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转移的三个例证

时间:2022-10-02 12:27:27

编者按

2015年12月8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人口向城市发展新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转移的工作方案》,以引导五大功能区域间人口有序转移工作。随后,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强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过程中,市委为何这样重视人口转移?我们又该如何推进人口有序转移工作?

疏解渝东北、渝东南富余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让“两翼”绿水青山得到更好保护

【例证】

40岁以前,巫山县农民罗来才以为自己会打一辈子光棍。

以前,罗来才一直生活在原庙堂乡庙塘村。

庙堂乡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粮食亩产仅250公斤左右。

当地农户虽然祖祖辈辈辛勤耕作,却仍不能摆脱贫困生活。

县委、县政府也想过不少招数,却都没有奏效。

面对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当地毅然启动了整乡生态扶贫搬迁。

罗来才和乡亲们搬下了大山。

“以前在山里,我们只能靠种地勉强糊口。现在,我们不仅田地产出高了,还可以选择开农家乐、小卖铺和打短工等改善生活。”罗来才说。

生活好了,他还娶到了老婆。

而庙堂乡的贫瘠山坡,重新被绿荫覆盖。

【点睛】

生态资源承载力脆弱,往往表现为贫困和生态保护问题的叠加。对这样的地区,不仅要输入资金、项目和政策,还必须有序地输出人口。

在“全市一盘棋”统筹下优化人口布局,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注入活力

【例证】

2015年2月11日,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人力资源服务联盟――重庆市重点工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正式成立。

如此大动作的背后,是重庆为寻求人力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需求平衡点的不懈努力。

从长远来看,重庆人力资源供给可以满足迅猛发展的经济需求。但是,由于人力资源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瓶颈长期存在,在特定区域、特定产业和特定时间节点上,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在此背景下,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对全市人力资源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

【点睛】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后,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阵地,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抬升。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通过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注入动力,应当成为重庆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

让转移人口更好地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例证】

到主城区读了三年书,酉阳人张元学的是数控机床。

2014年,他毕业了。

对于未来,张元很迷茫。

“回家只能接父辈的班――种包谷、红苕。而我更喜欢大城市的生活,干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到企业当车工,评职称,拿高薪。”张元说。

为此,张元准备到北碚的蔡家打工。

不仅如此,他还希望以后能落户蔡家,“让自己和未来的老婆孩子都能做真正的城市人”。

【点睛】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标。对尚处在“双欠”阶段的重庆而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下,结合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在自愿的原则下,有序引导落后地区富余人口向相对发达地区转移,让转移人口充分享受更公平、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上一篇:显微外科手术:可治三类男性不育 下一篇:一棵需要雄激素滋养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