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2 07:26:27

残疾人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残疾人教育事业关乎国计民生,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已取得一定成效,残疾人教育水平获得较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现状出发,提出部分解决方案,有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推动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公平 残疾人教育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14

我国残疾人教育现状与以往相比获得较大改善,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年)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87年)的公布数据来看,2006年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与1987年相比得到很大提高:2006年每十万残疾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13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489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5039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1861人,十五岁以上文盲率为59.00%。残疾总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残疾人数为94万人,高中文化程度(含中专)残疾人数为406万人,初中程度的残疾人数为1248万人,小学程度的残疾人数为2642万人;而1987年每十万残疾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8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665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61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24168人,十五岁以上残疾人文盲率为43.29%。通过直观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成功,残疾人教育普及工作取得飞跃性进展,残疾人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从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数据及2010年调查公布数据来看,2010年全国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为71.3%,仍有18.7%的学龄残疾儿童没有条件或机会接受义务教育,18周岁及以上的残疾人中4.9%从未上过学,另有35.2%的残疾人为小学文化程度,仅有近200名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近1300名残疾人进入特殊学校接受再教育。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较少,大量残疾人没有接受到正常教育,而在已接受教育的残疾人中受中、高等教育的比例较低,残疾人受教育质量不高。一系列数据显示,残疾人教育水平与健全儿童教育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总体而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程度跟不上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残疾人受教育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及教育体系不健全。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应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系统全面的改进残疾人教育教学环境。

首先,应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来。残疾人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残疾人教育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不仅文盲率较高,中高等教育还存在较大的脱节问题、残疾人平等教育权缺失问题、残疾人教育法规及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问题,残疾人就学物质缺失问题等。以上相关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残疾人教育认识出现偏差。

其次,维护残疾人受教育权。每年有大量残疾学龄儿童辍学,或是考上大学不能就读。此类不公平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严重侵害了残疾人受教育群体的受教育权。为维护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保证社会制度公平正义,应从以下方面落实。第一步应从法律制度着手,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缺陷和不足,全面建立残疾人教育制度,实现残疾人教育制度建设进一步发展。其关键在于依法兴教治教,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推动残疾人教育发展。在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后,应进一步强调相关法令的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落实保障性法律法规,督查部门应进行司法干涉,开展执法检查。政府应强制推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规章制度,相关福利机构及教育机构一方面必须认真落实《教育条例》,更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再次,减轻残疾人教育歧视现象。减轻残疾人教育歧视问题需从宣传及残疾人教育两方面入手:其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残疾人教育观念。通过全社会范围内的宣传倡议,改变歧视、排斥残疾人受教育的错误做法。其二,建立正确的残疾人教育模式。大力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实现我国残疾人发展地方化和教育模式多样化。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特殊学校,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着重于残疾人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实现教育公平。

最后,加大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投入。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等条件较差,残疾人在农村已成为弱势群体,政府首先应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投入,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残疾人受教育难问题;我国自古以来男女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尤其表现在残疾人群体中。因此,相关政策及财政力度应适当的向女性残疾人教育方面倾斜,相关培训单位及学校应适当重视女性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男女平等观念的宣传与教育,使男性残疾人与女性残疾人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据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公布数据,我国特教学校专任教师仅34990人,学历层次整体较低,总体专业对应性不高。国家更缺少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建设和特殊教师培养财政支持,残疾人教育学校过少且真正培养出来的残疾人才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教育教学事业的全方位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根本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建.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

[2]高大成.论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杨发兴(1991-),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学,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曹骞(1983-),男,汉族,湖北荆门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上一篇:提高初中班级学困生转化效率的研究 下一篇:小技巧、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