只有54%。将案例按知识点进行分解,用录屏软件制作成微课,允许学习测试时查看微课,完成率达到87.5%。

因此,操作类课程把案例以知识点的形式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随时学习,也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方便的进行再学习。[2]

五、微课可供学生随时学习

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移动通信3G/4G发展,以及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开展微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硬件保障。将授课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制作成微课以简短的视频形式呈现,并至相应的学习平台或者百度云供学生观看、下载,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微课学习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日积月累,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强化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各个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各专业教师开展现代教学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引入到操作类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式互为补充,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好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婉嘉,徐晶. 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2]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上一篇:韩国留学生动结式"V+到"的偏误分析 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能力标准与实训基地建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