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题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22-10-02 01:47:20

新课题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位,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的反复实践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采取互动交流与共同协作方式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学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今天要上的这节语文课,是学生们和我都期待已久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而我呢,上周刚刚进城里听了右江区教育局举办的城镇小学教师的优质课比赛,听了《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课中让孩子们分角色把《小稻秧脱险记》演一演,孩子们能在表演中饶有兴趣的学完课文,整节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深受感染。我深受启发,于是我想用这一方法来上这节课,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

上课开始了,我告诉孩子们今天上的课是《小稻秧脱险记》,当时孩子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即刻打开书本,翻到这篇课文。我让孩子们读课文一遍,并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认好记好。有的孩子说已经读过这篇课文,但每个孩子还是认真读起来,整个教室都是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孩子们读完课文后,我出示课件“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一棵棵禾苗长得很精神”的图画,我指着图画说:“这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都说:“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争吵。”于是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探究:动笔勾一勾,动口读一读,动身演一演,自主探究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它是怎样脱离危险的?看着孩子们合作得还不错,有些还演得有声有色,我暗自高兴着自己这一设计妙。

进行了小组汇报完了以后,当我说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当杂草和小稻秧上台来演一演故事。孩子们都争抢着要演,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新鲜的事。我选了一个小组的孩子们上台,给他们分别带上了杂草、小稻秧的头衔。可是,表演并不像我期待的那么顺利。因为平时孩子们这样上台表演的机会很少,觉得非常好玩,于是表演起来像玩耍一样,就出现了一面演一面笑嘻嘻的现象。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嘻嘻,有几个孩子笑出了声。台下观看的孩子们有的哈哈大笑起来,有的捂住嘴巴嘻嘻笑起来。这时演小稻秧的也忍不住笑了,清清嗓子,正正音才把他该演说的话说出来。

看到这情景,我肚子里的气一下子升到了脖子根,真想怒斥他们一顿。可是又转念一想,这样有用吗?要是训斥了他们是安静了可还怎么演下去呢?要冷静,这时候需要的是冷静……我静下心来想:这不就是孩子的天性么?第一次上台表演能不乐吗?于是我启发他们思考:“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课文”。孩子们低着头,陷入了沉思,有的看起了课文。这时,有的说:“××同学这样的表情不够汹,不应该笑。”有的说:“××同学这样的表情不够汹,要大声地嚷。”有的说“小稻秧说的时候要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老师,我们小组上去演,肯定比他们演得好。”接下来上来演的孩子们非常投入,好像自己真的是杂草、小稻秧一样。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的同学争着演下去,看着他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整节课他们就是在这种高昂的学习热情把课文的内容理解了,还懂得了“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

课后,我反思自己对这一课堂教学事件的处理,我庆幸当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试想,要是刚才我对孩子们一阵训斥,禁止他们发出的笑声,必须坐好认真听,换来的也许是课堂上的“秩序井然”,可失去的恐怕是孩子们纯真的童心,高昂的学习热情。蓦然想起大禹治水的典故:相传,中国古代曾经发了洪水,泛滥成灾。鲧偷窃天帝的息壤,用“堵塞”的办法,把洪水围起来。然而屡堵屡垮,九年无功。天帝震怒,将鲧充军了。鲧的儿子大禹,用“疏导”的方法,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大禹的成功告诉我们:“堵塞”不如“疏导”。

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教师作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的控制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坐得端正,听得认真,发言要举手,不能随便插话……所反映的实质是“师道尊严”。就像上述的教学事件,看到孩子们乱成一团,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把他们怒斥一顿”,这也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留下的痕迹。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和帮助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就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上述的教学事件中,面对课堂的乱套,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是消极的阻止,而是积极的引导,“你们觉得这是气势汹汹的杂草吗?”“小稻秧这时候笑得出来吗?如果你是小稻秧会怎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选择,这时,老师就像孩子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和知己,师生之间有了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自然也就形成了。

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并非一味地给学生自由,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样会造成散漫的课堂。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同样也要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因此,在新课程中也需要必要的课堂规范,只是这种规范应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少一些阻止和训斥,多一些引导和疏通,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有了这样“以人为本”的课堂规范,孩子一定能更健康、更主动地发展。

上一篇:回归语文本真课堂 下一篇:以题载道以课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