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18 02:30:19

课题开题发言稿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本次“西安市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小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能让我近距离聆听专 家老师对课题研究的专业解读。更珍惜专家老师对自己所承担课题进行面对面知道的机会。

本次,我所承担的课题名称是《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在九月份开题报告上传的第三天,我便欣喜的看到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对我的肯定与鼓励,让我对本次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同时杨老师也指出了不足,如对幼儿的界定阐述不够清楚,我也及时的做了调整,同时更明确了自己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让自己的研究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从出生,就积极地向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纲要》指出3岁儿童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但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对周围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向成人问这、问那;而有的则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

研究意义: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对于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观察并非随意看看,是有目、有计划的,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只有具备持续的观察能力才能保证孩子对世界的高度敏感性,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训练中形成的能力,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幼儿在进入大班这个年龄阶段,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观察力,但在这时期的观察力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过于笼统: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事物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

2、观察不稳定:由于幼儿观察缺乏目的性,观察过程中受周围情景的干扰大,加上注意不稳定,所以,他们的观察活动往往不稳定。

3、观察不深入:幼儿容易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比较肤浅、粗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很难把观察引向深入。

4、缺少观察方法: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如何科学地观察。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根据幼儿观察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其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掌握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规律,取得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动权。

2、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启发、鼓励,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3、教会幼儿的观察方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现象,丰富其认知。

5、在幼儿园里形成良好的观察氛围。

计划通过大约一年时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 (演讲稿 ) 2012年9月准备阶段

今年9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准备工作,设计好调查问卷并发放、回收、整理和汇总,解决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时存在的问题、寻找大班幼儿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总结最适合大班幼儿的观察方法、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环境和氛围,最最后使之之量化成详细的数据在文本中呈现 。

a、 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

1、 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

b、 教会幼儿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理论引领下我将尝试以下几种较适合幼儿的方法,让幼儿将观察运用于自主探索活动中。

(一) 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二) 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

(三)反复观察法

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幼儿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幼儿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幼儿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四)重点观察法

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蚕宝宝蜕变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五)定位观察法

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幼儿读书,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幼儿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 六) 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c、 创造各种观察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 开设各种观察角

如:饲养角、种植角、阅读角等让幼儿的周围始终存在观察的内容。氛围轻松自由,让幼儿快乐的观察。

2、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观察时机

如:秋天树叶的变化;燕子南飞;冬天的雪;夏天的雷、闪电等。让幼儿学会留意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组织专门的外出观察活动

就是让幼儿走出校园,开阔视野,激发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

如:春季时组织幼儿春游,寻找春天,了解春天的

《课题开题报告会发言稿》出自: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2篇

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暨根基教育课题开题报告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潍坊外国语学校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和根基教育开题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哺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的园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老师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老师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这些雏鹰,使他们展翅飞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的品格教育。作为家长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说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注重品格教育。

孩子的优秀品格应该从小培养,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道理,学习品德,做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很必要,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就非常有特点,整个校园不管是教室课堂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大环境,到处都有根基品格教育的影子,同时外国语学校小学特有的寄宿制集体生活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十分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家长一定全力以赴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其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根基品格养成的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品格的榜样;还要和孩子建立起爱的关系,通过爱的桥梁把自己的优秀品格传递给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外国语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谢大家!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会家长代表发言稿》出自: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3篇

一、在组织工作中历练自己,不断成熟

1、顺利组织年度论文评审工作,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今年是我第一次组织论文评审工作,时间紧张,情况复杂,既要有学科组教师参加论文评审,又要把优秀的高三总结一起进行评审。我认真熟悉工作,细心组织评审,保证论文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对222篇上交论文进行学科组初评和科研室初评,综合教科室评价和学科组评价的排名,选择83篇论文进入复评。加上从63篇高三总结中评选出的27篇,共110篇文章进行复评,其中文科理科各45篇。经过复评委员会的严格复评,评选出前100篇论文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从论文评审的组织来说,我觉得细心准备,耐心组织,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召开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集中研究学科组建设

因为陈主任外出学习,从十一月准备到十二月初召开,这个研讨会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在准备期间,我给学科组长提供研讨交流的主题,提供学科组建设需要挖掘的主题,指导他们完成学科组建设的文章。最终,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研讨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科组长的研讨渗透着新理念,渗透着研究型团队的建设。如语文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生物学科组提出了“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的教研理念;英语学科组提出了以“smart work”的理念引领学科组建设的理念;政治学科组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习型学科组的理念。目前,以研究引领学科组建设已经成为学科组工作的基本理念,研究型学科组建设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

3、组织召开第十三届教育科研活动周,宣传推广科研成果

从大会的筹备到召开,时间紧,任务重。本来要在11月完成发言稿的采集,由于种种原因,到12月初开完学科组长会才基本上定下来。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科研周准备,当然其中还夹杂着其他事。如临时决定要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一书与科研周大会材料一同印刷。可是当时还没有完成前言和相关的设计工作。没办法,抓紧时间吧。一周时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和科研周大会材料搞定。这虽然是比较满意,但其中也有一些遗憾,如稿子改得不精,没有完全达到高质量高标准。

另外紧急的还有做幻灯片,两天时间完成书记幻灯片的制做和发言稿的修改,还要完成其他发言幻灯片的编辑和审定,真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最后还是如期完成了,虽然几个中午没休息,但看着最后完成的作品,还比较满意。

4、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为青年老师搭建舞台

这几乎是11月的主要工作,因为从月初的培训与组织到月底上交,其中最繁琐的就是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其实很简单的事,但涉及到很多协调的问题,和青年教师协调,和电教人员协调,让人焦头烂额,每天都要在放学前确定第二天的录课情况,再与电教进行协商,有时一节课要打若干次电话。同时我还力争到录课现场参加录课。最终,由于安排充分,又有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把关,38节录像课如期完成录制上交,并且撰写了初评总结上交。学期末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课件制作的比赛,保证了全员参加。

由于组织了若干次会议和活动,目前我不惧会议,我不惧活动,我能够轻松自在地组织活动,而且能够与老师进行轻松自在的交流,我喜欢与老师交流研讨的氛围,喜欢与他们讨论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二、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成长,体会成长的乐趣

1、精心打造课题成果,推广学校的优秀做法

课题研究是科研室的主要工作,也是我的主要工作。因此,对于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我重点下功夫。上学期,我精心修改,着力打造的十三项科研成果参加区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中,有7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深受区领导的好评,认为一中的科研在领跑顺义科研。

本学期,经过认真修改与打造,我们又推荐史树芳、王树清、赵向军、辛加伟四项课题成果参加区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推荐史树芳、李玉珍、蒙广平、辛加伟、张福林的成果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推荐4篇论文参加XX年度北京市基教所的征文。目前结果还没有揭晓。

我乐于在文字的推敲中下功夫,乐于在打磨文章中较真劲,看着改好的文章自己的心中很是痛快。如科研成果报告会的材料,我提出的“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智慧工作引领学科组建设”等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都觉得很快乐。

2、注重成果交流,全面展示学校风采

成果交流是展示学校的好机会,因此,任何形式的交流我都非常重视。本学期,我参加几次课题成果的交流,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9月22日,代表学校参加区先进教科室评选,做了《建设研究型团队,落实“四个引领”》的发言,交流了我校教科室的建设情况,得到大致好评。11月14日,在杨镇一中参加刘海辉的区级课题《加强体验式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研究》开题。由于我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准备比较充分,我们的开题报告是最规范的,也是专家比较满意的。11月19日,代表史校长参加市级课题中期交流,同样比较成功,而且对杨一的两个课题和现代职业学校的和课题做了交流,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12月23日,代表陈主任参加科研创新促学科特色发展项目组的活动,做了《以研究型团队为抓手,完善校本研究的组织机制,实现科研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发言,交流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最满意的是,我现在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大会上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这是我最高兴的。

3、抓住机会高效率地工作,展示一中教科室风采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我坚信这一点,因此,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加强积累,保证各方面工作高效运转。如区先进教科室的检查验收,虽然我们已经是六星教科室,虽然我们不用准备也能顺利进入先进教科室行列,但我想抓住这个机会,集中展示教科室的建设成果,因此,一周时间内,我不仅整理了学校的科研档案,而且把科研展室进行重新制作和整理,集中展示我校科研的特色活动和“xxx”的课题成果。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教科室是免检单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校的科研工作,我还在此期间制作了4块校本研究的专题展板——“建设研究型团队,打造研究型学校”,在全区进行了展示。这次成功迎检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因为自身价值与工作业绩实现了统一,效率高与质量高达到了统一。

再有就是科研成果报告会的大会材料了,一周时间,我既要修改大会材料,又要全面统筹科研周的具体事务。陈主任又临时通知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出来,我可真着急了。印刷容易,保证质量不容易。好在我已经平时在电脑上完成了书稿的前期校对,所以抓紧时间,连续几天坐在电脑前,中午都没有休息,最终如期将大会材料和精美的《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完成,为科研大会添了彩。

我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我喜欢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在快节奏与高效率的工作中我体验了自己的价值,体会了自己的成长。

4、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XX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参与了学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部分活动。本学期,面向全体高一老师和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培训与讲座;参与组织研究性学习展示课一节,陈惠明、马玉梅、李颖石共同指导,高一1班承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撰写《科技使生活更美好――顺义三高科技园区蔬香苑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得到市教研员的好评;参与出台《顺义一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方案》,得到社会的关注;参与撰写发言稿《社会大课堂,师生成长的沃土》,在全区社会大课堂大会上进行宣讲。同时,为了宣传学校的社会综合实践工作,我还制作社会大课堂活动展板2块,主题为:研究性学习,走进社会大课堂;制作研究性学习展板5块,主题为:新课程,新平台,走进研究性学习,一起在十中召开的国家级会议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5、关注学校全面工作,实现总结提炼工作与自身成长的统一

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关注学校的全面工作,帮助总结提升学校的办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本学期,我撰写论文如下:《以研究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顺义一中XX年上半年教学质量分析》、《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总结》、《结经验,反思问题,新课程改革回眸——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一年来的总结》、《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教师带来的变化》《实施新课程改革 打造学校发展新平台》《新课程改革新在哪》《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学期末,我如期完成了学校教科室的工作总结。正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我的认识不断提升。

6、参与学科组管理工作,构建以磨课为主的学科研究模式

学科组是学校的研究组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组的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召开了两次全体学科组长会,组织学科组进行论文的初评,组织学科组开展以磨课为主的教研活动等。可以说,在茹书记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学科组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学科组的活动更加丰富,尤其是以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物组的两节市级研究课得到了广泛好评;张福林老师到天津做示范课;吴欣歆老师到苏州做研究课;同时各个学科组围绕青年老师考评课和青年老师基本功竞赛展开了大规模的磨课活动,促进了青年老师的快速成长。

7、登记科研成果,兑现科研成果奖励

科研成果奖励是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手段,本年度共登记科研成果481项,创历史新高。学期末,我按照重新修订的奖励标准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奖励兑现,奖励成果321项,涉及144人,奖励金额56691元。由于工作的认真细致,科研成果奖励兑现一步到位,一次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反复,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高效的工作带来了研究的硕果

推荐13项成果参加区“xxx”课题阶段性成果评选,有7项获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

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21届年会论文评选工作,有9篇获奖,其中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

我校教科室被评为顺义区先进教科室。

四、工作反思

经验:

研究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才能有生命力,如学科组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工作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有高质量,如论文评选和研究型学科组建设

成果要用心研究反复打磨才能有上水平,如科研周的大会发言和论文推荐

生活要丰富多彩满怀激情才能有好创意。

不足:

加强学习,不要让好文章好观点成为文字垃圾

加强反思,不要让好主意好点子成为过眼云烟

加强研究,不要让好办法好创意与我擦肩而过

加强交流,不要让好智慧好成果在头脑中腐烂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4篇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申报工作需经过深思熟虑

“凡事预则立”。课题申报绝不是一时兴起、空穴来风,它必须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即先有因,后有果。我在申报此项课题之前,头脑中并没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概念,只是在日常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看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至于如何评判、解决,并没有深入思考。最终让我付诸行动开始思考如何寻找、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得益于课题申报这个环节。

首先考察我县城镇和农村各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发现我县中小学校现代化教育装备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信息化教育装备强县。装备有了,那么教师的实际运用和操作水平怎样呢?事实证明,我县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我县农村教师目前现代化教育水平还普遍较弱,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要求与变化。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专业化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我决定以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研究为突破口,确定名为“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此项课题引起省研究专家的共鸣,顺利通过,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要取得多方支持

课题立项批准后,我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请示开题事宜,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对我提出要求:由于开题活动在我县尚属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借鉴,因此要求我制订详细的开题计划和方案。从决定开题到正式开题时间非常有限,为此,两位同事放下自己手头繁忙的工作,全身心协助我投入开题前的紧张准备之中。我们共同商讨,并着手进行开题各项事宜:发放会议通知和流程、准备发言稿和主持词、制订县课题立项申报方案、联系开题地点、确定参与教师等。尤其是县教研室的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在我县是第一次进行,为了省课题研究在我县全面深入开展,一位同事没有任何推辞,主动承担起县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并在后来持续开展的一系列课题实验活动中给予帮助。确定开题地点时,综合各方面考虑,我欲将开题地点定在某一乡镇中学。与该校校长协商时,校长二话没说,当即答应,开题当天,学校由里到外、从上至下都进行了精心布置和安排,给参会的每一位领导、教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当天,教研室全体教研员积极参与各项组织、协调活动,教育局局长、教科所所长、中心校校长全程参与并对课题进行了现场评议,使得参会的全体教师及教研员们大受鼓舞和振奋,纷纷表示要加入该课题研究中。

活动当天,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说服力与助推力,我想为参会的每一位领导和教师展示几节多媒体教学观摩课,这一想法得到同科室各学科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积极推荐人选,并主动联络教师,帮助该教师准备观摩课,为全县教师即将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课题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和助推作用。

三、课题研究要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培训工作

开题后,教研室收到了60多份立项申请书。教研员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认识模糊、思路不清等问题。如申报课题名称不通顺和完整;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完整、清晰的认识等,充分暴露出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质量,教研室聘请专家,为全县即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送上了《规范实验过程,提高研究质量》的营养大餐,受到了全体实验教师的好评。经过培训,教师实施课题研究时思路理清了,方法顺了,研究时不再感到迷茫和困惑,研究质量自然提高。

四、课题研究应注重发挥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校长很少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活动,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在确定课题组成员时,将校长作为首要人选纳入其中。实践证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校长的先锋示范作用异常明显。其中突出的有实验小学、郇封中学、五里源中学、西村小学、韩庄小学、西村一中、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高村一中、小文案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城关镇一中的校长,他们充分发挥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积极参加市、县、乡、校组织的优质课、观摩课交流评比、论文、课件评比等一系列与课题实验有关的活动,为教师树立榜样,带动本校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工作之中,成为全体实验教师的表率和楷模。

五、课题研究需注重开展专项评比活动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教师实践,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此次课题研究,我县教师参与人数众多,如何有效组织和帮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践,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经过和领导的协商,我决定以课题研究内容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专项评比活动,内容包括优质课、论文、课件、教学反思等,以帮助教师有目的、较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一年多来,在各项课题研究专项评比活动中,教师成长迅速。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所有参与此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向前迈了一大步,多媒体操作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六、课题研究需加强课题网络资源建设

目前,我县“班班通”工程已覆盖全县各中小学校,为此,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课题研究伊始,我就申报了课题研究专用邮箱,为教师开展信息交流、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接着,我又开通了网易博客,为教师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提供了场所,实现了教师的研究梦想,见证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5篇

高素质的教育呼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因此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教师搭建研究平台,以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把我校在这方面具体做法跟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1.创新管理 率先垂范 营造严抓质量氛围

创新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我校领导班子在校长的带动下,都具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素质和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经受得住压力的勇气;班子成员有想法、肯实干、顾大局,有带动全体教师进步的责任意识。要求教师做的领导自己先做,(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领导先要不断学习),利用每周的班子例会时间专题研究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商定有力整改措施,层层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2.创造条件 促进学习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知识就像一瓶鲜牛奶,不学习,就会发酸发臭。我们有意识地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2.1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成立"教师读书俱乐部"。每学期学校要向教师推荐优秀教育书刊,平时学校组织老师们以学年组为单位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学校定期举行以课本美文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朗读大赛(照片)。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显著提高。而今,许多老师在谈论历代优秀教育家时,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起孔子的 "因材施教",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教育思想精华,教师们从孙波那里老师那里学到了"";从王小波老师那里知道了"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经典。"……,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2.2开设"撰写读书微博"和"金汤大讲堂"活动。利用校园网、金汤论坛、教育在线、教育博客等网络平台,开辟读书专栏,上传读书体会和活动案例,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老师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变成文字或语言,通过网络和讲座的形式向老师和学生宣传讲读,以起到好书共享的目的。

2.3让网络成为教师成长的崭新舞台借助网络,教师们可以感受到最前沿的理念;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可以描绘出最绚丽的教育。我校校园网的全面开通和电子备课室的配备,为每位老师的网络学习提供了硬件保证。如今,我校很多教师人人有博客,班班建博客,风生水起的网络互动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深度交流沟通,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视野更为开阔。上学期期末我校进行了班级博客交流活动,通过展示,各班级的博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搭建平台 优化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和研究。只有不断地创新教研工作,才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1聚焦课堂教学,搭建教师研究平台"同课异构"自从2007年开始我校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备课并上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几节课的对比,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这种教研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极大,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校开展的四-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在全区教育教学现场会上做了展示、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就是采取的这种新型的教研方式。

3.2"同课多轮""同课多轮"就是让同一名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短期内进行多轮授课与反思。我校开展的"同课多轮"教研活动大致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教师进行"磨课"。参与"磨课"的教师一类是骨干、品牌教师,另一类是青年教师。通过这种多次"磨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骨干、品牌以及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一些教坛新秀脱颖而出,不少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和颇具示范价值的好课频频诞生:比如我校创设的"猜想-验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作为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在丹东市举办的"聚焦课堂 减负增效"座谈会上,我校这一经验进行了现场汇报,姜晓坤老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所执教的数学课在市创新杯大赛、省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同时被邀请在省数学科研开题会、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做课。

3.3同事互助观课同事互助观课就是教师同事间互助指导式的听课,我校的同事互助观课主要是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结对的"师徒"尽量安排在同一组内)的方式,充分发挥"土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把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作为他们的责任。通过这种"师徒"观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部分青年教师正是通过这种同事互助观课的形式,使她们在教学中迅速成长起来,像美术教师梁婷婷、佟玲;音乐教师王振华、张林;科学教师马丽莉等在参加国家、省、市级赛课及教学技能比赛中均获一二等奖。

3.4教学问题课题化,提升教师研究层次。我们把向教师征集到的课堂上有争议却又一时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校级"小课题"进行研究,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让科研走近每一位教师。对于校级"小课题"的研究一学期内要求出成果,定期举行小课题经验交流会。在这些小课题的研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孙波老师坚持十年之久引领学生走"阅读、习作、做人"的读书之路,她主持的《培养学生语文读书策略》课题研究被评为市级一等奖,在丹东市科研现场会上进行成果,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三年级徐杰老师的《培养小学生写字习惯的要求》、二年级王晓波《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在全区小课题拉练中做了经验交流并获奖。通过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

3.5新型教研文化,激活教师群体智慧。随着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教师间自觉教研意识明显增强,学校开放、合作的文化,个性的文化已逐渐形成。如今,只要有公开课,教室里总是坐满了听课的教师,同时,一种充满生机的"聊文化"应运而生:课堂外,办公室里,老师们渲泄着工作的喜忧;经验交流会上,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和反思。这种"聊文化"是非制度的,而正是这种非制度文化,决定着学校校本教研的命运。而今,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自主教研、自觉研究已蔚然成风,教师之间彼此都能敞开胸怀,进行不拘形式的对话明显增多,教师间合作备课,你教我评已成自然。学校的特色文化,教师的个性风格得到有效的彰显。以我校教师的话为例:青年教师崔媛媛如是说:"以往开展教研活动让我们发言时,我们总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说错被人笑话,现在不同了,我们都愿意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总能在交流和探讨中受到启发或得到解决,教研对我们青年教师帮助确实很大……"。

3.6在引领中提升,全面启动名师工程。正因为形成了这种浓厚的教研氛围,我校全面启动名师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龙头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项工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丹东市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会中,我校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展示了平时工作的一段剪影,这种研究团体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资源共享、思想碰撞,最终达到了共同提高。

4.常规检查,扎实有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布置无检查――落空,有检查无要求――悬空。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对没有落实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进行督查,增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的主要做法是:

4.1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4.2每月不定期到课堂听课,同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并与授课教师交流意见;

4.3不定期检查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1)教师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2)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有布置就要有批改。(3)提倡教师作纠错集,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鼓励教师对学困生坚持面批,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4.4不定期抽查教师业务档案、教研专题发言稿、教学反思、公开课情况等工作的完成情况。

4.5及时了解教师课外辅导情况。要求教师加强平时课内辅导,让学困生获得较多的发言、表演、锻炼的机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期末进行优秀教案、作业的评比。所有检查内容都与年终考核挂钩。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6篇

教导处工作总结(高中) 本学期,教导处坚持以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更新理念、夯实基础、硬件拉动、科研兴校、特色突出、品牌过硬”的发展策略,认真履行学校教学三级管理网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与改革,为更好的在我校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更好的指导本校以后的教学工作,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特对本年度的教导处工作做详细总结。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首先是完善教学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开学初在学校主要领导的指导下,教导处会同教研组长并结合许多先进校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先后制定了《长海高中教学工作制度》、《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细则》、《新教师培训制度》,成立了新的《听评课领导小组》、《新教师培训领导小组》,为规范考试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制定了《长海高中考试制度》。 其次是规章制度的落实。本学期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为适应新的“3+x+1”高考考试模式,改教研组办公为年级组办公,同时采取了“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教学群体管理操作系统,在组织架构上进行精简和调整。经推荐,研究重新确认15位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精的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其中7位教研组长兼任备课组组长。常规的检查考核主要采取年级组长周检查,教导处月汇总的检查工作模式,对量化考核部分的考核项目得分情况定期对教师公示,即要体现量化中的积极因素,让工作中确实做了实事、富于创新精神的老师的工作得到应有的承认,又要激发那些在某方面工作相对不足的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可见的参照面前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样在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能通过他们了解教师中的一些思想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教学管理中起到教导处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当然为了维护年级组长的权威,教导处能够更多地为他们承担责任,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另外,在常规管理考核方面尝试新的并具有人文色彩的操作方式。近十年来大家都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突然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规范性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或多或少有一段不适应的过程,教师们突出的感觉是忙和累,很多教师对工作或多或少产生了厌烦情绪,为避免因此而引起的教学效率的降低,教导处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逐步尝试以鼓励、激励的方式开展工作。比如在本学期后期,更多在量化考核中变“扣分”为“加分”,这样既保证了量化考核的持续性,又能使教师们的心态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化。“扣分”更多地突出的是某项工作不好的教师,而“加分”更多地是鼓励在本项工作中优秀的同志。 二、加快以新教师和年青教师的培养为主导的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进程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则是关键的关键,为了尽快让青年教师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并逐步走向规范,让他们脱颖而出,学期初教导处拟定了《长海高中新教师培训制度》基础上,本学期为他们分步骤制定了比较完善工作安排:进校之前组织了新毕业教师的说课活动;入校后为他们结成了“一帮一”的师徒对子;10月末组织了全体新教师的汇报课;12月初组织了新教师的正式汇报课。另外,所有的师父都能都有提高的计划,学期的总结和汇报课后教研组要提出诊断性的书面材料,教导处通过合理的渠道反馈给新教师。所有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特别是12月份的汇报课的前期准备以及所采取的新的教学手段等,对许多老教师也产生了很大的促动。 对全体教师的业务等素质的提高上,本学期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第一,配合学校的年初工作计划中强化教职工理论学习的具体要求,分阶段地布置任务,学习了修订后的新大纲、《发展性课堂评价》、《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资料。通过检查督促,教师中间比较典型地出现了“被动学习——感觉有点用——主动学习”现象,通过半年的努力,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学初制定了《微机培训计划》,成立了微机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教师指法比赛并评奖表彰,进行了10多次有关window操作、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内容的培训,定期开放微机室,为教师办公室安装了微波宽带,半年来所有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增加了学习微机知识热情。 三、加大教研的实施力度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和实施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作为教师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用开拓的眼光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这方面在配合学校的整体部署本学期做了如下几项工作:首先将教学研究工作制度化,在学期计划中安排间周一次教研活动,规定各类教师的听课次数,把教研活动中的一些过程体现在量化考核中;其次以“走出去,请进来”为主要形式的对外交流,开阔教师的视野,开学前利用暑假期间组织教研组长到庄河高中和大连八中学习交流,10月份聘请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和大连八中等学校的四位教研组长为全校教师上了四节示范课,一天中听课累计160余人次,11月到12月期间教师分三批共41人赴八中听课、学习,共听课450余节,每人都写出了一篇学习体会,教导处汇编成册,使学习来的资源更大范围的发挥其作用;另外,组织大范围的听评课活动,除了对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评课活动外,还组织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在展示他们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加交流,从而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考试成绩的分析、统计中更多的利用数据分析是本学期中的一个重要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一定程度地避免盲目性。 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得到应有的重视,按照《大连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逐项落实,充分尊重学生,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困惑。一个月后测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组织了6次不同层面学生的座谈会,举行了一次全校范围的学生评议教师活动,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所有上课教师量化打分,量化结果为学校的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教育教学过程中隐藏的诸如师德、工作纪律等问题。 五、学籍管理等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杨主任的领导下,在教导处另外两位老师的

努力下,学籍管理的更加符合上级和高中教学的整体要求,电子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毕业会考工作细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过程管理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宏观的教学改革及指导上的整体性构想不是很多,前瞻性和长远规划有很大的欠缺。 2、教科研工作与学校的整体要求和高标准的目标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课题了确立及实施还没有真正起步。 3、一些日常管理的措施还缺乏可操作性,各种资料的归档意识不强。 4、对“三课”及艺体类学生课程的安排不够规范,教师及学生的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化。 5、对自习课和课堂上学生的行为的管理上与政教处在细节上联系不紧密,自习课的质量还应该有提高。 6、考勤的管理有待真正地落实。 7、学生所用辅导资料的获取的渠道还不是太符合现今高考教学的整体要求。 教科研工作总结 一、本学期已做工作 1、大力加强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宣传。我们根据我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开展的进程实际,编辑印发《二中教研》共10期。通过它,介绍了当前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介绍外地外校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供本校教师学习借鉴。尤其是对《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课题的相关理论、实践成果进行介绍,在教师中打下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更好的开展做出了较好的前期理论准备。同时编辑印发了《教苑撷英》2期。《教苑撷英》第一期刊登了李华钊主任对《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学习的心得体会,第二期刊登了高考总结会部分教师的发言。 2、积极参与学校两个教育科研主课题的确立开展工作。 (1)在校长的领导下,参与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中小学班级网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的确定、开题。第十五周在我校分别举行了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班级网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全国“十五”重点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的开题仪式。教研室参与了两个课题“实验报告”的初稿撰写工作,并且负责两个课题开题的全面统筹工作。两个开题报告会隆重而热烈,展示了二中教科研能力,体现了二中团结、务实、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与会的领导、嘉宾、同行的肯定和好评,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达到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 (2)在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教研室也做了两个课题开展的大量工作。参与搭建组织架构、实验教师的确定、组织部分老师到深圳荔香中学、南海九江中学参观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验老师申请表,等。 (3)参与了学校组织张熊飞教授的学术报告会的组织宣传等具体工作。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兄弟学校领导教师103人认真聆听了张教授的报告。报告会反响热烈,效果良好。 (4)我们还趁张熊飞教授亲临我校指导之机,与教务处一起,组织了12节“诱思探究教学”探索课,三次集体评课活动。全校教师330多人次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这一听课评课活动,激发了教师们进行“诱思探究教学”的积极性,深化了对“诱思探究教学”的理解,锻炼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特别是邓校长提出的同一教师先后在不同班上同一内容的探索课,上完一节课,听评课改进后再上另一节。这一实验形式,得到了张教授的肯定,实践效果也较好。邓碧兰教师在高一(7)班上完课后我们组织过问卷调查。结果表现,95%的小组学生都认同“诱思探究教学”的改革模式。 3、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认真指导和组织。 (1)多方联系,积极工作,购买研究性学习资料。由于我校是刚重新整合,研究性学习资料跟进不到位。开学之初,我们多方联系,购得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纲要》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 (2)拟定了《佛山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佛山二中高一、高二级研究性学习计划。为了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我们首先拟定了《佛山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在此方案中,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以此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拟定了高一、高二不同年级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并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其组织实施进行了规定,成立了佛山二中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学科组,建立了佛山二中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同时对高一、高二整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计划进行了初步拟定。 (3)对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指导。本学期教研室对高一、高二教师进行了三次理论培训与动员,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指出了学生选题存在的问题。召开了研究性学习小组长会议,对学生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对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出了要求。 (4)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跟踪、监控,制订了外出活动记录表、学生上电脑室的规定等。 4、开好佛山市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中现场汇报会。 与政治科组一道承办了佛山市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中现场汇报会。为了举办好现场报告会,教研室组织了部分教师对上一学年结题报告进行了重新修改。部分学生重新撰写了心得体会。选编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体会文集》。教研室对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写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较全面向市区各学校展示了我们的成绩经验。汇报会顺利进行,得到与会的市教研室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广泛好评。市教研室拟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资料制成网页内容,作共用资源,供老师学习。 5、认真抓好“石湾区英语教学实验基地”建设。本学期教研室指导和组织了英语科组成立了“小天使俱乐部”,并开展了三次活动;举行了全校英文歌唱比赛;出版了一期校园英文报纸;举办了大型圣诞晚会------英语之夜;指导学生邀请外籍教师来校给学生上英语听力课,现已上三次。不但在我校学生中形成了学英语的热潮,加深了广大教师对英语教学的了解,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6、加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抓好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网络技能培训,认真总结我校电化教学方面经验,提高现有电化教学设施的利用率,进一步达到石湾区“信息技术实验教育学校”的要求。举行了一次电脑基础培训班和一次中级培训班,提升了我校教师整体使用电脑的能力。与校工会一起开办了以年级为单位的中文录入比赛活动,借此提高教师中文输入的水平及速度。即将举行网络提高班的培训,参加人员主要是课题《中小学班级网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实验教师。 7、开展了一些教师培训工作。(1)跟校办一起,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帮助、大力支持教师到

教育学院进修、参加省、市、区骨干教师培训和心理培训。(2)我们召开了新老教师“结对子”会议。明确提出了“结对子”活动的目的要求,组织学习《佛山市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几个基本环节的规定》。本学年学科教学及班主任“结对子”共23对。 8、与教务处密切配合,开展高考总结和教学视导。我们参与了高考总结会发言教师的选定,发言内容的审阅以及发言稿资料的整理,编印出版。我们还参与了对部分教师的听课了解和学生调查了解等工作。 二、目前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课题的落实开展还欠周详。学校教科研的两个课题虽已确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要进一步落实开展,还需要周详的计划,有力的措施。我们应对这方面工作的方略还未做到心中有数,实施起来也会遇到不少因难。 2、研究性学习进展欠理想。由于我校是重新组合的,教学用书资料的配套跟进不到位,活动场所不够等原因,本学期高一、高二级的研究性学习进度较慢,开展不大顺畅。 3、教师培训缺乏强有力的措施。由于我室人力、能力的限制,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还缺乏通盘的计划考虑,工作的力度也很不够。 三、下学期教科研工作的一些设想 1、认真落实教科研课题的开展。(1)深入开展“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①加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理论学习,拟在学期初组织一次有关诱思探究理论全校教师的测试。②拟打“几个战役”:第三周,组织各科组“诱思探究教学练兵课。第六周与教务处一起组织以“诱思探究教学”为主题的探索公开课。第十四周,在高一级组织“诱思探究教学”汇报课。③指导、协助生物科组编写《〈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应用研究〉的丛书(生物分册)》。(2)开展“中小学班级网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 2、将教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1)抓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2)加强对高考的研究,与教务处及其它部门一道,深入调查研究,力促我校高考工作更上一层楼。 3、继续加强“三个基地”建设。 (1)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进程、效果的督促检查。举行全校性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展示会,并将优秀结题报告结集出版。 (2)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课件制作培训。 (3)深入坚持开展“英语小天使俱乐部”活动。 4、继续编辑出版好《二中教研》和《教苑撷英》。 5、继续抓好提高教师素质工作,开展好“老帮青、结对子”活动。 6、积极参与学校制订“骨干教师评选方案”、“教坛新秀评选方案”及相关评选活动。 7、指导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职后培训;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54―03

教师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使教师充分理解新理念,准确把握各科课程标准,才能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牢固基础。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文化和新的行动方式,对教师职后培训在培训目标和价值取向上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教师职后培训无论在培训模式,还是在培训效果上都未能适应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等方面,探究新课标下教师职后培训要求和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优化。

一、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教师职后培训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师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但教师职后培训后驾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却难以提升,效果不明显。

1. 教师职后培训缺乏系统规划。教师职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学校提高教师顺应新课程教学,促进教师综合施教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教师职后培训主要还是以行政部门为主导,培训只对上级负责,培训计划由上级部门说了算,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对新形势下教师职后培训的深入研究,加上相关的教师职后培训政策和制度不健全、不配套,培训的有效性总体较差。另外,行政主导下的教师职后培训热衷于搞形象、面子工程,忽视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师职后培训规划,使教师职后培训往往处于“断层”状态。

2. 教师职后培训形式单一,手段滞后。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大多采取的教师培训模式仍然是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和导师指导等,这一传统的职后培训模式一般采用人海战术、满堂灌、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追求的是整齐划一,忽视了教师的个体特征和需求,无法吸引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特点一是专家本位。从专家出发,站在专家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很少考虑教师身处的条件和实际环境,是典型的专家本位模式。二是话语霸权。决定职后培训内容,很少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呼声。教师职后培训往往脱离实际,不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 教师职后培训目标定位不明,需求脱节。教师的职后培训应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目前的教师职后培训仍沿袭传统的教材梳理、教学重点难点的解读、中高考释疑等目标定位,注重的是教师所任学科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且培训课程的设置大多依据进修学校自身资源的能力水平,所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差距,且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际、不能有效地促进职后教师全面发展、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能满足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这一定位往往以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和固定的方式进行,学校和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是一种肤浅的“眼前”培训。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职后培训应有针对性,给教师发言权。

4. 教师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相对隔离,衔接不通。负责职能教育的师范院校不能及时获取教师上岗后信息的反馈,没有形成专业教育的优势,大多数师范院校仍旧用“学科专业”来代替“教师专业”,能够体现师范性的课程依旧是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这三门传统课程,内容陈旧、狭窄和空洞,不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实践性较少,学员根本就没有转化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技巧。所以他们接受的教育科学知识往往学过就忘,完全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脱节;而负责职后培训的教师进修学校又摆脱不了职前教育的办学模式,致使培训内容重复或缺乏连续性,教学方式陈旧,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职后教育的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其作用只是满足了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评定等个人利益的需要,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性与提高和改进自身专业素质的联系不密切,未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实际需要。

5. 教师职后培训设置不合理,渠道不畅。一方面,从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看,“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理论多,实践少,效果差”、“灌输多,注入多,启发少”仍占较大比例,缺乏“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教学启发”的科学培训设置。另一方面,从培训渠道、主体看,除行政部门定期举办的大规模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外,还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各类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满足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急功近利的需求。这些培训活动很难带来教师未来发展真正需要的,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营养成分”。另外,基教、人事、教研、电教、继教、政教等部门都在进行教师职后培训,由于缺乏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整合,这些培训活动看似各有所指,但其实质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培训。还有很多培训内容即使与教师发展关系不大,但由于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

6. 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缺乏,运转受限。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能力有限,仅靠教研员或校本研修来高质量完成教师职后培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上,我们要打破目前部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的独立性、封闭性,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教师培训体系。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整合和总体规划,部门之间普遍存在重复培训现象。另外,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由于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培训体系,加上互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始终难以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新课标下教师职后培训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高度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要靠广大教师去实践、去探索。因此,要做好新课标下教师的职后培训,必须转变理念,不断调整教师职后培训要求和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后培训的要求。

(1)课程的综合性。新课程改革不仅开设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适当增加了探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综合社会实践性课程,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新课程通过这种综合化取向,加强了学科

的统整性,确立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教师能够在更加宽泛的视野上进行教学,并进行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课程的层次性。新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发挥课程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层次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有能力胜任不同内容的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拓展课程资源,从而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课程的开放性。新课程改革了原有的封闭的僵死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要求揭示当代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增强课程内容与时展的联系。现代化科学技术内容的增加,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充实,人文科学知识的增加,艺术体育等审美课程的开设,使课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紧贴时代的脉搏,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新技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4)课程的实用性。新课程改革了过去过于重视学科课程的学科体系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增加了社会实用性内容,比如,外语学科课程增加了听力课程;选修课程适当增加任意选修课程、微型课程、短期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的增设,地方性与校本课程的设置;等等。课程的实用性特点为师生构建了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有了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这对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课程的实践性。新课程适当地增加了综合社会实践课程,更加注重了技能性课程和实验、试验以及训练动手能力的课程。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中教育资源的开发,社区服务性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内容的设置,探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区域性专题的研究都体现了对课程实践性特点的关注。

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优化的要求。

(1)案例研究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课堂实践中某一教育教学事例为基点,采用讨论交流、专家评析等互动形式。一是由教研员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呈现给教师培训班学员,通过分组讨论,统一意见上台交流,经指导教师点评后,学员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为学员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二是通过讲述书写案例的格式,让各学员明确书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要求。三是要求学员根据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案例的主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案例的撰写。

(2)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一是教育理论学习。组织学员集中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包括研究课题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实施、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等。二是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组织学员从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的课题,要求课题的切入口不要太大,并有研究的价值。经过相互交流,学员制定好课题的开题报告。三是组织学员与指导教师定期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培训学员进行推广,以此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提高他们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远程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员与指导教师利用博客,将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观点,通过网上交流,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组织网上研讨活动,以开放、互动、共享、共进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研修博客网上申请教师研修博客群组,然后让所有学员加入。其次,要求学员将每次学习后的感想、体会以及专题研讨的内容通过网络博客平台实现交流互动。这种培训模式解决了教师参与教研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发大家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真正起到研讨、反思、互助的作用。

(4)专题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把理论知识学习、专题讲座、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单元计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培训学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一是理论知识学习。邀请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学员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辅导。二是专题讲座。三是专题性研讨活动。教研员选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要求学员写好发言稿,集中研讨交流,专家点评,营造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四是课堂教学展示。这种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培训混日子的念头,不全身心投入是不可能完成培训任务的。

(5)导师指导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导师带徒的形式,采用“一带二”的方法,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是确定指导教师。二是确定师徒对象。尽可能将与指导教师学校距离近的学员组成师徒结对对象,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三是签订师徒带教关系,明确相互的职责并制定带教方案。带教方案的内容包括带教的目标、时间、内容、形式与方法等,这些内容以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研修班结束之际进行考核验收。“一带二”师徒带教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培训“过过场”的局面。通过传、帮、带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构筑“导师一教师一青年教师”的辐射形式。

(6)学术沙龙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主题,通过指导教师与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研讨,甚至展开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从而培养学员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首先,确立学术沙龙的主题,主题由指导教师或学员就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确定。其次,让学员就该主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或情报,并在学术研讨中各自发表意见。这种学术沙龙式的研讨,不要求统一答案,其目的在于实现多种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开阔学员的学术视野,发展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7)外出观摩交流培训模式。观摩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的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之一。通过外出观摩展示课或研讨课,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8)考核评价体系的强化。有效的评价是培训的保障体系。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位教师能主动地发现自我的不足,主动地自我学习,提高水平,弥补不足,所以,如何巧做文章,促进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是教师培训工作能否良性循环展开的关键。

总之,教师培训要体现出实用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要制定多样性、针对性强的职后培训模式,这样既可激励教师产生不断奋进的学习动力,又可使之长久维持,从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组,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17.

[2]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5):20―21.

[3]陈琳,Simon Greenall,新标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8―29.

[4]Peter Jarvis,Global Trends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theResponse of Universitie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99,35(2),35―38.

[5]Mireia Montane.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ing:TheOut-comes of an ATEE Seminar[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4,17(1/2),42―45.

[6]连仕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反思与感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22―23.

[7]杜小静,周先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J],现代教育科学,2008,(3):27―28.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8篇

一、打造特色高效课堂

1.推进“以学评教”的“四步十二式”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升教学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切入点是推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目标的“四步十二式”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四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反馈总结。这种课堂模式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其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自主学习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自学探究: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预习教材,自主学习。第二环节学案训练:完成导学案上的训练题目,检验自学效果。第三环节批阅学案:小组长组内批阅,教师检查批阅,并对学科组长进行必要培训。

第二步,合作探究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出示目标:要求表述科学、准确。第二环节学案反馈:教师反馈学案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小组。第三环节小组讨论:着重讨论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教师全面掌控,巡回指导。小组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第三步,展示点评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分组展示:阳光展示,注重对题目思路和方法的分析。第二环节互动点评:点评时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对新生成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尽量自己解决。对学生点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适时点评、拓展。第三环节质疑追问:在分组展示、互动点评过程中,全体同学要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方法、思路。

第四步,反馈总结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堂检测。第二环节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知识、方法。第三环节归纳提升:教师归纳方法、规律,总结、提升。

“四步十二式”是以四个相互连接、层层推进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载体,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小环境和教育大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2.推进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1)机构健全,是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为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下设课改研究组、推广组、督察组和各级部门课改小组,明确了各课改小组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阜阳十中课改实施方案》《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阜阳十中课改培训教研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创新工作模式,精心绘制课改推进工作流程图,稳步推进课改工作,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培训,为课改工作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阜阳十中课改教师学习制度》《阜阳十中课改校本培训制度》《阜阳十中集体备课制度》《阜阳十中导学案研修制度》等,制作课改宣传版30余块,《课改简报》50多期,加大了课改的宣传力度。每周一业务学习教科处进行课改专题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达50课时;学校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组织各科教师300多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教学观摩、研讨和课改培训,这些举措为学校课改工作的推进做好了基础准备。

(3)推行系列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改提供制度保证。学校坚持推行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集体备课和研评课、推门听课等制度。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进班听课,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课时,周五行政会议由教务主任检查听课笔记并公布听课节数。抓质量、促课改,校领导班子亲临教学第一线,推门听课,并参加评课活动,大力推动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每周四召开课改研讨工作会议,课改各领导小组和级部课改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及时反馈课改情况,研究对策,明确思路,指导学校课改工作,解决课改各环节出现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师座谈等,学校及时了解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不定期地召开课改推进会,落实了学校课改的各项政策、措施,并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

(4)强化集体备课,强力推进课改。结合实际,学校集体备课安排在周三、周四下午进行。第一节课分学科听课,第二节课先用20分钟分学科评课,剩余时间分组讨论修改导学案。

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每年暑假利用1个月的时间,我们组织教师完成下一学年导学案的初稿,为后期的集体备课研讨提供素材,减轻了教师后期教学和备课的压力。

集体备课研修导学案的具体做法如下:备课组组长把暑期编好的导学案提前打印一份初稿,按计划分发给主备人,主备人提前准备导学案研讨提纲和发言稿,在集体备课时研讨修改导学案,用红笔修改;备课组组长再次打印导学案并发给教师;实际授课的前一周导学案要在集体备课后再次修改。每周级部负责人在导学案(完善稿)上签字,整理存档,会同电子稿统一上交教科处,以供进一步完善。

集体备课有效地解决了本组教师由于课程冲突而无法听课的问题,保障了教师每学期能真正完成二十多节的听课任务,并参加二十多节的评课活动。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效率,保障了导学案的质量,保障了课改的顺利推进,成效显著。

(5)成立学科专业委员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学校多数实行级部管理制度,弱化了原来的教研组的作用。学校成立了阜阳十中学科专业委员会,有效解决了条块分割的问题,也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6)强化青年教师培养,为课改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制定并切实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优秀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青年教师,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常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要求青年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每学年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每两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观看一堂优质课视频,并分别写好感想体会;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围绕主题的研究课,积极参加研讨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抓教学反思,要求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周选择一堂成功的课或不足的课最少写两篇反思随笔;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抓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茁壮成长。学校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提供充分保障。

(7)加强晚自习管理,提高学生自学效率。晚自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环,也是学生理解消化当天学习内容、预习新课的关键。学校切实抓好晚自习纪律,使晚自习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生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当天作业,也有足够的时间温习当天课程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每节晚自习均有老师辅导,学生存在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值班领导加强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晚自习纪律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如实做好记录,其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3.实施课改后的收获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才能得到展示,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思想理解学生,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用亲和的教态影响学生,用耐心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师生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3)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明晰了,知识面拓宽了,教师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了,学生们感到学习有趣了,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越来越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在教学中他们深深感到:当他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迸发创造的灵感。

(4)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通过课改,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了教研的重要性,明确了教研与教学质量、专业成长的关系,树立起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通过开展上展示课、研讨课、平行课调研等活动,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多个国家、省、市级课题开题,100多个微型课题顺利结题,教研学习材料100多篇共计60多万字,《课改简报》56期共计出版20多万字,选送省、市、区级教科研论文300多篇,征集特色教案300多篇,获各级奖励近600人次,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

(5)成功举行系列课改活动。2012年5月31日,颍东区教育局在学校隆重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涛在会上高度赞扬了颍东区尤其是十中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学生学习方式逐步改变,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素质全面提升,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探索出了有利于师生、学校成长与发展的课改模式。

学校多次举行对外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市、区学校教师500多人次参加了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对外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中,十中广大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精心准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所有课堂对外公开。教师精讲巧引,及时点拨总结、归纳提升,展示了高效课堂中“新教师”的风采;十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展示,精彩点评,大胆质疑补充,展示了高效课堂中“学习者”的面貌。课后他们与兄弟学校的教师就新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区教研室、市教科所和省教科院的专家做了专业引领。

二、发展艺术特色教育

学校切实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探索发展艺术教育之路,2003年6月,成立艺术中心,并将其作为扩大品牌优势的突破口。现在,美术、音乐、摄影、播音主持、体育等科目已形成规模,具有10个标准的专业画室,5个琴房,3个音乐教室,多个专业多媒体教室、培训室等。

学校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邀请专家到学校讲学,进行专业引领。艺术中心老师到阜阳较大的画室进行参观学习,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情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方式。

艺术中心为美术类学生开设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等课程,为音乐类学生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器乐、欣赏等课程,为影视表演和播音主持类学生开设表演、形体、台词、声乐等课程,为舞蹈类学生开设舞蹈基训、舞蹈剧目排练、舞蹈作品赏析、舞蹈概论等课程。艺术中心通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阜阳市艺术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先后为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重点院校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今年的省内艺术专业考试学校成绩优异,合格率达99.5%,今年艺术类本科一定会有更丰硕的成果。

三、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是立校之基,是育人之本。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条学生快乐成长之路。学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立足于学校发展,积极构建进取、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凸显“快乐成长”的发展目标,以亲和的校风立德育人,积极打造“快乐十中”,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创办校报、网站,广播站,展示学校精神风貌。打开《阜阳十中报》,“美文欣赏”“经典哲学故事”“读书感悟”等栏目尽收师生的佳作、感言、各类活动剪影,记载师生在校园中最美好的记忆。点击学校网站,“新闻中心”“教学教研”“学生天地”等栏目充分展现学校师生的风采。校园广播站在课余时间播报时政新闻、好人好事、美文音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浸润了师生的心灵。学校利用48块车棚挡板打造长达100多米的文化长廊,创办了“可爱的家乡”“健康知识”“天文与地理”等12个主题板块,构造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学校努力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力争让每一棵树、每一堵墙都变成育人载体,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学校还组建了科技活动小组、机器人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电脑动画制作小组、学生摄影俱乐部等,并在全国、省、市举行的比赛中频频获奖,42位同学的摄影作品首次参加国家级大赛就获得一等奖等优异成绩。201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理光杯“我是中国小记者”阜阳摄影培训基地。2010年至2012年,学校航模兴趣小组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安徽省航模锦标赛上成绩突出,仅2012年就荣获16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十中代表队获得初中组团体第一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先后为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美院等重点院校输送大批人才,在阜阳三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2年学校中高考再创佳绩,高考本科达线394人,中考达重点高中分数线150人,居同类学校首位,区政府对学校嘉奖10万元以资鼓励。

学校注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国家级先进集体,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家长学校,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市级德育先进单位,市级平安校园,阜阳市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阜阳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先进集体,颍东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先进集体,颍东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上一篇:后备干部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第一书记发言稿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