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2 07:40:54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倾斜农村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以及改革农村教师的培养体制和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等途径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造就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仅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全民素质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仍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一、区域数量短缺

随着学龄儿童人口总量的持续减少,以及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长期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2004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0.3:1,初中为19.4:1,[1]都低于2001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的生师比标准,这说明全国农村教师队伍数量从总体上来看是适当的。

但是,我国农村教师的区域性短缺问题依然还十分严重。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的中西部城郊和平原地区教师数量基本平衡,局部地区还存在超编的问题;而中西部的很多省区以及山区、林区、牧区和湖区等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教育督导团于2005年10月对江西、河南、海南、广西、四川和青海等六省的基础教育进行督导检查时发现,六省普遍存在城市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的问题;[2]“中国教育在线”网2007年5月30日的报道说,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1.2万人,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缺编2.9万人,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缺编人数达1.64万,主要都是农村教师短缺;[3]安徽、湖北等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省份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4][5]

二、学科结构失衡

农村教师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在农村小学中,音乐、体育、美术、外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没有教师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湖南省平江县2006年有303所小学,352个教学点。2007年仅对全县所有三年级小学生开设英语课,就需要300余名专职英语教师,但现实的状况是全县所有小学连30个专职英语教师都没有,小学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新课程也同样缺乏老师;[6]我们对吉林省东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要么干脆不开设这些课程,要么让其他学科的教师现学现教,应付了事。

在农村初中,音、体、美、职业劳动等艺体类、职业技术类和综合活动课学科教师很少,很多学校要么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文化基础知识学科虽然基本都能开全,但“教非所学”现象比较普遍,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年龄分布不均

教师的年龄结构本应呈现均衡分布的态势,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则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两边高、中间低的“驼峰形”分布:即45岁以上的教师多,25岁以下的教师多,而30岁至40岁这个骨干年龄段的教师数量较少。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小学教师大多呈现这一态势,其主要原因中年骨干教师不是被“提拔”到初中任教,就是被层层抽调到城里的学校或经济较发达地区任教,还有一部份是因为前几年教师工资得不到保障而离开教育系统。另一种是单边倒的老龄化倾向:即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大,中青年教师较少。如湖南省平江县2006年全县3460名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接近50岁,其中50岁以上的占1800余名,而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相对很少,其中有一个乡,除了中心小学外,22所村小学中竟没有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我们于2007年5月对吉林省东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乡镇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有些甚至达到50岁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教师调转和流失严重,而新教师又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补充进来。

我国农村初中教师的年龄结构主要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驼峰形”分布,老教师和青年教师较多,30岁至40岁这个骨干年龄段的教师数量较少,他们要么被“提拔”到高中任教,要么想方设法调转到城里的学校或经济较发达地区任教。

四、学历层次偏低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教师素质的重视,作为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教师学历也有了显著的提高。2004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已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98.08%,农村初中教师合格率为 92.81%。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标准要求较低,农村小学教师以高中阶段学历(53.84%)为主,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为 44.25%,而城市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则为 71.34%,两者相差27.09 个百分点;农村初中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为 22.73%,而城市则为 55.03%,两者相差32.3个百分点,而且,初中学历不合格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8]

另外,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是民转公的教师,还有大部分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师或高中毕业,虽然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可以说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而且,不少教师是为了应付职称评聘或提职的目的而进修学习的,他们选择学习的方式和专业的依据是通过考试的难易程度,而很少考虑与其所任教学科有多大关联性,这样的学历提升学习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清华大学史静寰等于2004年对广西、福建、湖北、江苏、吉林和甘肃六省区农村教师取得最高学历途径状况进行了调查,有71.1%的小学教师所拥有的最高学历是通过非全日制学习途径取得的,其中仅函授和自考两种方式就占到58.9%;中学教师虽然有47.2%的人是通过全日制途径而获得最高学历的,但以函授和自考两种方式获得最高学历仍占45.5%。[9]

五、职称比例失当

教师职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从当前专任教师职称构成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构成重心普遍低于城市和县镇水平,尤其是具备高级职称的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更低。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中具备副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教师只有0.21%,而城市小学教师中具备副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教师为0.69%,前者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农村小学教师中具备中级职称的教师(小学高级)为35.73%,而城市小学教师中具备中级职称的教师(小学高级)为46.44%,两者相差10.71个百分点。农村初中的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为 32.83%,而城市初中的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则为55.86%,两者相差23.03个百分点。[10]

面对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中所存在的各种结构性问题,亟需各级政府研究与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师资的供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要研究制定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制度,只有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才能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与生活福利待遇,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同时也能避免很多地区所存在的有编不补现象的出现。第二,要建立有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来规划与制定农村教师的聘任制度、工资福利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和编制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倾斜与调节,不仅要挽留住已经在农村任教的教师,还要鼓励与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尤其是到偏远贫困地区任教;同时也能通过适当的途径分流目前既占用教师编制,但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使他们倒出来的编制能够吸引来合格的新教师,从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第三,要改革农村教师的培养体制,既要采取措施吸引有志于服务农村教育的优秀青年来读师范,又要改革师范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优秀毕业生,并把他们及时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中来,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有效供给。第四,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使他们能够结合工作而不断学习与提高。

注释:

[1][8][10]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 [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江西等六省(自治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情况专项督导检查公报[Z] .2006-1-27.

[3]中国教育在线.教师频道专题[EB/OL].teacher.省略/zhuanti_34/,2007-05-30.

[4]代群,熊润频.教育部调研安徽课改[N] .江淮晨报,2004-12-13.

[5]汪伟.乡村教师:重压下的生存[J].教师博览,2005,(1).

[6] [7]陈黎明,田刚.农村“走教”现象暗含危机[J].望,2007,(16).

[9]史静寰,延建林.聚焦农村中小学教师 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上一篇: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优秀班主任暨优秀校长评选... 下一篇:西部农村村级小学师资状况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