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的永川探索

时间:2022-10-01 11:06:30

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的永川探索

2012年9月的一天,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室。

“现在开始起拍,底价每平方米10元。”

“我出20元。”

“我出30元。”

“我出90元。”

“还有没有高出每平方米90元的?”

“没有……成交!”

这是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举行的一场门面租赁竞拍活动,竞拍场面非常热烈。看到此情景,在场的永川区监察局副局长任伯平露出了微笑。

2012年8月,永川区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了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镇街、园区、部门等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交易平台。由此,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型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开始得到破解。

监管盲区

2011年3月的一天, 永川区办。

“您好,请问您是陈老师吗?”一名中年男子在门外伸进头来询问。

“我就是,请问有什么事情?”办工作人员陈腾灿抬头看见门外的男子神色有点怪异。

陈腾灿起身将这名男子迎进办公室。

“我举报一个事。按照规定,我们街道所属的道路整治工程应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方,可街道直接通过议标的方式发包,街道领导从中收受好处费。”男子低声说。

“你确定?”

男子用力地点了下头。

“这事我们会转给相关部门调查清楚。”陈腾灿对男子说。

这个季度,陈腾灿已经处理了好几起类似的,都属于小额公共资源交易范围。

早在2008年,永川区就建立了区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对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截至2012年底,交易总额达到164.38亿元,增收节支约10.83亿元,但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却始终游离在平台之外。

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永川区使用国有(集体)资金投资的小额工程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重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明显增加。2011年,全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1240宗,交易金额高达5亿元,占全部公共资源交易额的6%。

由于对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没有规范的交易平台,导致交易过程透明度不高、程序不规范,成为监管盲区。

二次创新

“2010年,永川区涉及农村资产资源和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的举报案件有81件,同比上升50%;2011年有96件,同比上升18.5%……”看着这一连串数据,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陷入了沉思。

怎么办?

“必须把小型公共资源交易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进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二次创新。”胡际权斩钉截铁地说。

永川区开始了新的探索,区纪委、监察局成为具体负责单位。

“大家对解决这个问题一点头绪都没有。”接到任务时,任伯平着急起来。

办公室里,任伯平在互联网上不停地搜索。

搜索结果显示,只有浙江省宁波市在推行小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

看完相关信息,一个念头闪过任伯平的脑海——“借技”。

2012年5月,永川区纪委、监察局派人到浙江宁波学习取经。

不久,经过反复论证,永川区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实施意见》、《永川区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永川区小型公共资源交易操作细则(试行)》。

针对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实行“三分离”监督管理体系。

所谓“三分离”,就是各镇街、园区、区级部门建立小型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和小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领导、操作与监督三体分离,相互制衡。

在交易额度上,镇街国有投资在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区级各部门、园区投资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都要通过平台公开选定施工单位。

镇街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以及与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区级各部门、园区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5000元以上政府采购目录外或标准以下的货物及服务项目类采购,农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建设项目,都要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捧着这三份文件,永川区纪委、监察局的工作人员长吁了一口气。

阳光交易

2012年9月26日,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现在开始唱标。第一家投标单位重庆搏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总价人民币241200元……

“第二家单位重庆恒通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总价人民币238680元……

“第三家单位重庆永川渝达建筑有限公司,投标总价人民币238000元……”

正在进行的是卫星湖街道办事处大柏树道路工程招标开标会,这是首次通过卫星湖街道的小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的建设项目。

交易中心设有相互隔离的开标室、评标室、监督室,交易全过程都在音频视频的同步监控之下。

“所有投标单位的投标唱标完毕,如无异议,请各投标单位代表上台确认签字。”当听到主持人说出这句话时,现场的卫星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军紧绷的神经终于舒缓下来。

“这次很透明,我一点意见都没有。”投标单位代表签字确认后,纷纷走出开标室。

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功能不断显现。

目前,永川区已在全区建成57个小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在镇街、园区、部门的全覆盖;已有新城建管委、中山路街道、来苏镇等28个小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共交易项目17个,总投资920万元。

“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决策民主、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干部群众对此都给予了好评。”任伯平说。

上一篇:培育壮大文化企业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下一篇:中国东部安全环境解析