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初中时事教育的三个策略

时间:2022-10-01 11:44:5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许多心理学实验也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尚不了...

有效开展初中时事教育的三个策略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个时事事件,一些初中生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有一些夸夸其谈、离题千里,更多的学生是对新闻事件有思想的火花,却达不到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迫切需要学校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从而做到有责任、有深度、有条理地看待、分析新闻事件。

这几年,我校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和一系列时事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时事教育。学生在北京市中学生“望杯”时事竞赛中屡获佳绩,不少学生获得中学生年度时事观察员评选优秀奖,在《中学生时事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既印证了我们对时事教育重要作用的看法,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更好地推进我校的时事教育。

一、时事融入课堂,

打造特色思想品德课

初中生对外界开始表现出热切的关注,他们希望展示自己的眼界,更希望得到认同和理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许多心理学实验也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尚不了解的东西。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对于自己很熟悉而且也有一定见解的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因为时事政治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将时事政治加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达到有效的教学。例如在讲述有关“是非”与“正义”的问题时,我们选取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兰州老人砖砸违章车事件,让学生看完视频后去分析这一事件。刚开始很多学生义愤填膺,觉得老人非常有正义感,但随着分析的深入,他们也意识到不能用一种违法的行为去纠正另一种错误的行为,对于“正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却从新的视角来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会积极参与并自然地接受更加深入的观点。这样,思想品德课堂就超越课程规定的内容本身,成为师生之间共同对生活深刻体验的分享。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许是有限的,但在这样的课堂中受到的道德感染与思维影响,会在他们的生命中长时间持续。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每天有无数的热点新闻出现,筛选出适合思想品德课堂的时事素材,才能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性特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在具体运用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时政热点为情景或话题导入新课教学。以新鲜的时事导入,往往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直面挫折》中,我们出示当红球星林书豪的事例,让学生去猜究竟是谁在体育生涯中经历这么多不顺,然后让学生回答他会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梦想、直面挫折。学生从崇拜其精湛的球技转为崇拜其面对挫折的态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让学生收集时事热点,在课前进行评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一活动也让学生真正将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的狭窄空间投向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去关注和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视野和胸怀。例如针对最近火热的穿越剧,一位演讲的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穿越剧泛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全班同学从新的角度去思考穿越剧现象。还有学生通过介绍和分析“克里米亚入俄”事件,让全班同学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国际时局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在课程中使用时事进行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责任重于泰山》一课时,让学生分析山东济南吴梓钰案,学生对案中受害人深感同情,也对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恶果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到责任之重重于泰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开展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时事素养和分析能力。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上,我们通过专题研究和辩论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有的班级从叙利亚问题入手,了解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热点问题的基本能力。有的班级对“钱荒”和“经济学”感兴趣,老师就带领学生了解货币的性质和运行规律,比较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再扩充到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让学生具备分析经济热点问题的素质。有的班级对美国白宫关门有兴趣,我们就通过分析这一事件,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区别,了解政治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不久前,学生又开始探讨中高考改革,从班级讨论扩大到年级讨论,最后,经过同学们的推选,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一位初三学生代表他的班级发言,其研究结果发人深省,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引起老师们深思的问题。

时事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水平。在所有的学科中,思想品德学科要求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一致的水平是最高的。这一学科特点要求教师们时刻关注周遭的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种随时备课的状态让教师们对于时事非常敏感,也能为教学积累大量的素材,既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减小工作压力,也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我校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改革得到全市同行的认可,曾于2008年举办了北京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会。

二、时事专题讨论,

共建“时事大课堂”

在课堂中引入时事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活力。我们从两年前开始尝试时事专题讨论,师生共建“时事大讲堂”的模式,将时事教育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何为师生共建呢?就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推进培养学生的时事素养和媒介素养。

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每节课利用开始的5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学生的演讲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如“问题”“朝核问题”“雾霾天气”“禽流感”“雅安地震”“兽首回归中国”“菲律宾射杀台船长”等等社会各领域的新闻事件,而且某一小组同学这节课关注的新闻事件,下一小组同学会继续跟进事件进展,或者从另一个新闻视角去评论。虽然学生的观点会有些稚嫩或有失偏颇,但他们在关注在思考就是在进步,在学生演讲后,教师进行点评分析。这就是学生自己的“时事大讲堂”。

同时在另一层面,为了挖掘时事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安排教师的“时事大讲堂”,分专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上学期我们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作为时事大讲堂的主题,就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在师生间展开讨论。为了让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时事大讲堂选取的素材都是时事热点。2013年,“中国梦”成为非常热门的词汇。考虑到初二学生对文化问题较为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们首先带领学生思考中国梦与文化梦的关系。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文化市场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这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正遭遇着巨大的“文化逆差”尴尬。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大国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重大文化战略问题。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其次,国家梦离不开个人梦,文化强国梦的实现也同样离不开个人的文化梦。作为炎黄子孙,每个同学也有着自己的动画梦、文化梦,希望中国文化能更加强大,这样的梦想也离不开每个同学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贡献。通过拓展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层面的一些举措,也能更好的分析一些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功夫熊猫2》的截取图片,寻找其中中国文化的元素,去思考如何对待热点问题背后的文化之争。然后引入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水平不相称。通过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祭孔和日本三国热、好莱坞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通过我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的有力举措,让他们感受自己身边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最后,让学生思考,作为首都的中学生,能够为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导行的目的。

这样一堂时事课,所有的素材都是教师自己搜集的,观点和结论也都不是现成的,所以备课难度比较大,驾驭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备课组的备课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从课堂来看,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课后,学生们反馈了自己对这堂课的意见,他们认为以时事大讲堂的形式,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既能补充知识,也能扩展视角,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老师本人也认为,这节课带给自己诸多的启发,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时事课堂不是空中楼阁,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踏踏实实,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展示活力,导航成长。

三、时事竞赛,提升师生时事素养

经过三年的时事教育,学生的视野和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为初三年级的“望杯”时事知识竞赛打下了基础。

在比赛前,我们利用思想品德课在初三年级进行充分的动员。借比赛的契机,结合最新的热点,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普及性的时政教育,并从中挑选出参加区里比赛的学生。

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学校各方面都十分重视。校长、教学主任、年级主任和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们找齐报纸、在集中辅导时给予充分关心和支持,使得师生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教研组一起收集整理社会热点,并将知识落实在课堂中,备课组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提高。

除此之外,初三的老师也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参赛的同学做专题辅导,帮助他们整理和理解时事报上的新闻热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进行准备,并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做索引、做剪报和互相讲解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这样的精心准备,不仅让学生能够拿到北京市一等奖,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整理、搜集、分析的能力。

时事教育的开展,使全体学生真诚关心社会,热情关注生活,科学认识生活,积极影响生活,指导自己生活,丰富人文情怀。在时事教育中,作为教师,我们深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不断与同行在交流中学习。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探索时事教育有效途径,并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万琴,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中学二级教师;王文彦,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教科研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车轮辗过青春 下一篇:从心出发 “怡心”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