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级护理在急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10-02 01:25:12

急诊分级护理在急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急诊分级护理在急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共1600例进行简易分级,主要分为重型、中型与轻型损伤,并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给予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结果 通过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与此期间之前的一年内接受的急性创伤病例相比,在急诊室中死亡与在转运途中死亡的患者例数明显下降,医疗纠纷发生几率也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创伤患者采用急诊分级护理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与患者的意义均重大。

【关键词】 急诊分级护理;急性创伤;死亡率;医疗纠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近年来急性创伤的发生率占急诊总病例的约45%,且在急性创伤的发生中,多发性创伤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医疗体系也在近年来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对于急性创伤患者而言,单一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本院采用急诊分级护理的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进行护理,与之前的资料相比,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共1600例,其中男性患者1020例,女性患者580例,年龄为2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38.2±2.7)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共793例,钝器致伤共102例,坠落致伤共358例,挤压致伤共247例,刀刺伤共60例,其他伤共40例。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统计可见,颅脑损伤共701例,胸部损伤共258例,腹部损伤共469例,四肢损伤共102例,脊椎损伤共70例。通过对伤者的入院检查情况与受伤原因询问对其进行分型,基本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轻型主要为较为轻度的软组织挫伤,中型包括单纯闭合型骨折、软组织挫伤或伴有活动性出血但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重型为颅内损伤、腹腔内脏损伤、胸腔损伤、开放性骨折、脊椎损伤、严重软组织挫伤、大出血伴休克等。根据以上分型方法,本文所选取的病例中,轻型共601例,中型共509例,重型共490例。

1.2 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对重度创伤者给予一级护理,由于重度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故对其进行急救的原则是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并止血、抗休克。对其进行一级护理的具体措施为: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及时补充充足的体液,留置静脉血以保证能够进行血液检查和输血。对于颅脑重度损伤的患者,首先对其口腔进行清洁,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并对其进行导尿,观察其瞳孔、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于因为气胸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紧急胸穿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以帮助其肺部复张。对于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对其进行紧急腹穿,必要时进行剖腹探查。对于严重大出血导致休克的患者,需进行及时止血,并观察其血压脉搏。对于脊椎损伤的患者,避免使脊椎进行旋转和扭动而加重伤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多名护理人员进行护送,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包括X光、CT等,如果情况紧急,应该立即送入手术室,以赢得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的生命。②对于中型创伤患者给予其二级护理,此类患者因无严重创伤,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故对其进行护理时,对于出血或骨折患者需对伤口进行包扎,对伤肢进行固定。并进行血压与脉搏的检测。在明确伤情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清创缝合,并住院观察。③轻型创伤患者对其实施三级护理,该类患者的损伤轻,且生命体征正常。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引导其进行各项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对比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35例急性创伤患者与本文实施急诊分级护理期间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在急诊室或者在转运途中发生死亡的例数与发生医疗纠纷的例数。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2 结 果

本文中轻型共601例,均通过三级护理得到妥善救治,中型共509例,均能较快地接受检查与治疗,并未发生因耽误转运而加重病情的病例,重型共490例,通过一级护理,未发生转运途中死亡的病例,除7例在抢救室死亡外,其余均能完善接受检查。

对比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35例急性创伤患者与2010年12月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1600例急性创伤患者的在急诊室或在转运途中发生死亡的情况,发现前者共发生死亡12例,医疗纠纷20起,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急性创伤的特点为发病急、危急生命,尤其是重型创伤,救治不及时往往会导致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或者是死亡。对于急性创伤的护理,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使用急诊分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过去对于急性创伤患者并未采取过明确的分级,也导致在进行救护的过程中对轻重缓急不能进行明确的区分,对于一些严重的出现多发性损伤的患者,其伤情往往既严重又复杂,且会造成生命危险。医生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漏诊或误诊而耽误患者宝贵的救治时间。因此,采取分级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且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出血的患者或骨折的患者,及时给予包扎或固定,并与医生、护士长等进行治疗方案的讨论。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其意识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以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

分级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重型患者给予一级护理,由多名护理人员和护工进行转运,并对症处理,保证在进入抢救室或转运的过程中不会因耽误病情而导致死亡。对于中型和轻型患者则给予二级与三级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其生理痛苦,并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创伤患者采取分级护理不仅能够通过医生和护士的有效合作而创造优秀的抢救条件,还能保证快速地恢复血液循环,对患者的损伤进行尽快的处理。由于急性创伤患者的伤情一般严重,且容易因为紧急的情况而混淆医生与护士的判断,故采取简易的分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并且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转运与送入抢救室过程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上一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下一篇:冠脉支架植入术30例术后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